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捂熱是不科學也是不推薦的。
先來說說理論上的。
關於發熱的機制諸如體溫調定點改變等,在《生理學》上已經寫的很詳細,本質上,發熱是機體的自我保護過程,是體溫調節中樞下達的作戰指令之一。
然而寶寶的司令部並沒有發育的很健全,一個不小心,它無法耐受過大的刺激,自己就先崩潰了,然後釋放不受控制的訊號衝動,也就是所謂的「高熱驚厥」。典型的高熱驚厥常表現為突然發生的全身或區域性肌群抽搐,雙眼凝視、斜視、發直或上翻,意識喪失等。這時候寶寶的體溫常常高於39℃,而治療上首先要做的則是控制驚厥與降溫,注意是降溫,捂熱會讓體溫進一步升高[1]。
這也是為什麼,你抱著寶寶去看醫生,醫生會先給你配一瓶退熱藥,然後告訴你“38.5℃以上用一次,但是第二次至少間隔6小時。”接著才給你進行相關檢查。
在《中國0 至5 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南》中明確指出,
“≥2 月齡,肛溫≥39. 0℃(口溫38. 5℃,腋溫38. 2℃),或因發熱出現了不舒適和情緒低落的發熱兒童,推薦口服對乙醯氨基酚,劑量為每次15 mg·kg-1 ,2 次用藥的最短間隔時間為6 h。≥6 月齡兒童,推薦使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的劑量為每次10 mg·kg-1 ,2 次用藥的最短間隔6 ~8 h,布洛芬與對乙醯氨基酚的退熱效果和安全性相似”[1]
而對於物理降溫,指南中的意見則是:
“雖然在對乙醯氨基酚退熱基礎上聯合溫水擦浴短時間內退熱效果更好些,但會明顯增加患兒不適感,不推薦使用溫水擦浴退熱(1D),更不推薦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熱(1D)”[2]。
當然,指南中更是沒有推薦“捂熱”這個療法。
再來說說平時工作中。我覺得思路上應該分為「院前」和「到達醫院後」。
顯然這個提問是建立在「院前」思路上的。到達醫院後的對症治療及諸如PCT + WBC + CRP必要時聯合胸片以及腰穿等檢查尋找病因等在此就不贅述。
我這邊的醫院,年輕醫生都是要輪崗120急救中心的,我也不例外。而到了季節交替時候或者流感爆發的日子裡,就會有很多撥打“120”的寶寶父母,他們常常是“高熱驚厥”的寶寶父母。我們的救護車50秒內出車,通常10分鐘內會趕到現場。到達現場的時候大部分父母已經抱著寶寶在小區門口等候,但也會有一些時候寶寶還在小區裡面,不得不詢問保安幾號樓怎麼走,到了樓下發現沒門禁,高層等電梯耽誤不少時間,影響送醫,題外話,還是儘量要在空曠的路邊等救護車。
然後,我們談談遇到寶寶發熱的時候該怎麼做:
1.測體溫:這個看似很簡單,但是如果我告訴你“兒童元素汞暴露主要來自於水銀體溫計使用中的破碎,並且可導致玻璃碎片損傷”你會怎麼想?
