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級森嚴的古代宮廷制度中,“守規矩”成為了必修課。上至皇室下至平民,一生都在“規矩”裡面度過。特別是宮廷以及皇親國戚的家中,循規蹈矩更是成為了日常。
在古代那種社會下,能出生在皇室家族裡面是一種幸運。這種幸運主要體現在不愁吃穿且無憂無慮,至少比一般的平民百姓要強得多。但他們也相應地要付出一些代價。
清朝時期,無論是皇帝的女兒還是皇族中的子女都免不得要和親的命運。而且她們的婚姻連父母都不能做主,全憑皇帝來賜婚。有幸嫁得好可以安穩一生,相反則非常的悲慘。
到了清朝末期,隨著新文化思想的進入,許多“格格”們都對那些“規矩”有了很大的牴觸。清朝肅親王最小的女兒愛新覺羅·顯琦就率先做出了表率,她的一生因為追求自由而頗具傳奇色彩。
特立獨行的格格
1918年的滿清肅親王府迎來了十七格格,這是肅親王最小的女兒,也是大清朝最後一位格格。肅親王愛新覺羅·善耆給她取名顯琦,漢名金默玉,與“墨玉”同音,意為最好的玉。
金默玉出生的時候正趕上王朝更迭與時代變遷,那時候滿清王朝已經不復存在,她的父親也被迫流亡在外。但即使如此,王府中的日常還在繼續。
那些遺留上千年的“宮廷規矩”沒有隨著時代的變更而有所改變。請安、行禮、站坐要端正......這些規矩每天都在王府上演著。洋人文化還要崇尚人人平等的思想衝擊著王府裡的一切。
金默玉也在這樣的思想之下逐漸厭棄這樣那樣的傳統規矩。她首先站起來發起反抗,不讓奶媽跟著上學,不許傭人對著自己磕頭,拒絕家裡安排的婚事,甚至還剪短了頭髮,穿上旗袍外出社交。
她的所作所為都有著新時代女性的味道,然而金默玉想做的還不止這些。她有兩個夢想,一個是女記者,另一個是歌唱演員。但家裡人並不支援她,認為一個大家閨秀出去拋頭露面成何體統。
但金默玉從小就特立獨行,有著自己的想法。於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她遠渡重洋到日本留學。
在日本,他見到了來訪問的溥儀,那是她的親叔叔,兩人第一次見面卻沒有血緣上的親切,反而像是隔著一層陌生的屏障。透過溥儀,金默玉第一次感受到大清王朝離自己越來越遠。
跌宕起伏的人生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金默玉中斷了日本的學業回國並在一家日企任職。她在這家日本公司擔任顧問,薪水很高,這也是她看中的一點。
金默玉從小生活在王府中,衣食住行都是最好的,因此養成了她花錢無度的習慣。參加工作之後她經常讓朋友以她的名義在公司買東西時掛賬,還經常請同事去西餐廳揮霍。
不久之後,她的親姐姐金碧輝從日本回國,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日本間諜川島芳子。姐姐從小就被父親肅親王送給日本人當養女,一回國便火速嫁給了一位蒙古王爺。
在婚禮上,金默玉第一次見到了姐姐。她頭髮剪得很短,著一身男裝,眼裡有著些許冷漠。金默玉對這個胞姐莫名的反感,後來聽說了她在日本所遭受的苦難後,才逐漸改觀。
然而對於川島芳子一直從事日本間諜的事情,金默玉一開始毫不知情。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川島芳子被國民黨特務機構逮捕才爆了出來。令金默玉無法預料的是,她竟然也受到了牽連。
後來日本戰敗投降,川島芳子也以叛國罪被槍斃。但此時國內局勢還不穩定,許多曾經的滿清後裔受到排擠。她的哥哥和姐姐們都逃離了北京,但金默玉不想離開。
1948年秋,他的哥哥們留個六個孩子以及一名保姆和她的女兒便逃出了北京。一家九口人的生計全都落在了金默玉的身上,此時她翻遍了家中只找到100銀元。
為了活下去,她將家裡能賣的都賣了,包括傢俱、首飾和衣服。曾經揮霍無度的大小姐也許從未想過有一天要淪落到這個地步,然而這一切還只是開始。
過了幾年窮酸苦楚的日子之後,金默玉的大哥從香港給她寄了一筆生活費。她拿著這筆錢開了一家川菜館,當時在北京有差不多40萬的四川人,她的店一炮而紅。
漸漸有了收入之後,金默玉一家人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而她也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愛情。
兩段婚姻
1954年金默玉和馬萬里結婚,那年她已經36歲。馬萬里是個非常有名的畫家,在他人生最失意的時候遇到了金默玉,她將他帶出了灰暗地帶的牢籠。
他們婚後度過了安靜平和的四年時光,期間金默玉的飯店也開始走向公私合營的道路。而她成為了中央編譯局一名普通職員,每月領著60元的薪水,這對於她來說已經很滿足。
1958年春節,金默玉從家中被人帶走,她被迫捲入了一場全國性的政治風暴。被帶走的6年後,金默玉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入獄的理由是,她是肅親王的女兒,特務川島芳子的妹妹。
這一切本該與她無關,然而她卻無法避免,因為親人是沒辦法選擇的。以至於後來提及自己的姐姐川島芳子,她仍感受到莫大的屈辱。
在秦城監獄服刑期間,金默玉為了不連累馬萬里,申請了離婚。至此,這場災難隔斷了夫妻倆的情緣。
1973年金默玉重獲自由,她被安排到天津農場勞作。長期的體力重活讓她患上了脊髓炎等疾病。也是在這裡,金默玉遇到了第二任丈夫施有為。
施有為是上海人,對於金默玉的身份和遭遇都瞭解,他也用自己的真誠打動了她。兩人在農場中舉辦了一場簡單的婚禮。
1979年,金默玉之前所受的冤屈得到平反,她終於可以回北京了!整整40年,當初離開北京時她還是一名青年,如果迴歸故里已然老了。但年齡和病痛沒能磨滅掉她心中兒時的夢想。
回到北京後,金默玉將所有心思投入教育事業中,她拿出所有積蓄在北京開辦了“愛心兒童日語班”。後來又四處奔波演講籌集辦學經費,並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關係。
1996年, 愛心日語培訓學校在河北廊坊市正式掛牌成立,這是當時國內裝置最齊全的民辦培訓學校。
2014年5月,金默玉因心臟病發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大清王朝最後一位格格的一生落下圓滿的一筆。
父母早亡、家庭變故、牢獄之災以及疾病纏身,最後圓滿落幕。這些都是金默玉的一生寫照。
她自己總說,人要時常將自己情緒裡的哀和怨放在心裡,而將喜和樂展現出來。因此無論生活多艱難,她都用最樂觀的心態去應對。也許從她反抗王府規矩那一刻開始,便已做好吃苦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