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的樓市資料,有態度的專業觀點,關注“地產S姐”頭條號,帶給你更多樓市乾貨。
年初至今,點狀爆發的城市疫情一直都未消停,內部投資、消費、出口,外部資本市場、貿易商務,肉眼可見的蕭條。
不出意外,一季度的經濟資料不會太好看。昨日晚間新聞頻道報道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算是提前出來吹風了,承認客觀存在的難,接下來會繼續運用政策工具,去維穩經濟。
官方話術太多,我們來捕捉一些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重點內容和方向。
壹丨不容樂觀的經濟形勢
高規格的大會,免不了對當前的形勢及背景進行定調,每個人接受資訊的廣度、深度不同,難免會有相左的看法,但有了最高層的統一定調,是有助於我們認清當前的局勢以及下一步動作的。
我國經濟執行總體保持在合理區間,但國內外環境複雜性不確定性有的超出預期。世界經濟復甦放緩,糧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市場大幅波動,國內疫情近期多發,市場主體困難增加,經濟新的下行壓力加大,既要堅定信心,又要高度重視和警覺新挑戰。
這風吹得不要太直接,“市場主體困難增加”、“經濟新的下行壓力加大”、“複雜性不確定性有的超出預期”,即將釋出的一季度經濟資料,不會有太多亮眼的表現,大機率會延續2021年四季度繼續下行的態勢。
穩增長依舊在懸在頭頂的壓力。為了及時有效的應對這種可見的壓力,會議中提出:“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府工作報告》裡的一些舉措“有的可提前實施”。
具體是那些措施呢?
一、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援;
二、提升對新市民的金融服務水平;
三、設立科創、普惠養老兩項專項再貸款;
四、政府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
這基本上都是印鈔的常規操作,自然會嗅到降準、降息的味道,本月是否降息最遲會在4月15日有動靜,降準同樣有空間。
穩經濟增長有阻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放水,這次也給出了很明確的方向,後續要有放水動作,實體經濟、新市民、定向再貸款及地方債,除了“新市民”,都是以往出現過的領域。
貳丨“新市民”會得到定向扶持
“新市民”這個詞今年被頻繁提及,是當前城鎮化程序中,出現的新興群體。
來到一座新的城市,免不了要產生就業、租房、住房、醫療、商業等等一系列商業消費行為,政策惠及新市民是必然的,這些都是鮮活有需求且真實的消費群體。
按照銀保監會和央行的介紹,目前我們“新市民”體量大約在三億人,其中包括來城市創業就業、子女上學、投靠子女等且未落戶或落戶不滿三年的常住人口。
得新市民者得未來,這是近年來掀起人才、人口爭奪戰的城市間一直信奉的條例。能夠抓準如此龐大的潛在消費群體,對於城市,對於全國穩增長,都是極大的提振。
怎麼去提振?也給出答案。
要對新市民提供包含創業、就業、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重點領域的金融信貸支援。
還是銀保監會和央行,提出:
因城施策執行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合理確定符合購房條件新市民首套住房按揭貸款的標準,提升借款和還款便利度;
對符合購房政策要求且具備購房能力、收入相對穩定的新市民,合理滿足其購房信貸需求
......
目前清晰的定向支援圍繞住房信貸展開,既要制定符合各地新市民的首套房貸標準,還要及時發放貸款。
快的話,在二季度我們就會看到各地去針對新市民調整限購、限貸政策。
比如放鬆新市民的落戶限購門檻,目前在主流二線城市,新落戶人口需時滿一年至三年不等,方具備購房資格,這類政策有望鬆動。
比如降低新市民的首套置業首付,如三成降至兩成、認房不認貸等,且有放款速度、專屬優惠利率的加持。
只要能在限購、限貸上給予足夠大的優惠,新市民聚集的核心城市,成交量一定會有所抬頭,就看各地後續的執行力度,化解限購,各地都有灰色渠道,但限貸往嚴重了說,會對金融信貸穩定造成影響,行之需慎。
如果有針對新市民的放鬆動作,核心城市一定是限購先行,看時機再放寬限貸。
叄丨搬出房地產 惠及你我他
形勢明瞭,二季度的樓市行政調控、金融信貸支援會繼續發力,甚至已經可以確定,需要拿出房地產這個夜壺,去支撐經濟的穩固向上。
這幾天的內容裡,和大家也聊過了。想要恢復期房的消費信心,近期籠罩在全國樓市上的停工爛尾陰霾,就必須要徹底清理,否則僅靠調控放鬆,有限的利率讓利,沒法恢復大家的買期房的信心。
從去年開始,房地產的輿論直轉之下,不管聊什麼內容,粉絲朋友都會來吐槽爛尾、停工的遭遇,房價越來越高,產品越來越改善,沒理由讓市民掏空六個錢包,買來一堆半成品。
房企壓力說白了就是沒錢造成的,此時再去金融放水,有必要給困難的房企嚐點甜頭,不然停工擺爛,沒錢拿地,不利於消費也不利於投資。
在最後的表述中,看到了“專項債”、“地方債”,各地政府能夠有錢紓困,對於房企也好,困難實體也罷,給予一些支援與關愛,整個經濟環境才有正常運轉起來,才能把喊出的“保交付”口號,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