2007 至2009 年中國1 項12 例0 ~ 4 歲兒童元素汞中7毒病例系列報告中,4/9 例暴露源為水銀體溫計破碎玻璃碎片進入體內[3];1995 至2007 年美國1 項33 例5 d 至6歲兒童水銀體溫計破碎所致損傷中,6/21 例經X 線攝片或乙狀結腸鏡檢查為水銀體溫計破碎玻璃碎片進入體內[4]。水銀體溫計玻璃碎片進入體內彙總發生率33. 3%(10/30),95%CI:18. 3% ~51. 4%。
因此很多指南上都推薦寶寶使用電子體溫計。通常情況下體溫的正常值:口腔舌下溫度為36.3~37.2℃,直腸溫度36.5~37.7℃比口腔溫度高(0.2~0.5℃),腋下溫度36.0℃-37.0℃。
高於這個溫度的則為發熱,然後根據不同的電子體溫計存在的誤差進行加減,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更準確。
2.送醫:出現發熱後密切關注寶寶症狀,比如咳嗽、腹瀉、抽搐、身上出皮疹、精神萎靡等伴隨症狀等。儘快送醫,向醫生提供更完整的病史。
3.降溫:不要捂熱,不要捂熱,不要捂熱!寶寶發冷顫抖可以保暖,但是一出汗就不要再用毯子包裹。我曾經120出車的時候碰到過一個被捂熱的寶寶,高熱驚厥,抽搐窒息。救護車到達現場的時候已經沒辦法了……哎……。
我在此重複上面的話 “按照指南,≥2 月齡,肛溫≥39. 0℃(口溫38. 5℃,腋溫38. 2℃),或因發熱出現了不舒適和情緒低落的發熱兒童,推薦口服對乙醯氨基酚,劑量為每次15 mg·kg-1 ,2 次用藥的最短間隔時間為6 h。≥6 月齡兒童,推薦使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的劑量為每次10 mg·kg-1 ,2 次用藥的最短間隔6 ~8 h”
4.如果出現驚厥,記住A(Airway,氣道)+B(Breathing,呼吸)。理論上就是保持氣道通暢,讓寶寶可以自由呼吸。
這些是生存的必須,畢竟活著才能治病。寶寶高熱驚厥昏迷前常常會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務必將寶寶鼻腔、口腔中的異物或嘔吐物排除。解開衣領,保持周圍空氣流通,避免患兒出現呼吸困難,讓孩子平躺,頭側向一邊,或側躺,等待抽搐結束即可。大部分情況下,抽搐在 5 分鐘內會自行停止。待孩子清醒後,可以給孩子口服退熱藥。
《熱性驚厥診斷治療與管理專家共識(2017 實用版)》:大多數熱性驚厥呈短暫的單次發作,持續時間 1-3 分鐘,不必急於用止驚藥物,應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跌落或受傷,勿刺激患兒,切忌掐人中、撬開牙關,按壓或搖晃患兒導致進一步傷害。
一般需要呼叫急診的,往往是抽搐 2~3 分鐘後仍未停止或家長手足無措的情況。當孩子出現驚厥的時候,每個孩子表現情況並不是完全相同的,有的會咬到舌頭有的不會,由於上下磨牙導致患兒咬傷口舌等情況的發生也確有,針對這種情況,第五版兒科護理學提示:驚厥發生時,將柔軟棉質物放在患兒手中和腋下,防止面板摩擦受損。對已出牙的患兒上下臼齒之間墊牙墊防舌咬傷,牙關緊閉時,不要用力撬開,以避免損傷牙齒。
因此,一些家長情急之下讓寶寶咬住自己的手指是不正確,我一般到達現場先確認寶寶的迴圈呼吸,順手給家長簡單消毒包紮下被咬得皮開肉綻的手指,當然有時候也挺害怕父母的手指出血流進寶寶氣道引起窒息的。雖然目前一般是不建議向孩子口中塞入東西,但是情急之下,絕大多數家長無法判斷患兒的口腔情況,也不能預測多久能停止,如果實在不放心,出於人文關懷,熱性驚厥發作當患兒張口時可放入軟布之類柔軟物品於上下牙齒之間,但痙攣期不宜放。總之,一切不能違背「保持氣道通暢」的原則。
在以上的過程中,必須提醒自己: 鎮定!鎮定!鎮定!臨床上我不乏會碰到到達醫院後一直哭或者一直罵救護車開得太慢的家長。怎麼說呢,情緒激動可以理解,但是問了大半個小時連寶寶到底有沒有咳嗽腹瀉啥的都問不出來,醫生也很絕望啊。看著後面幾十乃至上百個病人掛號排著隊,頭上更涼了。
參考
- ^ab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ocket book of hospital care for childre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mmon childhood illnesses - 2nd ed. 2013
- ^Meremikwu M, Oyo-Ita A. Physical methods versus drug placebo or no treatment for managing fever in children.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9, 2
- ^Xu J, Yan CH, Gao Y, et al. Increased Vigilance Needed to Prevent Young Children From Accidental Element Mercury Intoxication. Epidemiology, 2011, 22(1) : S166
- ^ Aprahamian N, Lee L, Shannon M, et al. Glass thermometer injuries: it is not just about the mercury. Pediatr Emerg Care,2009, 25(10) : 645-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