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中美科技戰:美國接連迎來3大壞訊息,日本使絆子

當前大國博弈中,科技無疑是重要戰略領域。科技更是支撐美國霸權的主要力量之一,所以該領域的博弈顯得尤為激烈,雙方都在激烈“攻城略地”。然而短時間內,美國接連迎來3大壞訊息。

中美科技戰:美國接連迎來3大壞訊息,日本使絆子

第一件:中國理工科博士人數將超過美國。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美國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研究中心(CSET)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在2000年的時候,美國大學在理工和技術領域的博士學位數量是中國大學的2倍,但到了2007年,中國理工博士數量就已經超過了美國。按照目前的模式,預計到2025年中國每年理工科博士將比美國增加近一倍,這個事實給美國敲響了警鐘。由於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等技術,是塑造一國經濟和安全格局的關鍵,必須擁有強勁的理工科人才隊伍。而這個警鐘讓美國如臨大敵,近些年美國嚴格審查攻讀理工科專業的中國留學生,甚至還推出提案要求禁止中國留學生赴美學習理工科。

中美科技戰:美國接連迎來3大壞訊息,日本使絆子

第二件:中國在尖端技術領域發展迅猛。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對全球70個主要產品和服務品類的全球佔有率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在17個品類中佔有率位居世界第一,24個品類繼美國之後規模排名後位居世界第二,尤其是在顯示器、電池等日企常年居第一的尖端領域,中國成功超過日本躋身第一。而且在以美國、日本為主導的半導體等尖端領域供應鏈,全球市場對中國依賴度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全球市場新主流的新能源領域,中國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板、核電等領域,都佔有絕對優勢。

第三件:中國6G專利申請全球第一。在美國還在竭力圍堵中國5G技術之際,中國在6G已經遙遙領先。據《日經亞洲評論》與日本東京研究公司網路創新研究所合作調查結果顯示,在9項核心6G約2萬項專利申請,涵蓋量子技術、通訊、基站和人工智慧等領域,中國以40.3%的6G專利申請量位居榜首,其中大部分都是由中國電訊巨頭華為申請的。還記得這幾年,美國打壓中國華為5G時,外界猜測中國的6G技術會放緩,但結果顯示卻是越打壓發展得越穩。

中美科技戰:美國接連迎來3大壞訊息,日本使絆子

需要注意的是,最近這段時間日本媒體頻繁炒作“中國科技威脅論”,前不久日本“朝日新聞”還援引日本文部科學省《日本科學技術指標2021》報告指出,美首次被中國擠出頂級科學論文壟斷地位。日本如此向美國製造焦慮,似乎就是讓其加大打擊中國力度,就像上世紀80年代日本科技企業曾經歷過的。雖然我們科技發展迅猛是事實,但還是要警惕捧殺和鄰國使絆子。(A夢)

分類: 國際
時間: 2021-09-17

相關文章

中美若戰,便是全面核戰?美軍前司令:四點因素阻止中美爆發戰爭

中美若戰,便是全面核戰?美軍前司令:四點因素阻止中美爆發戰爭
關於中美兩國之間,是否會爆發全面軍事衝突,一直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而最近個人看到了一篇關於美國前海軍陸戰隊司令查爾斯-克魯拉克言論的文章,對於文章內容我個人並不是非常贊同.所以,今天特地來聊一聊這個問 ...

中科創星米磊:孟晚舟回國背後,中美科技博弈到了戰略拐點

中科創星米磊:孟晚舟回國背後,中美科技博弈到了戰略拐點
序 毋庸置疑,中美之間的大國博弈的底層推動力在於科技,而科技之爭的源頭在於近40年來中國科技已從接受發達國家的技術紅利逐漸轉向自主研發,中國硬科技技術的快速崛起,直接威脅到了美國的競爭優勢和相關利益. ...

中美科技競爭

中美科技競爭
美國聯邦法官近日宣佈中國學者胡安明無罪,稱美國政府沒能提供足夠證據證明胡安明教授在申請研究經費用於美國國家航空及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 ...

長津湖那年,中美的國力差距究竟有多大?

長津湖那年,中美的國力差距究竟有多大?
防走失,電梯直達安全島 報人劉亞東A 來源:吳曉波頻道 作者:巴九靈 從朝鮮歸來的人,會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 --<誰是最可愛的人>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1950年 ...

教育部通知,高中生迎來2個“壞訊息”,想上大學難度直線上升

教育部通知,高中生迎來2個“壞訊息”,想上大學難度直線上升
大學學歷早已變成我們約定俗成的標準學歷了. 隨著我們對學歷的重視指數越來越高,家長們都會要求學生考大學,成為大學生,甚至是研究生.博士.雖然目前我國的本科學歷只佔全國人口的3.8%,但哪個學生不想讓自 ...

