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兵聖孫武寫下了著名的兵家無上經典《孫子兵法》,該兵法博大精深,精邃富贍,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李世民曾評價道:“觀諸兵書,無出孫武”。
《孫子兵法》流傳廣泛,影響深遠,自古以來,懂軍事的,不懂軍事的都對其進行過研究。
比如蔣介石和毛澤東都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並留下了自己對孫子兵法的看法。
01、初步涉獵
蔣介石,原名瑞元,學名志清、中正,字介石,光緒十三年(1887年)10月31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奉化縣溪口鎮。
蔣介石的父蔣肇聰是一個小商人,在他八歲這年就病逝了,蔣介石是由母親撫養成人。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16歲的蔣介石在奉化鳳麓學堂讀書,一年後,蔣介石轉學至龍津學堂。
在這兩所學校,蔣介石成績都不是很好。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蔣介石聽說寧波箭金學堂就讀,既可學文,又可學武,初出茅廬的蔣介石有意轉入箭金學堂。
他找到母親說:
“箭金學堂課程比鳳麓學堂豐富,不僅有文,而且有武,還學《孫子兵法》。”
在蔣介石主動要求下,他來到箭金學堂求學。
箭金學堂顧名思義,就是一所傳授一定軍事理論的學校。
學校創始人叫顧清廉,文武雙全,兵儒雙修,是聞名遐邇的啟蒙教育家,影響不凡(顧清廉曾在小編老家江西萍鄉中學任校長)。
顧清廉教學方法非常先進,主講課程範圍很廣,既講解先秦時期的諸子學說,也講解《說文解字》、《曾文正集》、《孫子兵法》。
顧清廉是蔣介石的授業恩師,蔣介石非常敬仰他,後來還特意讓自己的兒子蔣經國跟隨顧清廉學習,顧清廉成為蔣氏父子共同的老師。
儘管蔣介石只在箭金學堂學習了大半年時間就重回龍津學堂,可顧清廉對他的影響卻非常大。
在顧清廉的影響下,蔣介石對《曾文正集》和《孫子兵法》最感興趣。
當然,此時的蔣介石對《孫子兵法》的認知水平,由於年齡和經歷的限制,只停留在初步涉獵,淺嘗輒止階段。
蔣介石曾對《孫子兵法》一些名句做過自己的推斷和評價。
比如《孫子·謀攻篇》名言“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蔣介石評價道:
“軍事教育,固有不可不補助者。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敵情不悉,應變無方。則各國軍情,固有不可不調查者。”
乍一看,蔣介石這話似乎也沒有說錯,可仔細一看,其實是有差別的。
孫子之所以強調先知彼再知己,是因為“知己知彼”是自己的情況為參照標準,容易參雜有主觀意識,影響對敵情的判斷。
而“知彼知己”就以敵情客觀敵情為參照標準,再根據自己情況,做出針對性部署,這樣也更加客觀一些。
“百戰不殆”和“百戰百勝”看似意思差不多,實際也存在不小差距。
孫子一直強調“為將者未慮勝,先慮敗故可百戰不殆矣”,只有先想到自己可能在哪些地方失敗,才能提早採取措施,規避出錯風險。
顯然,蔣介石沒有領會這點。
儘管如此,在顧清廉傾心教導下,也讓蔣介石萌發出國留學,讀軍校的念頭。
“顧先生授公以《孫子兵法》,亦時講述民族大義……公始有出國學陸軍之志。”
02、中正從軍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4月,蔣介石最終決定留學日本,考入日本東京清華學校。
東京清華學校其實是維新派梁啟超、曾卓軒等人流亡日本後,在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創辦的一所野雞學校,學校質量著實一般,主要推行維新派的一些觀點。
想要學武的蔣介石在東京清華學校並沒有學到自己想學的東西。
不過,他在學校認識了自己日後的伯樂陳其美。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回國後不久的蔣介石考入了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
