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6月24日夜,皓月當空,夜幕低垂。西柏坡毛主席的住房裡,燈火依然通明、煙霧繚繞。此刻,有三封電報擺在毛主席面前,讓這位年近花甲的偉大領袖沒有絲毫睡意。
這是毛主席一貫的工作作風,習慣於晚上工作,白天上午睡覺。而在革命戰爭時期特別是解放戰爭中後期,隨著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毛主席連軸轉了多少個晝夜,恐怕連他自己也不清楚。
3封電報是中原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和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粟裕發來的。眾所周知,由晉冀魯豫野戰軍7個縱隊組建而成的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是挺進中原、舉行戰略反攻的兩支主力部隊。從1947年7月開始,兩支大軍兵分三路同時開進中原,與部署在這裡的國民黨軍最精銳的部隊交鋒已經快一年,以40萬人不到的兵力將近百萬之眾的國民黨軍牢牢牽制在這裡,一舉瓦解了蔣介石發動的重點進攻,迫使其轉入全面戰略防禦。
此時此刻,兩支大軍繼續配合作戰,準備對國民黨軍的中原戰略防禦體系一記重拳!
兩支大軍在中原大地互相配合、打大殲滅戰的主張最早是粟裕直接向軍委提出來的。由於當時粟裕只是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直接向軍委反映意見似有不妥,更何況毛主席已經交給他一項更為艱鉅的任務——以華野第1、4、6縱隊組成東南野戰軍,越過長江進入蘇浙皖這一國民黨統治的腹心地帶,吸引中原地區的國民黨軍主力回援。
作為身在前線的統兵將領,粟裕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是他並沒有造次,事先和劉伯承、陳毅、鄧小平三位首長商量並達成一致後才上報中央。
對於粟裕的主張,毛主席等領導人經過深思熟慮後表示同意。但是面對近百萬的國民黨軍精銳部隊,中原、華東兩大野戰軍肩負的擔子並不輕。雖說此時毛主席已經高瞻遠矚的做出了“三到五年內打倒國民黨反動派”的科學論斷,但是還要經過幾場空前絕後的大戰役才能實現。
為了慎重起見,黨中央和中央軍委英明決策、合理配置兩大野戰軍的力量,陳毅肩挑兩頭,在擔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的同時又擔任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協助劉鄧指揮中原野戰軍同時做好中原局和中原軍區的工作,為兩支大軍的作戰提供一個穩定的後方。同時根據戰場的需要,又規定兩大野戰軍的部隊可以進行交叉指揮。
從陳毅這一調動不難發現,整個中原地區的作戰任務,還是由劉、陳、鄧三人負全責,這一領導機構的配置一直持續到渡江戰役勝利結束。
兩大野戰軍的指揮工作明確後,朱德總司令又特意趕往設在河南濮陽的華東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部(下轄1、4、6和特種兵縱隊,兵團司令員和政治委員由粟裕兼任),對中原大戰的開局之戰——豫東戰役進行指導。
與毛主席一道在後方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朱老總親臨某個戰區針對某個戰役進行指導工作,這在解放戰爭中是不多見的,除了能夠證明這場戰役的重要性外別無其他原因。
豫東戰役按照粟裕最初的設想是集中華野的7個縱隊和中野2個縱隊,在魯西南至豫東一線擺開戰場,吸引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第5軍予以殲滅,撼動鐵板一塊的國民黨軍防禦體系,打破僵持已久的中原戰場。
然而,粟裕所面對的第5軍,並不是弱敵!
第5軍組建於抗日戰爭初期,是當時國民黨軍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機械化兵團,機械化程度同時參照了德軍和蘇軍。蔣介石對這支部隊可以說是青睞有加,不僅將從德國、蘇聯進口的重武器優先提供給這個軍,而且這個軍從軍長、師長都是兼具黃埔軍校的頂尖學生。比如杜聿明、邱清泉、鄭洞國、廖耀湘這些在解放戰爭中的兵團級將領,都曾在第5軍幹過軍、師一級的主官。
當然第5軍並不是完全靠著領袖的偏愛躺在襁褓裡喝洋奶粉長大,在戰場上也是屢建奇功的雄師勁旅。1939年12月,日軍精銳部隊第5師團從欽州灣登陸,一舉佔領南寧,威脅西南大後方的安全。第5軍奉命參加桂南會戰,在山路崎嶇、林木茂盛的崑崙關前,無法發揮機械化優勢的第5軍硬是靠著血肉之軀拿下了綽號“鋼軍”的第21旅團鎮守的崑崙關,擊斃旅團長中村正雄。
之後,第5軍作為中國遠征軍第一批部隊進入緬甸參戰,又在同古重創在中南半島一路橫衝直撞的日軍第55師團。在入緬作戰中,200師師長戴安瀾壯烈犧牲,舉國為之哀悼,就連毛主席也親筆寫下了《海鷗將軍千古》一詩。
論戰績,第5軍與其他四個主力整編師相比,穩居第一位絕無問題。
解放戰爭開始後,第5軍一直在華東、中原地區,與劉鄧大軍和陳粟大軍都交過手,而且幾乎沒有敗績,表現的既兇悍又沉穩,遠非目空一切的整編第74師可比。
對於第5軍這樣的部隊,華野上上下下既痛恨又不敢輕視。粟裕制定的關於圍殲第5軍的作戰部署上體現得極為慎重:
“要殲滅第5軍,突擊集團至少需要4—5個縱隊!”
