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們不斷進化,是為了更好生存,而盤羊遺傳的好基因,在某種意義上,卻是引領種群衰敗的直接原因。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關於盤羊
盤羊屬於牛科羊屬哺乳動物,主要分佈在亞洲中部的中國、俄羅斯、阿富汗、印度等十幾個國家,為我國的二級保護動物。
盤羊體格較大,成年個體肩高可達1.2米,體長近2米,最重200千克,盤羊腳蹄陡直,善於攀巖,屬於典型的山地動物,常活動於海拔1500~5000米的山間丘陵和高山裸岩地帶。
在活動期間,總有一隻成年盤羊站在高處放風,它們具備敏銳的聽覺、視覺和嗅覺,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放風的盤羊都會發出訊號,只需片刻間,群體就逃遁於無形。
盤羊不挑食,活動區域的樹葉和雜草均可食用,缺水時,它們可以吃雪,也可以幾天不喝。作為小型群居動物,均為3~10只全雄性或全雌性活動,只有到了發情期,才會雌雄合群活動。
盤羊的妊娠期150~160天,一胎1~3只,出生幾小時後便可隨處活動,1月齡便可吃草,1~2歲成熟,壽命最長可達15年。
作為雌雄分明的動物,雄性盤羊具備一對螺旋狀扭曲的羊角,最長可達1.45米,反觀雌性盤羊,一對羊角最長不超過0.5米,多為鐮刀狀。
盤羊的角只為求偶而生
大多數動物在進化過程中,都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和抵禦天敵,而盤羊的一對角,就像羚羊、梅花鹿等長角動物一樣,只是一種裝飾物(花瓶)。
這些動物頭上的角,不管是向上、向下或彎曲向內生長,當遭遇天敵襲擊時,在天敵屬性壓制的情況下,除了逃跑和乖乖就擒,並不能反抗給天敵造成較大傷害。
那這些動物長角有什麼作用呢?只是為了好看嗎?其實,還真是。
動物的求偶方式都很特別,多數為雄性主動找雌性,雄性為了博得雌性的好感,往往會花費很大精力去表現自己。
比如雄性極樂鳥,它會佈置浪漫的場景,並跳一曲華麗的舞姿去吸引雌性。比如雄性座頭鯨,它擁有天生的音樂天賦,它會用美妙的音樂去感動雌性。
而在牛科動物中,比如美洲野牛、非洲水牛、以及本文提到的盤羊,它們都是以角論英雄的主,誰的越長、越大、越粗,誰就最有實力,當然,這種實力也需要透過戰鬥來一決勝負。
往往那些體格健壯,頭角粗壯的雄性會脫穎而出,這些群居動物都講究一夫多妻制,勝者將擁有“整個後宮”,敗者只能怏怏離去或蟄伏再戰。
冬季是盤羊的發情期
在趙忠祥老師配音的《動物世界》中,總會聽到這麼一句話:“春天到了,又到了動物們交配的季節,讓我們……”,大多數動物都會選擇在萬物復甦的春天交融,而盤羊不是。
作為山地動物,盤羊的發情期選在寒冷的冬季,以便幼羊在春夏出生,可以應對惡劣的環境。
在冬季之前,雌性盤羊均帶著幼羊活動,雄性盤羊單獨成群活動,而作為好鬥的動物,在平時,它們只要吃飽了,都會進行角逐娛樂。
這時的打鬥,多為象徵性地打鬥,適可而止即可。可到了發情期的冬季時,雄性之間為了爭奪配偶,往往會全力以赴。
屆時,都擁有巨角的兩隻雄性盤羊,會以60多公里的時速衝向對方,巨角的碰撞聲極大,“哐哐哐”的撞擊聲,可以迴盪在幾個山頭之間。這種打鬥方式的代價極大,雙方都可能被撞暈,羊角可能破損或變形,屬於典型的“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術。
好在盤羊的角長得不復雜,打鬥後能解開,如果像鹿角一般,就會頂著被撞死的一方腦袋繼續生存,十分悲催,直到腐朽脫離為止。
打鬥最終勝利的盤羊,往往是綜合素質最優秀的那隻,它將贏得整個雌性群體的交配權(一般為3~10只),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吃飽喝足後,去繁殖後代了。
那些打鬥失敗的雄性盤羊,也不會氣餒,它們為了擁有自己的後代,會短暫離群,會去尋找其它群體繼續打鬥,直到贏了為止。
比如公象、雄獅等動物,都講究勝者為王,其實,在雌性動物的眼裡,它們也想留下更優質的後代,這時,打鬥的最終勝利者,它們就擁有優質基因,就是最合適地選擇。
有些運氣背的,可能整個冬天都在輸,當冬天一過,意味著喪失了一年的擇偶權,就只能在來年的春夏秋三季,繼續鍛鍊身體,增強體質,等到冬天繼續再戰了。
為什麼說盤羊進化失誤?
