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中華民族鞠躬盡瘁,奉獻一生的周總理與世長辭,享年78歲。
當天下午,工作人員流著淚向毛主席讀了周總理的訃告,毛主席聽完,眉頭緊鎖,慢慢閉上眼睛,兩行淚水從眼眶溢位。
當陪伴在毛主席身邊的秘書張玉鳳問主席去不去參加周總理追悼會時,毛主席痛苦而吃力地拍了拍自己的腿:“我也是走不動了……”
因為時局的原因,總理的治喪規格被他們極力壓低,遺體告別的地點,選在了北京醫院太平間,人數限定2萬,弔唁的地方選在了勞動人民文化宮太廟,人數限4萬,而追悼會僅僅允許5000人參加,地點是人民大會堂北廳。
這一安排,讓周總理身邊的工作人員很是憤慨,原因很簡單,北京醫院的太平間是由一個車庫改造,又小又窄,院子也很小,車輛進出還要經過一個小衚衕,很不方便,工作人員提出,將遺體告別的地點設在中山公園的中山堂,或者中南海的紫光閣,可惜遭到拒絕。
1月10日,總理遺體告別活動開始,已經90歲的朱老總,顫顫巍巍走到周總理遺體面前,給這位相交50餘年的老戰友,敬了最後一個軍禮,當初與周總理等人一起去法國留學的蔡和森之妹蔡暢,更是抱著周總理遺孀鄧穎超泣不成聲。
當天,預想會有一萬人來參加告別會,可事實卻超乎想象,來了足足有一萬五千餘人,即便告別會時間結束,依舊有大量人員源源不斷朝著醫院湧來,治喪人員只能走上大街,勸說群眾散去,以免影響交通。
第二天,醫院門口更是人山人海,被圍得水洩不通,告別儀式結束,遺體要去八寶山火化時,正門根本無法走,只能走後門。
當靈車開出北京醫院,大街上已是人山人海,上百萬百姓冒著嚴寒,自發地送敬愛的周總理最後一程,這一幕,被吳瑛寫成《十里長街送總理》,於1977年發表,並被收錄語文課本中。
總理的遺體在八寶山被火化後,遵照他生前的遺願,被灑向全國各地,正如總理生前對自己的衛士韓福裕說的那樣:
“人生來是為人民服務的,生前的工作和勞動是為人民服務;死後火化撒掉骨灰,落在水裡可以餵魚蝦,落在地上可以做植物肥料,還在繼續為人民服務。只有這樣,人類才是生生不滅的……”。
周總理葬禮剛剛結束,鄧穎超便找到了總理曾經的秘書古今明,讓他報一下葬禮的花圈花了多少錢。
這讓古今明很不解,這是國葬啊,怎麼能讓鄧大姐掏錢呢?但鄧穎超堅持要自己出錢,沒辦法,古今明給鄧穎超開出了6個花圈的錢。
當古今明拿著鄧穎超給的錢,去跟工人結賬時,工人們是死活不要,到最後,甚至給他跪了下來,哭著道:“這個錢我們自己可以出啊,用不著大姐出錢。”。
看到這一幕的古今明,是淚流滿面,他跟工人們,何嘗不是同樣的想法?本來,是用了7個花圈的,但他只給鄧穎超報了6個,剩下的那一個自己出錢,不也是想最後再盡一儘自己的心?