而第5軍如果一旦被我軍圍攻,蔣介石必然會不顧一切調集各路大軍救援。按照“圍點打援”的原則,打援部隊的數量比突擊部隊只能多不能少。而且在平原上作戰,國民黨軍可以發揮其機械化優勢,我軍卻無險可守。如果圍殲第5軍的戰鬥不能在三五天內解決,我軍將陷於被動。
當時國民黨軍在中原戰場上部署有25個整編師,其中12個整編師和4個快速縱隊被編為4個機動兵團,每個兵團下轄2—3個整編師加1—2個旅和1個快速縱隊,往來策應。經過兩年多得作戰,國民黨軍也打精了,他們很清楚我軍的特長在於運動戰,一個整編師單獨出來,一旦被包圍,生存時間平均也就兩三天。吸取這一教訓,國民黨軍不得不將幾個整編師編為兵團,讓對方攻不動、啃不爛。
1948年5月14日,朱德在華野團以上幹部會議上具體談了殲滅第5軍的辦法:
“要用‘引’的辦法。它來攻,我就退,有條件就阻擊一下,沒條件就不阻擊,把它拖得很疲勞,彈藥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再用大部隊去奔襲殲滅它。”
朱德這番談話給粟裕和與會的華野各級幹部印象極為深刻,以第5軍為作戰目標,粟裕制定了具體方案。
他原先設想集中華野7個縱隊在魯西南地區殲滅第5軍,可是部隊還沒有到達預定戰場,敵人就發覺了我軍的戰役企圖,先是由第5軍退守商丘待命,同時從蘇北地區抽調4個整編師由黃百韜指揮,北上與之會合。這樣一來,國民黨軍重兵雲集,而華野6個縱隊分散在魯西南和豫東,特別是由粟裕指揮的第1兵團5個縱隊夾在運河和黃河之間,處境極為不利。
此時的粟裕的第一感覺是,原先的作戰計劃可能要重新考慮了。
重新考慮後的結果是,第1兵團部隊先按兵不動,而位於豫東的第3、8縱隊(即陳唐兵團)就近攻打當時的河南省會開封,爭取吸引一部分敵軍救援,然後在運動途中殲滅!
“先開啟封,後殲援敵”的方案的確高明,將處於被動境地中的華野迅速拉回到主動。
開封之戰是華東野戰軍第一次攻擊省會城市的作戰,城中守敵是由戰鬥力不強的國民黨正規軍兩個旅加一些地方武裝組成,總共不過4萬多人,在華野兩大主力縱隊的猛烈打擊下,僅僅撐了5天就全部報銷了。
華東野戰軍突然攻擊開封,這讓蔣介石極為震驚,他將中原戰場上的4個機動兵團調出來3個,再加上黃百韜兵團,分別從商丘、民權、上蔡出動,向開封疾馳而來,意圖合圍華野部隊。
4個兵團中,第5軍和整編第11師這兩支王牌是中堅力量,而黃百韜兵團的整編第25師,也是一支與華野交手多次、戰力兇悍的部隊。
粟裕攻開啟封本身就是為了吸引敵軍增援,可是敵軍一下子來了4個兵團,而且五大主力中來了兩個,無論是兵力兵器都佔絕對優勢,這個仗怎麼打?粟裕陷入了思考之中,主要負責中原戰場作戰的劉、陳、鄧三位首長也陷入了思考。
劉、陳、鄧3人認為,既然敵軍來勢洶洶,我軍不宜正面硬懟。就在開封被攻克的6月20日,他們向毛主席建議,要求華野在攻克開封后,隨即轉移兵力與中野一同進攻鄭州,毛主席同意了這一建議。
但是隨著開封很快被拿下,國民黨軍像捅了馬蜂窩一樣從四面八方雲集而來,劉、陳、鄧三人從全域性考慮後又一次向毛主席發電:
“敵軍兵力集中,攻鄭打援可能達成僵局,擬先休整一個時期,待機殲敵。”
事實上,攻開啟封的陳唐兵團在此之前配合中野剛剛打了宛東戰役,然後又馬不停蹄趕來開啟封,部隊十分疲憊。大戰之後,抓緊時機休整,恢復戰鬥力,這也是我軍克敵制勝的法寶之一!其實粟裕又何嘗不知部隊疲憊,需要休整?攻克開封的第三天,粟裕也曾向劉、陳、鄧三位首長建議華野主力爭取一個短期休整,以外線部隊積極動作,分散、調動敵人,再尋機殲敵。劉、陳、鄧也正是尊重了粟裕的這一意見後向毛主席發出的第二封電報。