這是他第一次接受專業的軍事教育。
光緒三十四(1908年)春,蔣介石再次東渡日本,考入東京振武學校。
東京振武學校是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創辦的一所軍事預科學校,畢業學生後到部隊見習,才可正式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
這所學校入學門檻很低,因此當時很多中國學生都報考這所學校,比如蔡鍔、唐繼堯、程潛、李烈鈞、孫傳芳、閻錫山、何應欽等人都是這所學校畢業生。
可能是蔣介石真沒什麼軍事天賦,他入學後,成績非常一般。
宣統二年(1910年)11月,蔣介石從振武學校畢業,他的成績在62名畢業生中排名倒數第8。
畢業後,蔣介石被編入新潟県高田町的日本帝國陸軍第13師團野炮兵第19聯隊見習,當了一個馬伕。
又或許蔣介石就是要從軍的,見習期間蔣介石表現不錯,不久晉升為日本皇軍炮兵一等兵、炮兵伍長。
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拉開了辛亥革命序幕。
當時蔣介石正在日軍服役,他聽說訊息後,偷偷回國,參加辛亥革命。
在辛亥革命時期,他成為滬軍都督陳其美的小弟,做過敢死隊隊長,當過刺客,也做過滬軍團長。
在陳其美的穿針引線下,蔣介石結識了孫中山,改變了他的命運。
1916年5月18日,陳其美被袁世凱派人刺殺身亡,蔣介石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屢遭排擠,一度在上海渾渾噩噩,下海經商,買股票,結果欠了一屁股債。
意志消沉的他還因為流連花叢,不幸染上了性病(蔣介石日記原話“近日甚為淋病之苦,心生抑鬱也”)
這是蔣介石人生最低谷的時候,他根本沒有時間和心情去研究《孫子兵法》。
就在這時,蔣介石命運再次迎來一個轉折點。
1922年6月,“永豐艦事件”爆發,粵軍總司令陳炯明發動叛變,襲擊孫中山,孫中山避難於永豐艦。
蔣介石當時在永豐艦保護了孫中山40餘多天,從此取得孫中山的信任和器重。
1924年1月,孫中山決定建立黃埔軍校,由蔣介石出任黃埔軍校校長兼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
從此,蔣介石平步青雲,擔任第一軍軍長、東征軍總指揮、北伐軍總司令等重要軍事職位。
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蔣介石正式和宋家、孔家的聯姻,透過他們加強了與美國的聯絡。
在宋家、孔家、江浙財閥以及美國人的支援下,蔣介石崛起速度非常快,成為國民黨新起之秀,逐漸成為南京國民政府領袖。
1928年12月29日,奉系首領張學良通電全國,服從以蔣介石領導,宣佈東北易幟。
41歲的蔣介石形式上統一中國,成為中國最大的軍閥和統治者。
1930年10月,蔣介石贏得中原大戰的勝利,擊敗閻錫山、李宗仁、馮玉祥等軍閥,蔣介石徹底坐穩了位置,再無敵手。
就是在蔣介石發跡期間,他又開始了對《孫子兵法》的研究。
03、指點江山
1925年3月20日,廣東革命政府發動了北伐戰爭,攻佔了興寧。
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在興寧駐紮了13天。
蔣介石抽出時間,拿出久違的《孫子兵法》,仔細研究了7天時間。
7天后,蔣介石好像頓悟一般,覺得大有收穫。
3月28日,蔣介石根據《孫子兵法》中記載的“勢險節短,始如處女,敵人開戶,終如脫兔,敵不及拒”,撰些一部戰鬥秘訣,印發全軍,併成為全軍標準。
蔣介石在戰鬥秘訣中寫道:
“聽官長命令,火器齊發,只有一次,兵士乘此大煙如雲時,一齊擁進,須以飛走,密佈刺刀,如蜂叢蟻附,一齊擁上,不可毫髮遲疑……奪其心目,徑前交鋒,敵自靡矣。”
其實,這些就是蔣介石根據北伐軍戰鬥經驗,講述一些近距離作戰的技巧,並援引《孫子兵法》解釋近距離搏殺取勝的道理。
這一年,蔣介石38歲,風華正茂,事業有成,自信滿滿。
戎馬倥傯之際,他似乎頗有心得,以名將自居。
自此之後,他一有時間,就大談《孫子兵法》如何如何。
可惜,蔣介石實際上還是臨門未入,不懂《孫子兵法》的精髓。
