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1日,《胡潤百富榜》公佈了中國第一位女首富。
那年,49歲的她,以270億元的身家,問鼎榜首之位。
成為女首富的第一天,公司股價上漲2.7%。
她的財富在一天之內,又增加了17億元人民幣。
這位當年最富有的獨立創業者,就是張茵。
你可能會猜,做什麼生意,能當上中國首富。是來錢快的網際網路,還是創新為王的高科技?
都不是。
這個買賣,是咱們平時隨處可見的“不入流”行當。
說出來給人的第一印象,也是骯髒、雜亂、沒出息的感覺:收廢紙。
2020年,靠收廢紙起家的張茵,以420億身家,名列《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第10位。
張茵因此被稱為“廢紙回收大王”、“紙業女王”。
“撿破爛”能賺這麼多錢?我們就來看看張茵是怎麼做到的。
1957年,張茵出生在廣東韶關一個軍人家庭,後在黑龍江長大,家境中等。
對於外界一度盛傳她是官二代、富二代的謠言,張茵早就回應過:
“我父母不是高官,父親只是一個連長。”
退伍後,父親轉業在一個礦上做礦長。
家裡人口眾多,張茵排行老大,底下有7個弟妹。
張茵作為大姐,不僅要幫母親操持家務,還要照看小崽子們。
帶娃的辛苦程度,絲毫不亞於工作上班的艱辛,更何況是帶一群娃。
所以是不是可以推論,早早的“育兒經驗”磨練了張茵的組織和控場能力,為之後的創業管理提前操練?
同時,掌管7個大小娃的吃喝拉撒,對張茵的耐心、毅力、大度品格的培養,也略有益處。
長大後,在張茵公司任職的弟妹說:
“我們都會聽大姐的意見,不管是公司發展還是生活方面,一般她的眼光總是正確的。”
可見張茵樹立的權威感,也得益於自小磨練出的氣場。
從小,張茵母親就時常教育他們,不要佔人家的小便宜、對人要有禮貌、學會推己及人、理解別人。
這些老生常談的話,在年幼的張茵心中紮下根,成為一生的處事準則。
張茵回憶說:
“如果我們在外面和別的孩子打了架,父母從不去罵別人,只會來教育我們。
雖然母親文化程度不高,卻能讓我們八個孩子都非常孝順,這是我覺得為人父母最成功的地方。”
俗話說,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
張茵成長在有理有愛、和諧親厚的家庭氛圍中,讓她堅強剛毅的性格中多了一抹自信、寬容的色彩。
中學時,張茵每天要走十多里山路上學。
雖然家務較重,但絲毫沒有影響她的優秀,門門功課名列前茅。
高考恢復的第一年,張茵就以優異的成績,如願考上大學,主修財會專業,畢業後順利應聘上一家深圳公司的會計工作。
1982年,25歲的張茵離開東北老家,去往深圳發展。
知識改變命運,在她身上體現地淋漓盡致。
從北到南,張茵離成功越來越近。
80年代,大學文憑是非常吃香的硬核敲門磚。
張茵不僅憑此敲開了大公司的門,還靠著過硬的專業實力,跳槽高升,很快成為一家合資企業的財務部部長和貿易部部長。
年薪50萬,包分配住房,這樣絕佳的福利待遇,對當年任何打工人來說,都是求之不得的職業發展高峰。
但張茵卻在幹了三年後,“任性”辭職。
那她找好了下家,去更好的平臺嗎?
不,她沒有再找工作,而是收廢紙去了。
年紀輕輕的女孩子,放著安穩優渥的工作不要,去幹容易被人誤解的“撿破爛”,張茵是怎麼想的?