毛主席對劉、陳、鄧的第二封電報也是極為尊重的,在覆電表示同意後,又指出:
“目前打很大規模的殲滅戰,主客觀條件都不成熟,故須避免。”
毛主席還要求兩大野戰軍分開行動時,每次殲敵數量以不超過1個整編師為限度,集中行動時以兩個整編師為限度。
按說毛主席和劉、陳、鄧三位首長都拍板決定了的事情,作為下級的粟裕遵照執行就是了。而且部隊經過第一階段的作戰也卻是疲勞,馬上再和兵力火力都佔優勢的強敵交手,這和打沒有把握的仗並無太大區別。
如果說粟裕只是一個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的將領,在上級有明確指示,下級又有相對合理建議的時候,也許被他稱作“最複雜、最劇烈、最艱苦”的豫東戰役就會到此畫上句號。可是從戰場上搏殺出來練就了非凡智慧和超人膽略的粟裕,絕對不是一個古板的將領。試看自從解放戰爭開始以來粟裕指揮的每一場戰役,哪一場不是驚心動魄?哪一場不是險象環生?哪一場不是戰果巨大?
在粟裕看來,攻克開封只是豫東戰役的前奏,重頭戲則是圍殲敵軍援兵,這既是戰役的核心部分也是扭轉中原戰局的關鍵,還是我軍在中原打大殲滅戰的實戰檢驗,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6月24日,由於邱清泉率第5軍已經逼近開封,與原本齊頭並進的區壽年兵團拉開了40公里寬的距離,粟裕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殲滅區壽年兵團的巨大戰機!
思慮再三,粟裕決定將自己的意見向上級彙報,提出了殲滅區壽年兵團的具體建議。
短短4天時間,3封意見截然不同、又都是關乎未來戰爭程序的電報擺到毛主席的案頭,這讓毛主席也陷入了沉思。
戰事緊急,前方將領面對不同的敵情出現意見分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如果處理好了,那無疑是好事一樁,反之後果不堪設想。更何況,眼下的豫東戰役是一場決定無數人生死、決定未來歷史走向的大事!這就需要一個最高領導人拿出過人的智慧英明決策,妥善協調。
毫無疑問,毛主席就是這樣一位智慧超群的領導人!
毛主席在那一個不眠之夜的思想活動恐怕已經無從考證,但是通過後面的事情可以推斷出這位偉大領袖一定考慮到了如下三點:
1、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粟裕是一位智勇雙全的難得將才,他既然看準了戰機那就不會有什麼差錯。在中原地區打大殲滅戰的設想是粟裕提出來的,也是我軍在未來戰場上必須面對也必須做好的新課題,毛主席經過深思熟慮後表示同意,越是在關鍵時刻就越應該相信他。
2、劉、陳、鄧也是經綸滿腹、心胸寬廣之人,在中原地區打大殲滅戰的設想他們也是同意了的。在大原則統一的前提下,一定會主動配合好粟裕。
3、敵人雖說有5個兵團壓了過來,但是就隊形來看並不是無隙可乘。黃百韜兵團、胡璉兵團、吳紹周兵團距離戰場最遠,而且中野完全可以牽制住胡璉和吳紹周,區壽年兵團此時停滯不前,和幾個兵團都拉開了距離,並且是5個兵團中戰鬥力最弱的一個,集中兵力將其殲滅也是有把握的。
思慮再三,毛主席向粟裕回電表示同意他的作戰方案,並且說“部署甚好”。與此同時,毛主席還向劉、陳、鄧去電:
“在此情形下,粟、陳、張部署在睢杞通許之線(或此線以南),殲敵一路是很適當的。”
看了毛主席和粟裕發來的電報,劉、陳、鄧三位首長也釋然了,但還是對粟裕這一大手筆感到震驚。
劉伯承說:
“粟裕同志,還真不簡單,他的膽子還真夠大的。”感慨之情,溢於字裡行間。
陳毅則接過話頭說:
“粟裕一身是膽!”
