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江蘇,時常會被歷史上的行政區劃名,搞得稀裡糊塗,比如吳中區、吳江區,還有東吳證券的東吳指的是啥地方?
閱讀史書和古代詩文的時候,我們也會遇到與吳有關的歷史地理名詞,比如吳下、吳縣、吳郡、吳山與吳江、東吳和三吳等。
下面我們就相對比較出名的、熟悉的史籍和詩文中出現的地名,來加以區分和了解。
三吳。三吳這個詞。宋代柳永的《望海潮》的第一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裡的三吳在此之前指的是:吳興、吳郡和會稽。在這篇詩詞當中,三吳都會指的是杭州。
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稱蘇州為東吳,湖州為西吳,常州為中吳,這時候它們仨統稱三吳①也有人把鎮江(潤州)稱為中吳的②。
吳興是湖州的古稱,三國時期,吳主孫皓改烏程縣為吳興縣。現在吳興是湖州市的一個區。
吳郡,是東漢時期的郡名。它是由原來的會稽郡(分錢塘江以西的部分)分置而來。治所在今天蘇州市姑蘇區。
吳下。筆者第一次知道這個詞,在三國小故事中,魯肅稱讚呂蒙:“非吳下阿蒙。”吳下泛指吳地,下用於名詞後面表示處所。
吳中是現在蘇州市的南城,也就是蘇州市的一個市轄區,是2001年由吳縣市這個縣級市撤市而分設的市轄區,是歷史上吳縣的一部分。
吳縣從秦朝到1995年一直是一個行政區,它的轄區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吳中區和相城區。最初是會稽郡的治所,後來成立吳郡,會稽郡的治所就搬到山陰(今天的紹興市),不過呢,吳縣一直是後來的吳州、蘇州、平江府、蘇州府的治所。
最後我們談談東吳。東吳也可以說是一個地方割據政權,指的是三國時的孫吳,也可以指的是孫吳統治時期的轄區,都可以說是東吳,因為吳的統治區域相對於曹魏政權位於東南方。
我們耳熟能詳的杜甫的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顯然這裡的船是來自東吳、吳地的船。東吳在這裡只能理解成地理區域,而不可能理解成割據政權所處的歷史時期。你想呀,幾條破木船,怎麼可能從三國時期一直行駛到唐朝。
吳山,這個就比較多了,全國很多地方都有這個名字的山。筆者比較熟悉的是指杭州市區內的一座山,距離西湖景區和河坊街都比較近。合肥還有吳山貢鵝哩!
吳江呢?現在多指蘇州市吳江區,北接蘇州市吳中區,南連浙江嘉興市和桐鄉市,西南與湖州交界,東南與嘉興市的嘉善縣交界,東北與崑山交界。
來來來,讓我們畫個圖加深一下印象。
註釋:
①宋稅安禮《歷代地理指掌圖》
②《廣陽雜記》
衡山國除國始末——兼談廢太子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