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7月10日,朝鮮戰爭開始停戰談判。在談判桌前,“聯合國軍”的代表們咄咄逼人,不承認失敗,因此雙方在三八線附近邊打邊談。時間來到1953年的6月,此時已經是朝鮮戰爭談判的最後關頭,毛主席卻突然致電中方談判人員,要求停止談判簽字,必須再狠狠地打上一仗,目標專門針對南韓軍隊,不打美軍。
毛主席為什麼要叫停談判簽字呢?又為何只打南韓軍隊呢?背後的戰略意圖到底是怎樣的呢?
談判初期毫無誠意,分界問題爭執不下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將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附近,並對我國邊境進行了轟炸。此時中國剛剛建國,如果對朝鮮戰局坐視不管,美帝國主義的下一個目標很可能就是中國。黨中央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全,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之後中央集結人民志願軍,於10月開赴朝鮮作戰。
1951年的上半年,“聯合國軍”被志願軍打得節節敗退,從鴨綠江附近被打回了三八線。中國徹底粉碎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美軍看著越戰越勇的人民志願軍,心裡明白取勝已經沒有希望了,只能和中朝雙方議和。
停戰議和對於美國來說是一種羞辱,這口氣他們無論如何都無法嚥下。因此在議和初期,美軍都是一副盛氣凌人的模樣,對待談判的態度也很敷衍了事,甚至一度偷偷摸摸地挑釁中朝雙方,背地裡發動軍事偷襲。
此時美國心裡想的是:雖然前面幾仗打敗了,但美國還是世界老大,能來談判是給你們面子,要是不知好歹的話,我們就繼續打下去。反正美國實力強大,物資和武器供應源源不絕。我就不信這個邪了,還真能把我這個大富翁給幹趴下?
1951年7月10日,美國第一次坐在談判桌上時,就因朝鮮和韓國的分界線的劃定問題不停地扯皮。中朝雙方作為勝利者,認為保持戰前的分界線就行,以三八線為界限,雙方停戰。
美國代表聽完後立馬不幹了,他把分界線往北挪動,劃在了當時中朝戰線後方好幾十千米的位置,想要多佔有近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美國這個要求簡直是異想天開。一個戰敗國有什麼臉提出要求?中朝雙方代表當然拒絕了美國的提議。
於是美軍當時就和中朝談判代表吵了起來,一時間整個談判桌鬧哄哄的。由於美國長期佔據世界第一,導致美國人無禮且狂妄,談判桌上經常會有不合時宜的行為,比如吹口哨、搶發言等等。中朝雙方靜靜地坐在位子上看著美國代表叫囂,心裡想著:“不服氣,咱們就接著打!”
雙方僵持不下,最後談判以失敗告終。被拒絕的美軍懷恨在心,之後在和談期間不講“武德”,竟然轟炸中朝談判人員的居住場所。同時突然在戰場上發動攻勢,試圖透過施加外部壓力,迫使中朝雙方同意他們的要求,於是整個1951年的夏季和秋季,雙方展開了激烈的交戰,談判也因此中斷了兩個月。
志願軍發起進攻
中朝兩方自然也不會慣著美軍,要打就奉陪到底。畢竟中方和朝鮮都清楚:只有把美軍和韓國徹底打趴下,才能接著談判!
雖然夏秋季的戰鬥中,“聯合國軍”佔領了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志願軍迅速發動反擊,粉碎了美軍的地面和空中優勢,使得美軍和南韓軍隊死傷慘重。因此儘管美軍佔領了不少的土地,但美國和韓國也不得不再次坐在談判桌前。
1951年10月25日,中朝和美韓在板門店再度談判,劃定了兩國的軍事分界線,後來雙方也對軍事分界線進行了矯正,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兩國分界線。但是停戰協議的其他內容,雙方依然存在著爭議。
談判後期美國再添亂,釋放戰俘還在挖坑
朝鮮停戰談判僵持了很長的時間,一直到1953年7月27日才正式結束。
歷時兩年的朝鮮談判,雙方開了不下700次會議。分界線以北的島嶼上還留有大批的美軍士兵,美軍並不願意撤軍。為此志願軍和朝鮮軍隊先後多次打上島去,才將大部分的島嶼收回,也以強硬的態度逼迫美軍放棄它的不合理行為,捍衛了中國和朝鮮的國家安全。
1951年的年末,雙方談判桌前只剩下戰俘問題。而根據《日內瓦公約》的規定,戰後雙方要將戰俘釋放並遣返。
中朝雙方出於人道主義,決定履行公約。可是厚顏無恥的美國卻拒絕了遣返全部戰俘的建議,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原來當時雙方的俘虜人數有很大的差距,志願軍被俘2萬人,朝鮮人民軍被俘10萬人,美國4千人,韓國8千人。
基於這樣的情況之下,美軍先是提出“一對一交換”。美國妄圖在手中保留人質,繼續威脅中國和朝鮮。遭到中方和朝鮮的拒絕後,1952年的10月,美軍居然再次提出“自願遣返”的主張,想要扣留人質,再利用不實言論抹黑中國和朝鮮。
