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的女生薩哈拉》(愛斯米·科德爾 著 湖南文藝出版社)可讀性很強,一口氣不停地可在一天讀完。這本書實際上是一部寫孩子成長的小說,我們稱它為兒童小說,作者形象地虛構一個故事(也許是真實的),“只要我寫下它,它就是真的。有一個女孩希望它是真的,所以它是真的”。
一個沒有父親的女孩薩哈拉,因為被學校認為是“問題學生”而受到“特別教育”,沒辦法,母親只能讓她留級,對於孩子來說,生活是無邊的黑暗。這時候一位新老師波迪小姐出現了,在她教這個班的過程中,碧絲小姐有一次又準備把薩哈拉帶去“特別教育”,波迪小姐巧妙地拒絕了碧絲小姐的要求。自閉、沉默的女孩薩哈拉後來敢於表達、恢復自信,這期間老師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呢?
波迪小姐在班上放了一個用紙箱做的“煩惱收集器”,在孩子們進教室的時候,讓他們把外面帶來的煩惱傾倒在收集器中,努力在教室營造一個寬鬆、自由、安全的氛圍。這個做法不同於校方的做法,校方是把“問題學生”單獨弄一個特別教育班,不停地說教,一點點打掉孩子的自尊、自信,進而真正地讓孩子自暴自棄,成為一個“壞”孩子。相比之下,波迪小姐教育孩子的方式,體現的是激發、等待、認同、包容等,歸根結底就是有信心、有耐心、講方法的愛。
譬如,薩哈拉在上交老師的日記中只寫“我是作家”四個字,波迪小姐給的評語是“我相信”。如果是我們,會怎麼處理這種情況呢?一般認為這是態度問題,把學生找來訓話並打入另冊,而波迪小姐不是這樣,“我相信”這句評語讓孩子慢慢樹立起自信。又過了一段時間,薩哈拉沒有寫日記,交了一個空白本子上來,波迪小姐只寫了一句話“作家需要寫作”。孩子感受到了老師的信任和希望,心與心的橋樑慢慢在時間中搭建。這種方式是不是可以更好地去激發孩子、喚醒孩子?對孩子們溫柔相待,孩子們將以驚喜報我。
波迪小姐說:“愛學生與其說是老師們的主要責任,不如說是一筆額外的獎賞。”誠如斯言,對他人愛的結果是使自己獲得喜悅和幸福的感受,愛就是一件給自己的禮物,一個對自身的獎賞。透過“愛”,我們感受到一種愛的融合,一種分享。書中還有“問題學生”德里,在波迪小姐這裡,他由“瘋子”、說話粗魯、不斷頂撞老師,到偶爾交流、上課發言、為人著想,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所謂的要“特別教育”的學生的改變和成長。
教育是慢的,教育需要等待,需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尺碼的鞋子,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是尋找屬於自己鞋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家長只能幫助孩子去找到,需要一種平等意識,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他和家長也應是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真誠地相信,春風化雨,而非烏雲壓頂。當我們著眼於“人”,肯定他,認同他,把希望和愛化在具體的、可見的行動中,那麼我們的孩子會接收到訊號,作出相應的反應,這個反應的過程就是成長,就是找到自己尺碼的鞋,走自己的路,放自己的光。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薩哈拉,但是不是每個薩哈拉都能找到波迪小姐,這是一個現實問題。首先需要我們自己去嘗試改變,那就從讀完《特別的女生薩哈拉》這一刻開始吧。另外,在書中,孩子們每天做完一件事情後,都能從老師那裡得到一張閃亮的貼紙。讓我們也給寫出這本書的作者愛斯米·科德爾一枚閃亮的貼紙吧,因為她寫出了一部好小說,膾炙人口,引人深思,並給出了教育思考和行動的路徑,讓我們隨著書中波迪小姐、薩哈拉、德里的故事,經歷了一段多麼奇妙的教育旅程。
(作者系深圳市羅湖外語學校高階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1年07月07日第8版
作者:余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