這還要從一次“偶遇”說起。
1985年,張茵受派去香港出差,結識了遼寧營口市一家造紙廠的老闆高萬寶。
同是東北人,老鄉見老鄉,自然多幫忙。
在交談中,張茵從這位業內人士口中瞭解到,目前國內造紙速度嚴重滯後,廢紙回收體系也不完善。
高檔紙的原料基本依靠外來輸入,市場缺口很大,而香港正是輸出地區之一。
高萬寶建議張茵,利用她手中積蓄的人脈,做廢紙回收買賣。
高萬寶還保證,不管她在香港收到多少廢紙,他都會如數買下。
還沒有開張,就有了“訂單”,這讓張茵很是心動。
但耳聽終為虛,眼見才為實,謹慎的張茵決定親自考察一下市場。
於是,利用這次公辦出差的機會,張茵開始有目的地留意一些工廠廢紙的進出情況。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僅僅逗留兩天時間,張茵就親眼目睹不少企業和單位產生的、堆積如山的廢紙張。
這些廢紙被收到指定站點後,會在一天之內被打包裝進數十個貨櫃,送往內地。
與此同時,源源不斷的貨車開進來等著裝櫃運送。
張茵因此才真正相信高萬寶所說的:
“你可別瞧不起廢紙,它們可是寶貝。
未來的造紙業,一定會從資源造紙轉向再生紙,這條路下面都是黃金。”
回到公司後,張茵立馬就遞交了辭呈,決心下海經商。
其魄力和勇氣,足可看出她極富有前瞻性的眼光。
老闆苦留不住,家人勸阻無效。
28歲的張茵,懷揣著3萬塊錢,從深圳一路南下,隻身來到香港。
張茵租下一間37平米的房間,既當辦公室,也是起居室,準備大展拳腳。
東北老鄉很講義氣,說到做到,立馬就跟張茵簽訂了為期三年的購買合同。
這就是說,至少在3年內,張茵不用太擔心銷量的問題,只管卯足勁收紙就行。
這讓張茵在起步初期輕鬆不少,只要保證貨源渠道,在香港立足就不成問題。
但創業從來不會這麼容易,遍地黃金意味著競爭激烈。
因為收廢紙的入行門檻低,技術難度小,早早就被“底層人士”率先壟斷。
張茵這個“新人”想要插足進來,必須跟各個地盤的“龍頭老大”搞好關係。
張茵雖然年紀不大,但周旋溝通的能力似乎與生俱來。
她沒費多大勁就站穩腳跟,相安無事各做各的買賣。
可張茵沒幹多久,就開始“不守規矩”。
當時,為了讓廢紙更壓秤、多賣錢,同行都會心照不宣地往紙裡摻雜質、灑水,一般水分保持在30%左右。
買家們沒有更好的進貨渠道,只得忍氣吞聲,接受這樣的“潛規則”。
但“死心眼”的張茵覺得這樣太不道德,於是率先把自家紙張水份壓低到10%-15%。
水份一少,相當於變相降價,這樣就直接損害了同行利益,太不“厚道”。
由此,張茵因違反“行規”被圍攻,受到同行聯合抵制。
並且,下游收購商也受到恐嚇不敢供貨給她。
那段時間,甚至就像港片裡演的那樣,張茵常被黑道攔路威脅、電話騷擾……
張茵雖然個子嬌小,看起來斯斯文文,卻是外柔內剛,硬氣得很。
面對被“架空”的不利局面,張茵沒有懼怕退縮,而是冷靜應對。
她一方面尋求警方庇護幫助,一方面積極聯絡客戶表誠意。
為了拉回貨源,張茵挨家挨戶一個個跑、一個個談,拜訪那些住在窩棚裡的廢紙收購商。
憑著真誠和耐心,贏得了信任和欽佩。
那些虛張聲勢的道上人物,在對張茵叫囂無效後,也就草草收場,各回各家。
回憶起這段驚險的初創時光,張茵只是淡淡地說:“只能用艱難困苦來形容。”
躲過這些明槍後,張茵還要提防暗箭。
有一次,張茵跟一個澳門商人談好了300萬港元的生意,結果對方回去後卻給她開來一張300萬韓元的支票。
這一百多倍的縮水差價,氣得張茵孤身連夜追到澳門,拿回應得的支票。
如此種種吃虧受騙的經歷,練就了張茵一雙識事斷人的火眼金睛。
現在只要和對方聊上幾句,她基本就能確定,這個人值不值得深交合作。
就這樣,短短几年時間,張茵就建立起自己的紙行和打包廠。
她不無感慨地說:
“雖然從事廢紙回收的,大都是文化程度比較低的人,但他們特別講信義,跟我很投緣。
加上我做事豪爽、堅持品質,又趕上香港經濟的蓬勃時期,因此很短時間內,我就完成了部分資本積累。”
1988年,張茵在東莞建立起自己的獨資工廠——中南紙業。
兩年後,張茵的“胃口”慢慢變大,香港地區已經滿足不了公司發展需求,她把擴張的目光投向海外——美國。
踏足洛杉磯的張茵,跟5年前初到香港時一樣,奔波在大小工廠之間,向別人口乾舌燥地介紹自家公司,找貨源、拉客戶。
不同的是,這次她不再孤身一人,而是有了攜手相伴的丈夫劉名中。
劉名中出生於臺灣,精通多國語言。
本是醫科專業的他,在二十幾歲時就擁有多家診所,還兼職做鋼材貿易,兩人就是在貿易往來中相識相戀。
後來,隨著張茵事業蒸蒸日上,劉名中放棄自己的專業,婦唱夫隨,陪她遠赴美國開拓市場。
面對外界說老公“吃軟飯”的可笑言論,張茵認真回覆道:
“挑選另一半時,必須看中對方是否和你一樣專注事業。
否則相互不能理解,日子久了就會累。我老公完全能做到這一點。
有人說他一個大男人,屈居在女人之下,我老公根本沒在意這個。
他不在乎這些虛榮的東西,非常尊重我,他也是公司的創始人。”
有了愛人在精神層面的內在認同,以及身體力行的外在支援,張茵能夠心無旁騖。
憑藉之前積累的經驗和財力,在異國他鄉放開手腳,很快就做得風生水起。
她頗有感悟地說:
“在美國創業,最主要就是靠信譽好。
誰都想做廢紙,但不是誰都能做的。
我們必須知道國際化的企業怎麼經營,國際市場的遊戲規則是什麼。”
1990年,張茵在美國成立中南控股公司,秉承著“以誠為本”的原則,繼續從事老本行。
九十年代,正值中美交往頻繁,往來箱貨大增。
細心的張茵察覺到,這些集裝箱返回中國時,往往空載而歸。
有空位,就有商機。
張茵立刻與船運公司取得聯絡,利用這些返航的空船幫自己運紙回國。
相對低廉的運輸費用,進一步幫張茵節省了生產成本,讓公司在激烈的競爭新環境中佔得先機。
次年,張茵豪氣併購當地兩家廢紙回收小公司;
接著,張茵的公司成為美國最大的廢紙原料出口商;
10年間,張茵在美先後建立了7家打包廠和運輸企業;
此後,美國《紐約客》以“廢紙大王”稱號,對張茵進行封面報道;
在美國評出的全美知名女性企業家中,張茵是唯一上榜的中國女性。
隨著財富不斷積累、榮譽不斷疊加,張茵沒有在交口稱讚中迷失方向。
她始終覺得不踏實和不滿足:“如果一個行業我無法做到第一,我會選擇放棄。”
回收廢紙這個行當,畢竟是屬於人人可做的“低階工種”。
天花板就那麼高,新人對手層出不窮,很難保證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張茵想要修建自己的護城河。
恰逢此時,張茵關注到國內高檔包裝用紙開始盛行,需求量猛增,而緩解供小於求的辦法還是“老樣子”——進口。
於是,在國外打拼6年,大獲全勝之後,張茵決定回國“折騰”。
1996年,張茵大手筆斥資1.1億美元,在東莞建立玖龍紙業,完成從廢紙回收商,到新紙製造商的華麗轉身。
在接下來不到三年的時間,張茵大步擴張,以產能20萬噸的傲人產量,雄踞行業老大的位置。
要知道,當時一般工廠的產能只有區區5萬多噸。
到2005年,公司已成為中國第一、亞洲第二、世界第八的造紙巨頭。
但同時,與張茵的狂野圈地模式相輔相成的,是居高不下的資產負債率,一度達到驚人的80%。
身經百戰的張茵自然注意到了這個問題,而她把解決方案扔給了資本市場。
2005年,張茵帶領公司在香港上市,一舉融資34億港元,負債和資產關係頃刻間反轉。
李兆基、鄭裕彤、郭鶴年等眾大佬紛紛入股,投資這匹橫空出世的黑馬。
得益於上市資本加持,2006年,張茵以270億身家一躍成為中國首富,稱霸《胡潤百富榜》。
財富榜創立人胡潤如此評價張茵:
“她不僅僅是中國第一位女首富,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白手起家者。
在她之前的聞名女富豪,是撰寫《哈利波特》的小說家羅琳,不過後者的財富估值不過10多億美元,遠不及張茵。”
其實早在2003年,46歲的張茵就曾第一次登上胡潤排行榜,資產排居第17位。
但低調的張茵並不想張揚:
“那時我和我的家族企業還不是上市公司,只是一個私人企業。
所以財富並不那麼準確客觀,我也不想被過多關注。”
因為當時被排名,張茵還給胡潤髮過律師函,表明不願上榜的態度。
直到兩年後公司上市,張茵的“高調”財富再也藏不住,終浮出水面。
無限輝煌的背後,往往還需要經歷千難萬險。
張茵在登頂首富之位後僅2年,就迎來重大考驗。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紙張價格驟降,庫存積重難減。
以3月12日一天為例,公司股價暴跌40%,創下上市以來最大跌幅;
張茵的財富,在一日間蒸發掉134億港元。
“公司破產”的訊息不脛而走,張茵一方面要應付股東的懷疑追問,另一方面更要想辦法扶大廈於將傾。
當時,多家公司和投資人“趁火打劫”,想要入資稀釋張茵手中股份。
雖然如此一來,張茵可以拿到資金緩解困局。
但也意味著,她必須或多或少放棄對公司的決策控制權。
張茵不甘心就這麼把一手打下的江山,拱手分於他人,因此一咬牙決定自食其力:
她制定全面收縮方針,叫停新增工程;
將原先32天的採購週期,縮短至7天;
庫存由36天,減至15天,靈活調整生產計劃;
改變之前內外銷一視同仁的做法,在外銷嚴重受創的情況下,著力激發內需市場,將內銷比例調至8成以上;