古今明,原名古進明,河北保定人,出生之時,日軍已侵佔東北,對整個華北虎視眈眈。
受愛國思想影響,古今明的父親投身革命洪流,併成為當地武工隊隊長,是根正苗紅的紅二代,也因為如此,1952年,年僅19歲,剛剛畢業的古今明,被調入中南海,成為政務院典禮局的一員,直接由周總理領導。
剛到典禮局不久,古今明便趕上了在北京召開的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大型國際會議,也是開啟困難局面的關鍵,因此上至周總理,下至普通工作人員,都十分上心。
當時的古今明,負責會議名單,2萬多個名字,不準重、不準漏,哪些按職務排,哪些按字母排,都很有講究。
對於這項工作,周總理極為重視,即便是工作到深夜,依舊不顧勞累,將負責此事兒的工作人員叫去,逐一審查,確保萬無一失。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這次國際會議召開的十分成功,只是在宴會結束後,很多筷子不翼而飛,被外賓們偷偷帶走,當作紀念……
因為經常要與名單打交道,古今明索性將2000多箇中將、部長以上的人員名單全部背下,而且每個人都認識。
作為典禮局,其中一項重要的任務,便是接待國賓,1955年亞非會議上,周總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他的外交魅力得到很多國家認可,也因此開啟外交格局,許多亞非國家的元首,源源不斷到來,典禮局的工作,十分繁重。
從歡迎儀式到鳴禮炮、檢閱隊伍、宴會、晚會、歡送儀式等等,都是典禮局操持,任何環節都不能出錯,每次,周總理審查後,都會親自走一遍,確保不出任何差錯。
在周總理身邊待的時間長了,古今明也遇到了很多難忘的場景。
比如,1958年,參加抗美援朝的志願軍歸國,周總理將歡迎儀式交給古今明等人籌辦。
在北京飯店的大聯歡會上,周總理很高興,與將士們“零接觸”,見到周總理的將士們很開心,排著隊給周總理敬酒,周總理也是來者不拒,一一滿足將士們要求,這一次,周總理罕見的喝醉。
比如,1965年,李宗仁回國,周總理負責接待,跟在身邊的古今明,親眼看見下飛機的李宗仁向著毛主席的塑像鞠躬。
繁忙的工作之餘,也有輕鬆時刻,比如,每週三和每週五在中南海舉行的舞會,便是難得的放鬆時間,周總理胳膊早年間曾受過傷,跳舞是最合適的運動,為此,古今明還專門挑了200多首總理喜歡的曲子。
舞會之上,古今明與一位舞蹈演員相識相戀,得知此事兒的李先念,跟總理閒聊時,便指著古今明的愛人道:“這是國務院未來的媳婦。”。
總理笑著問是誰,恰巧這時古今明跑了過去,總理立刻明瞭,笑著道:“小古,是你呀!”。
當時,周總理還不知道古今明的全名,問過之後,總理覺得“古進明”這個名字不太好,便把他的名字給改成了“古今明”。
總理親自給改名,讓古今明開心不已,立刻打報告要求改名,不僅如此,老家同輩人中,凡是名字中間有個“進”字的,全部改為“今”。
很快,時間到了1966年,浩劫來臨,古今明雖然沒有受到多大波及,但看著周總理憂心忡忡,也難免心情沉重。
在周總理的指示下,古今明等人以“為大會堂等公共場所搞創作”為由,將吳作人、李苦禪、劉繼滷、黃永玉、周令釗等50餘名書畫家陸續調入中南海,是的他們免受迫害。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病逝,古今明等人被鄧穎超找去,幫助操辦葬禮,一開始,鄧穎超便交待了兩件事兒,一,追悼大會低調處理,二,做一個小小的花圈。
雖然鄧穎超這樣說,但古今明等人並未嚴格遵守,因為這是他們敬愛的周總理的葬禮,必須辦得像樣子,為此,他們專門設計了一個方案,周總理遺體旁擺放的花圈、靈車上的花,都是古今明等人親手扎的,除此之外,他還特意請來在開國大典上為毛主席畫像的周令釗,讓他組織人制造花圈。
在弔唁主席病逝的日子裡,古今明數天親手捧著總理的骨灰盒,細心安放,靜靜守護,是總理身邊少數幾個能見到他遺容的人之一。
弔唁儀式結束後,鄧穎超找到了古今明,說報銷花圈的事情,然後就有了工人下跪的一幕……
周總理病逝後,古今明也慢慢淡出人們視線,1982年,受廖承志所託,古今明開始籌備宋慶齡基金會,併成為創始人之一。
1985年,古今明又與范增等人一起在勞動人民文化宮廣場,組織了500名國際兒童廣場粉筆大賽,1986年,古今明又與梁樹年、康寧三人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紀念宋慶齡誕辰100週年書畫展。
改革開放後,古今明開始負責兒童少年工作,先後引進《白雪公主》、《海底兩萬裡》等十幾部動畫片,還開辦了少兒工作“金鑰匙”計劃,開展多次大型展覽、比賽、演出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