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看來,節日,是熱鬧而喜慶的。
即使是不開心,在節日這天,依然會換上新衣服,換上好心情,好好的樂一樂。
但是,這一年的元宵節,李清照卻無心過節,她偷偷聽他人講話,看他人開心,寫下一首淒涼的詞,讀過的人才懂孤獨的滋味。
這首詞就是李清照的名作《永遇樂·落日熔金》。
《永遇樂·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寫下這首詩時,李清照正在杭州,這是一個元宵節。
今天的天氣真好。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寫落日的光輝,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紅璀璨;傍晚的雲彩,圍著璧玉一樣的圓月。
對仗工整,辭藻鮮麗,形象生動,“落日熔金,暮雲合璧”成為寫夕陽的名句。
這真是一個美好的元宵節呀!
可李清照卻很喪。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她說,這天氣看上去很好,可保不準待會就會下雨。有人駕著香車寶馬來邀請她參加宴會,她都拒絕了。
李清照無心過節,因為她想起了以前在北宋的元宵時光。
《清明上河圖》區域性
北宋時,元宵節是一年一度的狂歡。
宋徽宗時,每年的元宵節,都會登上宣德門,與民同樂。
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裡說:青樓畫閣、繡戶珠簾,每一條路上都是車水馬龍,歌女們演唱著時興的歌曲,茶坊酒店裡,管絃樂器此起彼伏。
孟元老在東京住了幾十年,一遍又一遍的遊樂,卻從不厭倦,他願意在這片樂土永遠的遊樂下去。
李清照也是如此。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她說:猶記得汴京繁盛時,閨門中的婦女閒暇時間多,最喜歡正月十五這一天,戴著翠羽的帽子和金雪柳,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出門遊樂。
那時,多麼美好。
可是,這一片樂土,在1127年破滅了。
1126年,北方的金國南下攻宋,第二年,北宋滅亡。
樂土消失了,李清照、孟元老和無數北宋百姓一樣,為了躲避戰亂,流落到了南方。
國家破亡了,家也敗了,丈夫也在戰亂中離世了。
曾經的樂土,變成了一片焦土,曾經的美好,只能從回憶中去找尋。
晚年的李清照,輾轉在杭州、金華之間,時間消磨了歲月,卻沒有消磨內心的苦楚。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又是一年元宵節,這一次是在臨安,李清照卻沒有往日的欣喜。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如今的元宵節,李清照面容憔悴,臉上佈滿了風霜,最怕晚上出去了。倒不如偷偷地守在簾子底下,聽聽別人的歡聲笑語。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道盡多少人成年人的心酸。
有一種孤獨,叫:偷偷聽別人歡笑。熱鬧是別人的,而我什麼都沒有。
同樣的元宵節,不一樣的心情。
她不願意與眾人一起遊樂,那相似的風景會勾起故國與往事的感傷,只能在家中,看著別人家,歡喜著他人的歡喜,悲傷著自己的悲傷。
像極了現代人關閉了朋友圈的樣子。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愛是想要觸碰卻又收回手。
生活有時候也像是想要觸碰又收回手,人這根葦草的韌性大概也是既勇敢又同時怯懦吧,正如李清照,害怕再過元宵節,卻又不得不面對著新一年的元宵節,既怯懦也同時勇敢。
這就是人生啊!雖然害怕,卻又不得不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