他以為《孫子兵法》只是一部單純的軍事理論經典,與政治謀略沒有半點關係。
他評價《孫子兵法》道:
“只講軍事謀略,不講政治手腕。”
這對熱衷於政治謀略的蔣介石來說,頗有些失望,於是他又去看《戰國策》。
實際上,《孫子兵法》中的政治謀略同樣經典,妙不可言。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對中國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蔣介石開始有意識地防備日本人。
於是,他開始身體力行、不遺餘力地提倡研究、推廣《孫子兵法》。
1940年3月,蔣介石在《參謀長會議訓詞》中又說:
“今天再要介紹各位一本極重要的書,就是《孫子》十三篇與《孫吳兵略問答》合輯本。這本書我們一般參謀長人人要看,人人要研究。”
當然,蔣介石也知道《孫子兵法》主要講戰略,戰術方面比較欠缺,不適合練兵和制敵。
因此,在推廣《孫子兵法》的同時,他更喜歡推廣比明朝名將戚繼光編寫的《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清朝大將福康安命人撰寫的《洴澼百金方》,民國蔡鍔編寫的《曾胡治兵語錄》(即曾國藩、胡林翼的論兵言論,尤其是《曾胡治兵語錄》,蔣介石非常重視,向學生、部下推薦最多的就是這部兵書。
蔣介石斷言,只要認真研究這些兵書,就能從中學到“抵抗日本最新的方法”。
蔣介石這種從“故紙堆”中盲目尋找制敵之策的方法,顯然是不符合軍事要求的。
蔣介石還處於迷信古書的階段,充分反映了他軍事水平拙劣的尷尬現實。
一直到解放戰爭後,蔣介石從大陸敗逃至寶島,遭遇前所未有的慘敗,他痛定思痛,重新研究《孫子兵法》,這才真正提高了他的水平,真正理解了《孫子兵法》,並提出很多不俗的見解,成為一個水平不俗的《孫子兵法》理論愛好者。
可惜,此時已經為時已晚。
04、英雄所見不同
有意思的是,不僅蔣介石推崇《孫子兵法》,他的對手毛澤東也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
1913年12月,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讀書期間,曾讀過清朝魏源撰寫《孫子集註序》。
不過, 此時毛澤東並未對《孫子兵法》進行系統研讀, 還談不上真正“看過”《孫子兵法》。
他甚至對孫子的歷史事蹟都不是很清楚,比如他曾說“孫武, 越羈旅臣耳。越不能盡行其說, 故功成不受官。”
這顯然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由此可以看出,毛澤東在青少年求學時期還沒有鑽研過《孫子兵法》。
可是,自從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湘贛秋收起義以來,他率領紅軍在敵人的重重封鎖下,以絕對的劣勢,屢屢擊敗敵人,開闢了井岡山根據地,贛南根據地。
尤其是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連續取得三次“反圍剿”勝利時,其出色的軍事才華,著實令人驚歎,一代軍神有如橫空出世,令蔣介石吃夠了苦頭。
沒有讀過《孫子兵法》的毛澤東,真正將《孫子兵法》的精髓運用到得心應手,真正掌握了《孫子兵法》的要義。
1932年10月,寧都會議後,毛澤東被王明、博古、項英等“左”傾教條主義者排擠,被剝奪了紅軍指揮權。
那時候,因為毛澤東沒有出國留學,這些人諷刺毛澤東“山溝裡出不了馬列主義”“只懂得《三國演義》,不懂馬列主義”。
1935年1月,中央紅軍召開著名的遵義會議,毛澤東在會議上總結第五次反“圍剿”的西征軍事指揮上的經驗教訓,系統性的批判、糾正了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
當時中央候補委員、總供給部政委、紅九軍團中央代表凱豐(原名何克全,江西萍鄉人)指責毛澤東道:
你那些東西, 並不見得高明, 無非是《三國演義》加《孫子兵法》。
毛澤東反問凱豐道:
你說《孫子兵法》一共有多少篇?第一篇的題目叫什麼?請你講講。
凱豐瞬間無語,他沒看過《孫子兵法》,真答不出來。
這時,毛澤東又說:
你也沒看過, 你怎麼曉得我就熟悉《孫子兵法》呢?