盤羊的角,就好比人類的腳趾甲一樣,長得越長,就往內卷,時間一長,就可能戳傷自己。對於那些獲得配偶權的雄性盤羊,它們的一對角,在某種意義上,既害了自己,也苦了後代。
首先,盤羊的一對角為終生生長,年限越老的盤羊,它們的角就越大,越彎曲,由於是不斷向內生長,個別角度不佳的,會朝著自己腦袋不斷延伸,直到戳中自己的頭顱,然後慢慢被戳死。
這種憋屈和殘忍的死法,就好比“千刀萬剮”,它並不是一下子致命的,而是不斷積累,一天天地看著長角戳進自己的頭顱而無可奈何,直到最後痛苦而亡。
也有角度偏差的,這部分盤羊也不會有好結果,它們的一對角會影響頭部的轉動,到一定年限時,它們只要一低頭,就可能把食物送不到嘴裡,只要一轉頭,就可能把嘴巴卡在長角里出不來,最終都被活活餓死。
第二,往往擁有巨角的盤羊,又是戰鬥力最強的,它們獲得了雌性的交配權,可以將自己的優質基因得以延續。
當後代降臨後,雄性盤羊會遺傳它們巨角的基因,隨著年限越長,這些後代也步入父輩後塵,不是被戳死,就是長角影響行動被餓死。
而打鬥取勝的一隻雄性盤羊,它將和數十隻雌性盤羊交融,就以每胎兩隻,雌雄對半開來計算,一個冬天以後,它將擁有十隻雄性後代。
等這十個“兒子”成熟後,不可能每隻都能獲得交配權,屆時,強者生存,弱者淘汰,很多“兒子”可能還沒來得及繁衍後代,就被自己的巨角戳死了。
這種局面會造成短角的雄性盤羊越來越少(因為它們打不贏),長角的越來越多,而長角的又容易被自己戳死,或活活餓死,整個種群將會越來越少。
看來,盤羊的這種進化方式,看似優良,實際上有較大隱患。那些短角的雄性盤羊,說不定只是“角”比較短而已,只要身體機能強壯,基因照樣是優質的,可盤羊地打鬥方式就決定了這部分盤羊很難得到雌性盤羊的青睞。
這種局面非常尷尬,因為盤羊的“巨角基因“不影響幼體的成長,當幼體性成熟後,可能巨角在戳死自己之前就完成交配了,此時已經無法挽回,只能聽天由命,並一直遺傳下去。
這就好比人類的傳染病,比如,家族中有先天心臟病史和糖尿病史的人,他們後代患同種病的風險將比正常人高很多,這是基因延續的結果,也不是人為能控制的。
除了一對羊角導致盤羊種群衰敗以外,人類的領地破壞、過度捕殺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比如,現今非洲公象的象牙越長越短,不是它們不長,而是長有長象牙的公象都被人類捕殺了,到最後,只能遺傳短牙公象的基因。
同時,過度捕殺也會影響盤羊的繁殖規律。
動物們為了避免近親繁殖,都會採取各種手段去避免,最直接的方式為,將自己一起長大或伴隨自己長大的那些個體都視為親屬,彼此之間不能亂來。
也有用其它方式來避免的,比如部分老鼠,在長大後會主動離群,並永遠不回來找兒時夥伴。再比如獅王,在雄獅(自己的兒子)長大後,它會全部驅逐出去,若獅王長期霸佔王位,它留下的女兒也會延長性成熟期,等待新獅王上位。
當然,動物們都擁有敏銳的嗅覺,分辨氣味也是它們避免近親繁殖的主要辦法之一。在盤羊群體中,均為雌性盤羊帶著幼羊生活,雌羊母親不光要教幼羊嗅出自己的味道,還要教幼羊把身體的腺體分泌物,塗在雜草或其它植物身上,然後將來自多隻盤羊的分泌物裹滿全身。
當雄性成熟離群后,到了發情期時,如果嗅到了曾經的味道,它們就認為這塊領地是母親或姐妹們留下的,自然會遠離這裡,避免和親屬產生交集。
而人類在過度捕殺的情況下,縮小了它們的領地範圍,打破了平衡,前期的盤羊為了避免近親繁殖,會造成絕後的局面。到了後期,為了延續種群,盤羊會逐漸打破近親繁殖的禁錮。
近親繁殖會造成體弱多病,存活率低,生育質量下降等危害,將是一個種群衰亡的直接原因,盤羊在人類的干預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人類為了防止羊群近親繁殖,採取的辦法
養過羊的可能知道,成熟期的公羊容易失去理智,公羊之間打鬥是常態,十分不易管理,它們在吃喝都少的情況下,還精力旺盛,就算輸的一方,也時常遊走於母羊之間,完全可以用“亂來”一詞來形容它們。
到最後,這些公羊不長膘,肉羶味大,也不好銷售。而那些母羊也容易流產或胎兒畸形,即便成功產下後代,這些後代也不吃不喝,經常生病,最終影響利益。
其實,這些就是羊群近親繁殖的結果。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常常會選擇煽羊處理,意思為拿走公羊的羊蛋,讓它喪失某種功能,可以變得和母羊一般溫順和安靜,安心吃草,很快長膘。
除此之外,人們也會選定血緣關係遠並質量上乘的公羊作為種公羊,並做到定期更換,以達到整個種群的質量。
盤羊作為野生動物,也是靠打鬥來獲取雌性青睞,當活動範圍大,食物充足時,就會降低近親繁殖的可能性。如果人類過度干擾,當活動範圍小,食物匱乏時,有時處理不當,就會造成近親繁殖的局面。
總的來說
盤羊的一對羊角只能充當“花瓶”,除了用於打架贏得配偶以外,帶來的都是“負面傷害”。
關鍵在於,這種基因在盤羊的意識中是最優質的,又沒有辦法淘汰。只能感嘆:生物演化是一種自然規律,一個物種的淘汰也是不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