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海峰
一百多年前,一位“海歸”推動了一項史無前例的科教興國計劃——選派優秀中國孩子赴美留學。他叫容閎,是第一位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的中國人。
這項計劃並未扭轉清政府滅亡的命運,但百餘位學成歸來的留美學子,卻頗多建樹,成為中國近現代工業、電信、鐵路等行業的開拓者。
今年,40萬字的歷史紀實文學《容閎和留美幼童》由中國文史出版社推出。作者鄧潔是新疆人,退休前,曾在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媒體供職,是一位資深新聞人。
家族史裡的溫度
上個世紀50年代,父親加入了蘭新鐵路築路大軍,鄧潔自然成了新疆人。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鄧潔的父親是為數不多的技術人員之一。2001年,鄧潔陪母親回珠海探親,第一次聽家中長輩說起從家鄉珠海上柵村走出來的有識之士,她更是第一次聽說,清末和詹天佑一起官派留美的同學中有幾位是自己的長輩。
循著家族的血脈,鄧潔忽然感到100多年前的歷史有了溫度。“這絕不是中國傳統讀書人學而優則仕的延續,而是中國沿海被迫開埠、中華兒女前赴後繼、發憤圖強的故事。”
她覺得自己有責任,去探尋和追溯這段歷史,讓那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的優秀兒女,不再湮沒於歷史的煙塵中。
最初,鄧潔只打算寫篇萬把字的報告文學。寫開了,她便收不住。“因為故事太精彩,那些歷史人物太有魅力了。”她決定“順其自然”,寫成了兩本書。
2015年,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鄧潔出版了第一本書《留美幼童唐元湛家三代人的故事》。唐元湛是她的親戚,留美歸來,後成為中國現代電信業的先驅;他的兩個兒子從英國留學歸來,都抱持實業救國的信念;孫子唐炳良在抗日戰爭期間,置生死於不顧,在滇緬公路上運送軍用物資。一家三代人的家國情懷綿延百年,一部家族史折射出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的滄桑歷史。
這本書曾經登上烏魯木齊市友好路新華國際圖書城的熱銷書榜單。鄧潔很欣慰,因為這本書,許多烏魯木齊的讀者開始瞭解留美幼童這段歷史。
因為讀者的喜愛,鄧潔決定寫作《容閎和留美幼童》,完整呈現這段歷史和一位愛國志士的傳奇人生。
舍憂國無他事業
百餘年的留學史是“索我理想之中華”的奮鬥史。這奮鬥始於珠海,始於容閎。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機緣巧合,珠海貧苦農民子弟容閎赴美留學。1854年,26歲的容閎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成為第一個獲得耶魯大學學士學位的中國人。
看到西方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文明進步,容閎強烈感到了祖國的落後與衰敗。他立志“以西方之學術,灌輸於中國,使中國日趨於文明富強之境”。
歸國後,他自己開茶行,很快致富,卻並無成就感。面對殘敗的山河,“師夷長技以制夷”已成為仁人志士的共識。在容閎的執著努力下,1871年6月26日,曾國藩、李鴻章正式向清政府呈報留學計劃。“擬選聰穎幼童送泰西(西歐)各國書院學習軍政船政步算製造諸學。計十餘年,業成而歸。使西人擅長之技,中國皆能諳悉,然後可以漸圖自強。”
容閎被任命為中國留學事務局副監督。他從家鄉挑選了6個少年,其中就有年僅12歲的詹天佑。
1872年8月11日,中國官派的第一批30名留學生從上海港起程,繞道日本,前往美國留學。直到1881年7月3日,清廷決定,將出洋肄業幼童提前全行撤回。近10年間,公派120名留學生,回國94人。他們後來大多成為中國現代工業、礦業、鐵路、電信等行業的開拓者。
1894年,甲午海戰讓北洋水師全軍覆滅。《馬關條約》給中國帶來更加深重的苦難。一直在探索強國救亡道路的容閎又在維新黨人身上看到了希望;“君主立憲”夢想破滅後,他遭到清政府通輯,被迫在古稀之年流亡美國;後他又追隨孫中山,參與反清革命起義。
1903年,梁啟超在美國見到容閎時,他已76歲,“舍憂國外無他思想、無他事業。”84歲的容閎離世時,遺言便是長子容覲彤要回國服務。
容閎的一位美國朋友這樣評價他:“他確信中國會有燦爛的前程,配得上這壯麗山河和偉大歷史。”
透過歷史看今朝
讀史可以明理。鄧潔說:“我把容閎和留美幼童放在100多年來,中國近代宏闊的歷史背景下,把這其間發生的重大事件串聯起來。讓人們看到,自從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後,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後繼,一直在探索救國強國之路。他們雖然失敗了,但是為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作了必不可少的歷史鋪墊。”
《容閎和留美幼童》一書中記錄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片斷,極其精彩又耐人尋味。
長期閉關鎖國,自大蛻變為自卑。1867年,第一位代表大清國出使歐美的外交使臣,竟是一位美國人,中文名叫“蒲安臣”。
1881年,一位美國記者採訪留美幼童,一位叫朱錫綬的中國孩子非常自信地說:“有朝一日,中國將成為最偉大國家,這一天不遠了。”
這些歷史細節讓我們看到當時中國的封閉落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也看到中國人生生不息的愛國精神。苦難深重的底色下,仁人志士的慷慨求索更顯得華彩壯麗。
長夜漫漫,中國人救亡圖存的探索從未停止。直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華民族從此走向了偉大復興之路。
如果可以穿越回今日之中國,容閎會有怎樣的感慨?鄧潔不假思索:“他會非常欣慰。因為今天的中國已經遠遠超越了他百年前的夢想。”
鄧潔新作《容閎和留美幼童》。 記者張海峰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