除了劉伯承和陳毅這兩位身在中原戰場的開國元帥對粟裕大將在豫東戰役中的作戰部署感到震驚外,還有一位開國元帥在看了豫東戰役的相關資料後也吃驚不小。那就是粟裕在紅軍時期的老戰友,時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的林彪。
他說:
“在這麼困難的條件下,敢打這麼大的仗,實在不簡單,換上我也不一定下得了這個決心。”
林彪說的是實話,就連他自己也承認:
“我打仗必須有七成把握,少了無必勝把握。”
之後的豫東戰役的確是險象環生、驚心動魄。粟裕先是集中主力打擊落單的區壽年兵團,同時分兵阻擊從開封出援的邱清泉兵團,兩場作戰都打得極為艱苦。
華野1縱司令員葉飛負責指揮1、4、6縱隊圍殲區壽年兵團,攻打敵軍外圍陣地——楊拐時遭遇猛烈抵抗,進攻一度受挫。粟裕打來電話,聲色俱厲地說:“明天打下楊拐,如果打不下來,送腦袋來。”圍殲戰從6月28日一直打到7月2日清晨,我軍攻克區壽年兵團部所在地——龍王店,全殲國民黨軍整編第75師和新編21旅,活捉了區壽年。
區壽年被圍,急壞了蔣介石,他親自坐著轟炸機飛臨睢杞上空,嚴令邱清泉、黃百韜、胡璉等人迅速馳援。
剛剛打完開封之戰的華野3縱、8縱和新組建的10縱分頭阻擊實力最強的邱清泉兵團長達10個晝夜!尤其是宋時輪指揮的10縱在桃林崗大戰第5軍,冒著敵軍鋪天蓋地的炮火,寸土必爭,死守陣地不退。即便是粟裕指示可以在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可以放棄一線陣地,10縱官兵硬是咬著牙沒有後退一步!
綽號“邱瘋子”的邱清泉對10縱的頑強肅然起敬,稱“10縱應列入華野之頭等部隊!”國民黨軍更是流傳“排炮不動,必是十縱!”
就在華野大戰各路國民黨軍時,兄弟部隊中野也沒有閒著,他們緊緊盯住了胡璉兵團。胡璉兵團剛剛到達太康,馬上遭到中野1、2、3縱的阻擊、圍追。劉鄧給部隊下了死命令:
“粟裕部隊為了殲滅敵人,已經使用了所有的力量,再也沒有預備隊。我軍一定要配合粟裕部隊作戰,絕不讓胡璉增援!”
僅有4.2萬人的中野3個縱隊不折不扣的執行了這一命令,迫使胡璉兵團始終無法放膽前進,最後乾脆掉頭回來。
西線的國民黨軍各部無論如何輾轉騰挪,始終無法靠近距離僅有幾十裡的區壽年兵團,唯有東線的黃百韜兵團一路衝殺了過來,就在區壽年兵團全軍覆沒的當天下午,整編第25師推進到距離龍王店僅20裡的帝丘店。
說起整編第25師,也是一支令華野部隊極為痛恨的部隊!8年前皖南事變,這支部隊連同他們的師長黃百韜就是罪魁禍首之一!解放戰爭開始後也一直在華東戰場與我軍作戰,鮮有敗績。
此時華野各部經過近10天的激烈戰鬥,部隊疲憊不堪,這個冤家又衝了上來,該如何是好?
粟裕再次做出一個非凡的舉動,他要趁黃百韜兵團長途跋涉、部隊還沒有完全展開的時候再來一次突擊,剛剛打完區壽年兵團的第4、6縱隊奉命執行這一任務。
雖說戰力耗盡的華野最終沒能全殲黃百韜兵團的,卻給予其沉重打擊,黃百韜甚至對援兵不抱任何希望,如果不是狡猾的邱清泉倚仗其機械化部隊的優勢從蘭封以南迂迴成功,黃百韜恐怕不會撐到4個月後在碾莊圩自殺。
至此,持續了20個晝夜的豫東戰役以我軍的勝利而告結束。在20個晝夜裡,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一部約20萬人與25萬國民黨軍精銳部隊輪番廝殺,殲滅了區壽年兵團、沉重打擊了邱清泉兵團和黃百韜兵團,取得殲敵9.4萬人的巨大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