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李贄《何心隱論》:“公獨來獨往,自我無前者也。”
當一個人喜歡上獨來獨往,而不是孤僻冷漠,不求上進,而是懂得享受孤獨,內心更加明亮,生活會越來越清淨。
每一顆心靈都是經過無數次的洗滌和磨練,一步步變得強大,胸懷大志,坦坦蕩蕩,獨來獨往的人,往往更能堅守自己內心,拒絕無意義的事情,懂人情世故,活得光明磊落,活得不卑不亢,更加柔韌有餘。
真正獨來獨往的人都是以下特點
一:善於思考,正視自己優點缺點,不被外界影響。
孤獨與高貴的思想為伍的人,是決不會孤獨的。——菲力蒲.西登尼
智慧不會感到孤獨,因為它甚至能和最異己的東西結合。——羅素
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製蓄電池,其間不 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 被人們授與“發明大王”的美稱。
二:沒必要的社交,不如不交。有獨特的生活方式,不趨炎附勢,不搬弄是非。擺脫了人情世故的束縛,更加有時間去創造價值了。
孤獨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不在一個人裡面而在許多人中間。——三木清
古有陶淵明古代著名的文學家,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不僅詩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不為五斗米折腰。
近代有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甘於寂寞,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採訪。
三:自律所有的時間,都可以自己合理的分配。
人可以在社會中學習,然而,靈感卻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才會湧現出來。——(德)歌德
黃旭華為研製核潛艇“甘做隱姓埋名人”,30年“水下長征”無怨無悔。
由於嚴格的保密制度,長期以來,黃旭華不能向親友透露自己實際上是幹什麼的,也由於研製工作實在太緊張,從1958~1986年,他沒有回過一次老家海豐探望雙親。直到2013年,他的事蹟逐漸“曝光”,親友們才得知原委。
1988年南海深潛試驗,黃旭華順道探視老母,95歲的母親與兒子對視卻無語凝噎,30年後再相見,62歲的黃旭華,也已雙鬢染上白髮。面對親人,面對事業,黃旭華隱姓埋名三十載,默默無聞,寂然無名。
莊子說:“獨來獨往,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獨來獨往看似簡單,看似不積極向上,但是獨來獨往的是思考,是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正視自己的優缺點,獨來獨往的人,因為有思考的時間,有獨特的見解和專研,在人群中也是最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