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百分百確定我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不結婚,不生小孩。
去年年底才剛生的寶寶,骨開十指,痛的死去活來。當寶寶曆經千辛萬苦終於來到我的懷抱中的時候,我哭了,不為別的,只為自己和孩子一起創造了一個只屬於我們兩個的奇蹟。
在病房裡,看著嗷嗷待哺的孩子,聽著孩子扯著喉嚨發出的撕心裂肺的聲音。我心裡就只有一個念頭:這是一個全新的生命,他有他要去創造去追尋的東西。他的生命我只能是陪襯,主角是孩子自己。我能求所願的,也只是他能健康平安快樂!
想起多年前讀過的龍應臺的《目送》裡的一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孩子們長大了,都有他們自己的人生軌跡,為什麼一定要給他們一個硬性指標,非要他們按照約定俗成的人生軌跡,過按部就班的生活呢?
結婚生寶寶,在我們父輩那一代看來,也許承載著延續血脈傳宗接代的使命。“人不結婚就不完整,不生孩子更是對不起自己。不論男女,有一個孩子,人生目標就完成了,人生才會變得有意義”。這是我媽經常在我耳旁唸叨的一句話。
我知道她說的不對,但我卻無力反駁,或許是自己不夠勇敢吧!作為家裡的長女,在我妹妹的孩子都能打醬油的情況下,我受不了周圍人的閒言碎語,選擇了跟一個在網上找的男人閃婚。婚後的生活一地雞毛,一言難盡。
年近30,始終還是沒有逃過世俗。我相信我們的生活中應該不乏跟現實妥協而匆忙走入婚姻的人,又為了所謂的“孩子是婚姻的紐帶”而不假思索的要孩子。想用孩子為脆弱的婚姻上一道保險。殊不知,自己的人生就在這一次次錯誤的選擇中失去了他本來的光彩。
我相信作為90後的這一代,以後肯定能用更加開放的心態來看待婚姻,至於90後的後代,他們結不結婚,要不要孩子,應該不會成為令他們頭疼的難題。
至於00後,10後甚至20後,他們的思想觀念只會更加前衛,關於婚姻和孩子的問題,在他們那裡應該跟吃什麼飯,去哪裡旅遊這樣的問題沒什麼兩樣。
時代在進步,以後的社會會更加的包容,願生活在這樣環境下的人們都能給自己的人生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生活無關乎婚姻,無關乎孩子,只關乎是不是順應自己的內心,自己做這樣的選擇會不會讓人生更加的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