中朝早就見識到了美帝國主義的險惡用心,所以義正詞嚴地拒絕了美軍的建議。
就這樣雙方因為戰俘問題,從1951年的年尾一直談到了1952年的秋天,一直處於僵持的局面。1952年的10月8日,美國單方面宣佈停戰談判無限期休會。雙方在三八線的附近展開了交戰,中朝兩國軍隊在全線發動了反擊戰。
在上甘嶺戰役中,中方付出了沉重慘痛的代價,傷亡1.15萬人,美韓聯軍傷亡1.5萬人,徹底粉碎了美軍發動的“金化攻勢”。此時雙方認為戰爭和談已經是不可能了,只能透過戰爭的徹底勝利才能獲得主動權。
1953年,中朝軍隊又粉碎了美韓想要在朝鮮的東西海岸實施登陸的意圖。1953年1月美國經歷大選後,原總統杜魯門下臺,新任總統是艾森豪威爾。進行選舉時艾森豪威爾曾承諾國內民眾,如果他當選美國總統,會盡快結束戰爭,不會再繼續拖下去。
杜魯門在任時,前期美軍傷亡嚴重,國內民眾反戰情緒本來就高。如今拖了這麼久,死傷人數也越來越多。如果艾森豪威爾不能履行承諾,勢必會影響他的執政生涯。
艾森豪威爾的上臺以及他勢必結束戰爭的決心,使得中朝看到了停戰的希望,雙方此時都希望能夠就戰俘問題好好談判。美軍總司令克拉克承受著國內和中朝方面的壓力率先鬆口,提出雙方先交換受傷的戰俘,中朝同意了他的建議。
1953年4月,中雙方簽署了遣返病傷戰俘的協議。4月26日,停滯了六個月的談判會再度重啟。在6月8日的談判中,雙方終於達成一致,同意中朝方提出的遣返一切堅持遣返的戰俘,剩下的戰俘交給五個中立國來遣返的建議,一切終於要塵埃落定了,所有人都鬆了一開口氣,這場戰爭總算要結束了。
韓國突然拒絕議和,毛主席大怒再度開打
誰知道這個時候,韓國總統李承晚又跑出來攪局,試圖將雙方這幾年所做出的努力,一竿子給掀翻在地。說起這個李承晚,他可不是什麼好人。朝鮮戰爭的爆發,李承晚需要負主要責任。
二戰結束後,駐守韓國的美軍就計劃在1949年的夏天撤離,但是李承晚鎮壓人民和軍隊起義離不開美國的幫助。現在美軍要是撤離的話,李承晚肯定就待不下去了。李承晚害怕美軍離開後,反對勢力重新振作,說不定什麼時候他就被暗殺了。因此李承晚極力挽留美軍,不僅可以保護個人安全,還可以阻礙朝鮮的統一意圖。
但是李承晚的挽留沒起作用,美軍還是要離開韓國。李承晚心裡清楚,美軍不願意看到朝鮮半島被朝鮮掌控在手中。於是他時不時地放出要“揮師北上”的訊息,擴充韓軍的軍事裝備和人數。同時讓三八線附近的軍隊,不停地挑釁朝鮮的軍隊。
雖然李承晚的想法是對的,可是他只顧著打嘴仗,試圖讓美軍留下,卻不發展國內的民生和經濟。美國對他的態度急劇日下,這讓李承晚感到危機重重。不久後,朝鮮戰爭就爆發了,這使得李承晚鬆了一口氣。美軍重新來到朝鮮半島,李承晚立馬開始“狐假虎威”。
李承晚
1951年7月10日,停戰談判開啟後,李承晚不同意停戰,甚至要求美軍打回三八線以北。其實在李承晚的心裡,他是想要藉助美國的手統一朝鮮半島,讓整個半島都臣服於他。
但這對美國來說是不划算的,能不能統一半島不說,國內民眾已經對戰爭很不滿意。再說了,美軍可不想成為炮灰,所以美國高層不可能再全力支援李承晚。
眼見美軍背信棄義,李承晚決定自己“單幹”。他相信自己動手後,美軍絕對不會坐視不理,只要美軍再加入戰爭,和談就破滅了。
1953年6月中下旬,戰爭雙方已經就俘虜問題達成一致。但是李承晚突然從戰俘營帶走了2.7萬名朝鮮戰俘和50名志願軍戰俘,企圖強行扣留這些人。美軍對李承晚的行為並未加以阻止,而是在一邊冷眼旁觀。
訊息傳回中朝方面,大家都很生氣。而美國還在推卸責任,說自己也沒有什麼辦法,一切都是李承晚乾的。毛主席得知訊息後氣得火冒三丈,他明白美國就是在敷衍我們。美軍自恃馬上就要簽署停戰協議,中朝方面肯定無計可施。
毛主席覺得不能慣著李承晚,一定要狠狠地打醒他,否則他只會越來越囂張。於是毛主席電聯談判代表,“暫定停戰協議簽字,繼續打!”同時給總司令彭德懷發去命令,要他對金城以南的南韓軍實施打擊,要狠狠地打上一頓!
志願軍接到命令後,迅速發動了金城戰役。志願軍出動了整整5個軍、1100多門火炮、20輛坦克,甚至用2000多輛汽車運來各種物資1.5萬噸,這一仗可是志願軍打得最舒服的仗了。最後南韓四個師遭受重創,死傷被俘的南韓軍人數高達5.3萬多人。
毛主席就用這一仗把李承晚徹底打服了,此後李承晚老老實實地再也不敢出什麼么蛾子了。至於美軍,根本就沒有介入戰爭,任由南韓自生自滅去了。
結語
1953年7月27日,雙方舉行了朝鮮戰爭停戰協議的簽字儀式。也標誌著這場歷時三年多的戰爭終於結束,朝鮮半島終於要恢復寧靜了。朝鮮戰爭發生在中國建國後不久,它的勝利向世界宣告著,我們中國不會再任人宰割,也讓西方國家看到了,覺醒後的東方雄獅是強大的!
美韓雙方的作死行為時至今日依然為人所笑,毛主席緊急致電暫停談判,給予李承晚致命一擊的行為屬實讓人佩服。在大國外交之時,實力才是談判的資本。如今的中國更加強大, 多次在中美談判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所有中國人都應該感覺慶幸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