毛澤東停頓一會,最後又說道:
“別說你沒看過《孫子兵法》,我也沒看過。”
可沒讀過《孫子兵法》的毛澤東,在遵義會議後,就來了個驚天妙手,指揮中央紅軍四渡赤水,率領紅軍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將苦讀一輩子《孫子兵法》的蔣介石耍得團團轉。
四渡赤水是毛澤東得意之作,更是世界軍事史上的一次偉大奇蹟,期中蘊含了很多《孫子兵法》的精髓。
蔣介石沒有參透的東西,毛澤東早已經駕輕就熟,這就差距。
事實上,毛澤東真正開始研讀《孫子兵法》是長征結束、中央紅軍抵達延安後。
1936年9月,毛澤東為了紅軍大學授課並撰寫《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急需參考軍事書籍。
當時,延安條件艱辛,市面上很難買到這些書籍。
於是,他三次寫信要求潛伏在西安的同志購買一批軍事書籍來, 其中兩次都明確提到《孫子兵法》。
9月26日,毛澤東寫信給劉鼎(我黨著名特工,曾任中央特科二科科長,張學良副官)道:
“不要買普通戰術書, 只要買戰略書。買大兵團作戰、戰役學書。中國古時兵法書如《孫子》等也要買一點”
10月22日, 他寫信給葉劍英、劉鼎說:
“買來的軍事書多不合用, 多是戰術技術的, 我們要的是戰役指揮與戰略的, 請按此標準選買若干。買一部《孫子兵法》來。”
也就是從這時候起,毛澤東才開始深入細緻、系統性研讀《孫子兵法》。
隨即,他就寫出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矛盾論》等不朽鉅著。
這每一本鉅著都是《孫子兵法》的具體運用。
此後,毛澤東也開始推廣《孫子兵法》。
1939年8月, 毛澤東對郭化若說:
要為了發揚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去讀孫子的書, 要精濾《孫子兵法》中卓越的戰略思想, 批判地接受其戰爭指導的法則與原理, 並以新的內容去充實它。
隨後,郭化若就發表了《〈孫子兵法〉之初步研究》, 《孫子今譯》、《孫子譯註》等文,影響非常大。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依舊在推廣和研讀《孫子兵法》。
1960年5月27日, 英國蒙哥馬利元帥訪華,毛澤東在和他談話時,問道:
“你沒有看過兩千年以前我國的《孫子兵法》吧,裡面很有些好東西。”
一直在毛澤東晚年,他都時不時地拿出《孫子兵法》認真研讀。
並且毛澤東給閱讀完歷史書籍做備註時,經常引用《孫子兵法》原話。
無論是在編寫軍事著作,還是在實際指揮戰鬥中,亦或是在推廣《孫子兵法》,毛澤東都強調杜絕軍事教條主義,要從戰場中學戰鬥方法。
毛澤東特別讚賞岳飛的名言“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 存乎一心”, 強調從實際出發靈活運用所學理論,反對像蔣介石一樣機械式的搬用《孫子兵法》。
結語、
俗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可蔣介石似乎並沒有明白這個道理。
如何正確運用《孫子兵法》,如何成為一代名將,這個問題蔣介石沒法解決,毛澤東也沒法幫他解決。
於是,儘管蔣介石用心苦讀《孫子兵法》,可他依舊不是一個出色的軍事統帥。
桂系軍閥白崇禧甚至直言不諱地說,以蔣介石的軍事水平,只能指揮一個團。
此言雖然難聽,卻也很能反映問題。
而沒看過《孫子兵法》的毛澤東卻早已經上演了一場又一場軍事奇蹟,成為讓無數人驚為天人的軍神。
毛澤東的軍事水平,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位居前十之列。
這就是軍事門外漢和一代軍神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