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萬五千里長徵,是中國革命史上不朽的豐碑,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史詩,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長征途中,發生了無數可歌可泣、波瀾壯闊的故事,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分別予以了記錄,其中,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同志,用他如椽的巨筆,寫下過許多不朽的詩歌。
一、七律·長征
《七律·長征》的具體寫作時間,說法不一,但可以確定的是在1935年,至於9月還是10月,就略微存在爭議了。毛主席在長征中寫下的很多詩歌,都是在紅軍取得階段性勝利後,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寫下的,所以充滿了真摯感情,這首《七律·長征》也不例外。
1935年9月17日,紅軍攻克天險臘子口,同時得到紅四團在岷縣大草灘村取得戰鬥勝利的訊息,之後,毛主席與戰友們翻越岷山,紅軍終於走出了雪山和草地,告別了荒無人煙的艱苦環境。9月19日,毛主席率領部隊到達岷縣旋窩村,當晚,毛主席住在村民家中,稍稍安定了下來,這才有了將《七律·長征》寫下來的條件。
隨後幾天,整編全軍、強渡渭水、羅鎮會議,一直沒有時間做最後的修改工作,但據張聞天的夫人劉英回憶:“1935年9月28日,在通渭的榜羅鎮召開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第二天到通渭縣城召開了幹部會議,毛主席詩興大發,講話時即席吟誦出這首十分出名的《七律·長征》詩篇。”由此可知,這首詩可能是寫於1935年9月下旬。
《七律·長征》無疑是不朽的名篇: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此詩以高度凝練的筆觸,概括了兩萬五千里長徵這一偉大的壯舉,詩人以熱烈的革命激情,形象地表現了紅軍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奮鬥精神、大無畏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詩人在詩中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強烈的對比:一個是客觀上的、現實世界中的困難;另一個是主觀上的、心理上的“只等閒”,這樣強烈的反差,一下便突出了紅軍戰士們的大無畏,另外,詩中又用浩大、壯闊的空間,奠定了一種雄渾大氣的基調,讀來氣勢磅礴。
頷聯、頸聯具體表現了紅軍在長征途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但那種勢不可擋的氣概,也在這些具體的描寫中形成了鮮明的印象,紅軍過五嶺、越烏蒙、渡金沙、搶大渡,從種種困難中浴血而出,已經足夠令人欣喜了,然而,更令人欣喜的是紅軍終於翻過了岷山,順利會師,這意味著長征的勝利,這種喜悅,自然是更勝一籌的!
毛主席的這首《七律·長征》,意境雄渾,氣勢磅礴,境界浩大,氣象闊遠,感情奔放,構思新奇,在中國文學史上,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更是浩瀚詩海中一顆熠熠發光的不朽明珠!
二、清平樂·六盤山
1935年10月,六盤山上層林盡染,萬里長空雁聲陣陣,毛主席率領紅軍在寧夏固原青石嘴戰役中,痛殲國民黨騎兵團,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時當秋季,天高雲淡,毛主席與革命戰友們,一起登上六盤山主峰,眺望遠方,不禁感慨:“這裡可觀三省,雄踞要塞,歷來是兵家要地,翻過去我們就快到陝北了。同志們,勝利就在眼前!”
毛主席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氣勢豪邁的《長征謠》:
天高雲淡,望斷南歸雁,不到長城非好漢!
同志們,屈指行程已二萬!同志們,屈指行程已二萬!
六盤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風。
今日得著長纓,同志們,何時縛住蒼龍?同志們,何時縛住蒼龍?
此後,《長征謠》幾次易稿,最終在1957年以《清平樂·六盤山》發表在《詩刊》上: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此詞堪稱是一曲振奮人心的宣言書,表現了我們紅軍戰士一往無前的鋼鐵意志和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一句“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豪情萬丈,無與倫比,更體現了紅軍的堅強意志和決心,無疑是能夠流傳千古的名句!
下片又將視線回到六盤山上,但充滿了豪情與激情,紅旗漫卷,山上山下,到處都是紅軍的身影,勝利會師,意味著紅軍的主力得以儲存,長纓在手,縛住蒼龍只是遲早的問題了,這種革命的崇高精神與可敬,令人肅然起敬。
這首《清平樂·六盤山》詞境開闊,意蘊豐富,起承轉合之間,為我們展現了宏大無比的氣概,讓人振奮無比,鏗鏘有力的音節,讀來又令人振奮。
三、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
1935年10月,蔣介石致電陝甘寧一帶的國民黨軍隊,要他們“相機包圍,予以殲滅”,不久,馬鴻逵、馬鴻賓的三個騎兵部隊追了上來,為確保紅軍順利會師,毛主席提出不能將敵軍帶入陝北,於是將“斷尾巴”的重任,交給了彭德懷。
接到命令,彭德懷考察地形後,給毛主席拍了電報,其中用了一句“山高路遠溝深”。10月20日晚上,彭德懷在吳起鎮西北部設下埋伏,最終吃掉敵軍一個騎兵團、擊敗敵軍兩個騎兵團,並俘虜七百餘人,順利完成了任務。
戰鬥當天,毛主席來到前線,寫下了這首《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這首詩,只有二十四個字,但卻形象鮮明地為我們刻畫了一位大將軍的形象,相信讀完此詩的人,腦海中一定會出現橫刀立馬的英雄形象,極具畫面感。毛主席熟讀《三國演義》,張飛勒馬收韁、持丈八蛇矛,在長坂坡前喝退百萬曹兵的雄風,無疑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此處,便借用張飛長坂坡的典故,刻畫了一個挺身拒敵、勇猛無比的彭大將軍形象,詩中的形象與古時戰場的勇猛戰將重疊在一起,令人景仰。
長征途中,毛主席寫下的名詩佳詞遠不止這三首,如,千古佳作《沁園春·雪》也是在長征途中寫下的,更是近代詩歌中的翹楚之作,但因為之前有過介紹,所以此處不再重複,當然,這裡只是拋磚引玉,欣賞其中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