國內廢紙用量,也從5%增至40%,減少對進口的依賴……
張茵心有餘悸回憶:“那段日子真的很難,我每次回到辦公室,心情都很沉重,有時連走路都覺得困難。”
在張茵充滿智慧的正確改革下,公司僅用半年時間,就逆轉頹勢,實現盈利3.02億元。
第二年利潤提升到13.38億元,增幅達414%。
張茵得以在大規模倒閉的巨大危機下“獨善其身”,成為行業神話。
2020年,張茵入選“202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榜單。
走過大風大浪,張茵談起自己的成功時,總說是運氣好:
“剛創業時,碰到改革開放的好時機;
到美國,又恰逢經濟復甦;
金融危機,國家出臺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幫我轉危為安。
這些都是天時地利人和。”
確實時勢造英雄,那也得先有英雄氣概。
在張茵身上,極有巾幗不讓鬚眉的果決乾脆。
張茵是個直性子,有什麼決定當機立斷下了,就不會輕易更改;
對下屬提的要求,只要答應了,就不會拖著不兌現。
同樣的,她最討厭的就是因為偷懶沒把事情做好。
一位與張茵合作許久的商業夥伴評價她:
“張茵個頭不高,臉微圓,私下不是那種愛打扮的女性。
但只要出席社交場合,她都會細心裝扮一番,看上去很乾練,是個做事的人。”
的確,也許實業家都比較勤儉。
像張茵手上常年戴的“鴿子蛋”,還是丈夫送給她的生日禮物,一枚3克拉的鑽戒。
除了自身“不講究”外,張茵在用人方面,也是簡便地“任人唯親”。
張茵公司裡,弟妹中有5位在公司做事,其中一個弟弟還進入了管理層;
她老公是執行董事,一個兒子是非執行董事;
帶她進門的“師傅”高萬寶的兒子也在公司任職。
這樣一個典型的家族企業,用人標準是按親疏來的嗎?
張茵給予否認回答:
“我是唯才是舉。
當初我先生還在做醫生時,我就發現他有商業才能,所以動員他進入商界。
其他人也是,各有所長。
事實證明,他們都做得非常好。”
尤其談到寶貝兒子時,張茵更是讚不絕口。
公司剛上市那會,張茵就帶著24歲的大兒子進入董事會。
關於別人對這個年輕後生的質疑,張茵大方護航:“他人品好,學歷高,現在只是欠缺經驗。”
張茵不僅對大兒子關照有加,對小兒子也是悉心教導。
小兒子初中畢業時,打算邀請同學來家裡舉辦慶祝活動,但不想請老是欺負他的那個男生。
張茵當時在外地出差,知道這個情況後,連打三次電話給小兒子,勸說他:
“你一定要請那個同學,透過這種方式感動他,化敵為友。人不能記仇。”
小兒子考慮糾結兩天後,最終聽媽媽的話,邀請了那位同學。
兩人竟然得此摒棄前嫌,成為摯友。
相比於一些企業家對繼承問題的迴避躲閃,張茵十分坦誠地說:
“如果我退出公司,我一定會將兩個兒子培養起來,繼承我的事業。
所以對他們,我傾注了很多心血,希望教會他們如何做事、做人。”
當談到給女性創業者建議時,張茵是這樣說的:
“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定位,適合做什麼,不要勉強;
其次要有寬廣的胸懷,以及敢於衝破壓力的決心;
此外,家庭、事業的平衡是成功的關鍵。”
乍一看她的建議,好像平淡無奇。但一細想,深以為然。
第一點,找到自己的方向。
不要為了走出家庭舒適圈或逃離主婦角色而勉強創業,要想清楚自己適不適合。
第二點,胸懷和決心。
傳統角色下,“拋棄”家庭去拼事業,對女性的壓力仍比男性的要大,所以要做好心理準備。
第三點,平衡之道。
事業做得再大,都禁不住後院起火。女強人在與商界大佬爭奪天下時,也要儘量兼顧家庭身份。
其實無論男女,成功從來不易,需要權衡取捨。
許多人往往活了一輩子,才知道應該怎樣生活,這就是人生的困難所在。
那麼有一個最簡單的自檢標準,可以讓我們直觀地瞭解自己:
你放棄的,是你覺得沒那麼重要的;而你堅持的,才是你真正在乎的。
價值排序的不同,成就著不同的人生,我們是自己所有選擇的集合和結果。
願你我落子無悔。
作者:朱小鹿&雯鮫
關注我@朱小鹿 ,閱讀更多百萬級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後,也是武漢大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
主業一門心思搞科研,副業用零碎時間寫稿。
用動人的筆觸,寫走心的真實故事。
關注我@朱小鹿。或者點贊、評論、私信我,互相探討學習,一起努力蛻變,成為更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