引言
提起粟裕,人們並不陌生,都知道他是開國大將第一人,但對他手下的將領卻缺乏瞭解。實際上,粟裕的成就,既和他軍事指揮上的才幹出眾有關,也與他手下的將領密不可分。王必成這個名詞,瞭解粟裕的人都知道,這是粟裕手下的猛將,也是粟裕蒙冤後仗義執言的第一人,賀龍曾直言,“此人可信,可交”。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位猛將的一生。
英雄惜英雄 戰火友情深厚
王必成出生於1912年,是湖北人,只讀了幾年學校就輟學了。後來,在愛國之心的驅使下,年僅17歲就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進入部隊後,王必成經歷了反圍剿、長征,但一直沒有離開紅四方面軍,一步一步地從士兵做到了團長,在軍旅中逐步展現出自己的才幹。土地革命時期,他先後擔任了四軍團長,旅長,蘇浙軍區縱隊司令等職。
抗日戰爭時期,王必成所在部隊被編入新四軍,由於他在戰爭上不畏死、作戰果敢,被譽為“老虎團”,正是他身上的一股拼勁,引起了粟裕的關注,在粟裕指揮的蘇中七戰七捷中,王必成都率部參加了,並且每次都非常好地完成了任務,七次戰鬥中王必成更是參加了五次,從未有一場敗仗,成功殲敵1.6萬餘人。
解放戰爭初期,由於張靈甫率部整編74師進攻漣水城時,王必成遭遇了慘敗,而且部隊損失慘重,陳毅聽此訊息後,氣的直接要槍斃他,但粟裕卻勸說陳毅,王必成是一位難得的將才,戰場之上戴罪立功更適合他。
事實證明,王必成並沒有辜負粟裕的信任,知恥而後勇,不久後在東城門外率部與張靈甫部正面交鋒,並在陶勇部支援下擊退了張靈甫部,張靈甫也認為攻打漣水失敗的原因是王必成。就這樣王必成逃過一劫,也對粟裕的迴護銘記於心。此後,王必成一直待在粟裕麾下,成為了粟裕手下的頭號猛將。
孟良崮戰役時,王必成率部參加,並且第一個率部攻上了孟良崮的山頭:“指揮所部勇登孟良崮峰頂,擊斃國民黨軍第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在此戰役中,王必成也成功地一雪前恥。
不滿授銜中將 授銜時鬧得最兇
1955年授銜時,由於軍銜的問題,有三個人鬧得很兇,其中就有王必成。原因是他覺得軍銜低了,應該提升。作為粟裕麾下任職的猛將,王必成鬧得兇,一方面是覺得自己的軍銜低了,另一方面則是覺得粟裕的軍銜也低。
被授予中將軍銜時,王必成特地去找了譚震林,請求他出面給自己的提銜,譚震林也長期在新四軍、華野工作,但與粟裕不同的是,他也認為王必成的軍銜低了,向上級反映後兩人都捱了批評。為什麼粟裕沒有反映呢?
因為粟裕也僅僅是大將,沒有授銜“元帥”,當時也有很多人覺得可惜,但粟裕本人並沒有什麼表示,反而還勸著其他人不要鬧,王必成自然不敢去他那裡造次。但兩人的關係並沒有任何改變,粟裕依舊是王必成尊敬的上司,王必成也是粟裕的愛將。
那王必成授銜到底是不是低了呢?綜合各種因素來看,並沒有錯。因為授銜並不單單以戰功為準,而是要綜合各方面的表現,像粟裕本人戰功赫赫、指揮才幹出眾,未被授銜元帥,就是因為他人際關係、政治工作水平略低,王必成則很有可能是因為漣水之戰的敗仗,而且授銜時他的級別是副兵團級。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授銜高低並不代表才幹高低,王必成雖然鬧得比較兇,但他卻是在粟裕被批評時,唯一一個在公開場合不顧自己的政治前途,毫不猶豫地支援粟裕,並且臨終前還因為未能給粟裕平反留有遺憾。
結語
王必成一生的成就,與粟裕的提拔、迴護與愛惜是脫不開關係,而王必成也充分詮釋了“士為知己者死”,授銜時鬧過,蒙冤時大膽直言,甚至還應未能給老領導平反而鬱鬱而終。縱然王必成此人,授銜時鬧得最兇,但他和粟裕兩人之間的戰火情著實令人動容,怪不得賀龍元帥說他值得深交。
值得人欣慰的是,粟裕平反後,粟裕的夫人楚青曾去王必成的墳墓之前,告訴了他這一個好訊息,也算是了卻了他生前的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