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桃宴和安天大會上,均有參加,天庭五方五老都誰?民間有3種說法
被玉皇大帝封為齊天大聖後,孫悟空時常閒來無事,東遊西蕩,來去無蹤,多在大聖宮裡見不到他的身影。
恐怕孫大聖無事生非,天庭四大真人之一——許旌陽真君,率先向玉皇大帝上疏稟奏,希望玉帝能給孫悟空安排個實職,讓他也忙活起來,以免再生事端。
玉皇大帝開門納諫,宣孫悟空上殿,命其負責管理王母娘娘的蟠桃園。
孫悟空是天生石猴,猴子天生愛吃桃子,何況又是王母娘娘蟠桃園的仙桃。孫悟空聞聽,果然內心歡喜,激動不已地謝過玉帝賞賜後,迫不及待地來到了蟠桃園中。
令孫大聖想不到的是,孫悟空只知蟠桃是仙桃,卻不知蟠桃的功效極大:三千年一熟的蟠桃,人吃了,便會身輕體健,成仙得道;六千年一熟的則會飛昇上天,長生不老;九千年一熟的,更是厲害,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
當他聽過蟠桃園的土地介紹後,便尋思著待桃子成熟後,挨著嚐鮮個遍。不久,他便藉機將蟠桃園中當值的土地、力士和齊天大聖府的仙吏們支開,專挑熟透的大紅蟠桃,盡情吃了個夠。
當一年一度的蟠桃宴要召開前,王母娘娘安排了天庭仙女前往蟠桃園裡摘仙桃,七衣仙女發現今年的蟠桃,比往年相比差了太多,桃子又小又青,東找西找,才發現南枝上只有一個半紅半白的桃子。
正當青衣仙女剛剛碰到這枚仙桃準備摘下時,孫悟空忽然現身,這個稍微好些的桃子,正是孫大聖變化而成。
對話中,孫悟空得知仙女們此行前來摘蟠桃,是王母娘娘宴請三界神仙用的仙果。
來到天庭的頭一年,第一次聽說蟠桃宴會,孫悟空非常地好奇,問七衣仙女,蟠桃宴都請了哪些神仙,有沒有邀請他這位齊天大聖?
仙女們你一言我一語,回答:蟠桃宴邀請了西天佛老、菩薩,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聖帝、十洲三島仙翁等“五方五老”、“五斗星君”、“三清四帝”、“太乙天仙”、“海嶽神仙”、“幽冥教主”、“各宮各殿大小尊神”等,名單上並未見到有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名字。
孫悟空聽到自己不在受邀之列,情緒一衝動,便偷偷跑到瑤池蟠桃宴現場,將瓊漿玉液、珍饈美味吃了個夠後,又攪撓一通,下界返回到了花果山。
孫悟空闖下大禍,玉皇大帝派下十萬天兵天將捉拿,被太上老君在八卦爐裡用三昧真火焚煉了七七四十九天後平安無事,又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鎮壓在五行山下。
在玉帝隨即召開的安天大會上,三清四御、五方五老、千真萬聖等神聖,再次受邀赴會。
四大名著《西遊記》裡,為何孫悟空聽說三清四御、五方五老等神仙參會後,便心存不滿?天庭的五方五老又分別是誰呢?
這得從孫悟空受封齊天大聖後說起!為了止兵化戈,太白金星向玉帝建議獻策,如願封孫悟空為有職無權的“齊天大聖”,並在天庭給其建造了齊天大聖府,府設“安靜司”和“寧神司”,同賞賜金花十朵,以使其安心定志,切勿再胡作非為。
孫悟空到天庭做官後,自由自在,廣交朋友。見了“三清”,稱個“老”字,遇到“四帝”,道個“陛下”,遇到九曜星君、五方五老、28星宿、普天星相、河漢群神等神仙,均以弟兄相稱。
也就是說,孫大聖認為,他是玉帝御封的齊天大聖,與天平級,五方五老、九曜星君等這些神仙兄弟姐妹都參加了,王母娘娘沒有理由不邀請他這位在天庭做“大官”的人,所以心中憤憤不平,攪亂蟠桃宴會。
那麼,五方五老都分別是誰呢?
《西遊記》原著第5回,“亂蟠桃大聖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一章節中,作者吳承恩老師曾借七衣仙女之口,有過一番說辭。
“上會自有舊規,請的是西天佛老菩薩、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聖帝、十洲三島仙翁、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這個是五方五老。”
那麼,文學作品中的五方五老,與道教中所尊稱的五方五老是否一致呢?
中國的傳統《周易》文化和《黃帝內經》中說,天地有五方,東西南北中,對應著天上的五行和人體中的五臟六腑。
其中,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其應四時,上為歲星;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於肺,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其應四時,上為辰星;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其應四時,上為鎮星;
因此,古人認為,東西南北中,五方有五方之天神,五老天君。民間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為元始天尊所化。五方五老的名號,分別為:東方青帝青靈始老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丹靈真老三炁天君、中央黃帝玄靈黃老一炁天君、西方白帝皓靈皇老七炁天君、北方黑帝五靈玄老五炁天君。
第二種說法,正是《西遊記》中天庭仙女所談到的: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聖帝、三島十洲仙翁東華大帝君(東王公)、北極玄靈鬥姆元君(佛教中稱二十諸天的摩利支天)、中央黃極黃角大仙。
最後一種說法是五老和五帝等同,又稱為“五嶽聖帝”。他們都是開天闢地之前的先天神靈,也就是東方青靈始老天君,號青帝;南方丹靈真老天君,號赤帝;中央元靈始老天君,號黃帝;西方皓靈皇老天君,號白帝;北方五靈玄老天君,號黑帝。此五方五老,與中國五嶽中的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一一對應。
明朝開國功勳劉伯溫在《擬連珠》一書中說: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告訴我們,一個人成長的歷程中,只有經過親身實踐才有所體會。
孫悟空初出茅廬,來到天庭做官,以為自己受封齊天大聖,真有多麼的了不得,和五方五老稱兄道親,殊不知雙方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