司馬南:美國決策機制大有問題,特朗普在任中美險戰

司馬南:美國決策機制大有問題,特朗普在任中美險戰
"我們的目標應該是永遠不與中國開戰." "保證美國無意與中方開戰." 這是這兩天兩個美國軍方的高官海德和米利所發表的言論,為什麼不打的原因人家也說了,說這樣的國 ...

美媒:半導體、晶片、電池、社交媒體……對比九大領域,中美科技競爭到底誰領先

美媒:半導體、晶片、電池、社交媒體……對比九大領域,中美科技競爭到底誰領先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華盛頓郵報>9月21日文章,原題:從九張圖表看美中誰正贏得科技競賽 大多數議員.技術專家和商界人士都認為,美國正面臨著來自中國日益激烈的科技競爭.但這種競爭的實際情況 ...

誰主導下一次科技革命?美媒列出九大科研方向,分析中美誰佔上風

誰主導下一次科技革命?美媒列出九大科研方向,分析中美誰佔上風
自二戰結束以來,世界科技發展進入了快車道,計算機.航天航空.生物科技等高新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只不過自冷戰結束後,有很多人認為,世界科技進步的速度又慢了下來.然而歷史的洪流注定不會讓人類的科技水平裹足不 ...

德納:圍繞臺積電的中美地緣政治角力,已到雲深路險處

德納:圍繞臺積電的中美地緣政治角力,已到雲深路險處
一.中美博奕的大棋已經到了雲深路險處 在中美博奕之下,美國對華遏制戰略,企圖複製美蘇冷戰成功的經驗,透過拉幫結派的長期冷對抗,削弱並拖垮!其本質依然採用的是美蘇冷戰時期全面圍堵策略的發起者喬治·凱南的 ...

中美數字競爭下,韓國有“第三道路”?

中美數字競爭下,韓國有“第三道路”?
摘要 在數字世界逐漸分裂為以美國或以中國為中心的競爭秩序時,擁有一定技術優勢和"自主"治理規範的韓國,作為數字領域的工業強國,根據自身情況而制定對策,以求在關鍵領域自力更生,避免受 ...

中美差距還有多大?張召忠:我負責任地說,別再被宣傳誤導了

中美差距還有多大?張召忠:我負責任地說,別再被宣傳誤導了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選上面的"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 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很多人開始對中美之間的實力差距感到好奇,張召忠此前曾公開 ...

從美軍試射導彈來看中美海基核力量差距,我國差的不僅是核潛艇

從美軍試射導彈來看中美海基核力量差距,我國差的不僅是核潛艇
9月17日,美國海軍"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懷俄明"號在卡納維拉爾角附近海域發射了兩枚未攜帶核彈頭的"三叉戟"2 D-5型潛射彈道導彈,兩枚 ...

中美會晤的三大成果,對中國非常有利

中美會晤的三大成果,對中國非常有利
#我和祖國在一起#中美高層的會晤再瑞士蘇黎世進行,那麼,此次的會晤究竟有多重要?都達成了哪些重要成果呢? 對此次中美高層會晤,不僅中美兩國的媒體,進行了大篇幅報道,多個國家的記者,都來到了瑞士的蘇黎世 ...

中美會晤剛結束,美高官就撂下狠話:不想與華開戰,但會阻止中國統一

中美會晤剛結束,美高官就撂下狠話:不想與華開戰,但會阻止中國統一
據觀察者網報道,日前,美國媒體釋出訊息稱,美國海軍部長將於本週釋出一份戰略指南.美媒指出,該份戰略指南主要內容為概述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將如何保持全球海上主導地位,加強戰略伙伴關係,並增強對抗中國的能 ...

中美到底是戰是和?秦剛大使終於開門見山,給美國指了條明路

中美到底是戰是和?秦剛大使終於開門見山,給美國指了條明路
當地時間9月13日,剛履職不久的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出席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董事會成員影片歡迎活動並發表講話.該活動主要是為了向秦剛大使表示歡迎,這也為中美政商進行交流提供了一個機會.秦剛在發表演講過程中提 ...

中美之間必有一戰?美軍上將:美國的目標應該是永遠不與中國開戰

中美之間必有一戰?美軍上將:美國的目標應該是永遠不與中國開戰
據環球網報道,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海騰上將在最近召開的一次討論會上表示,雖然外界輿論一直認為中美或美俄之間必定爆發戰爭,但美國的目標應該是永遠不與中國以及俄羅斯開戰,因為這樣規模的戰爭將會毀滅全世 ...

中美到底是戰是和?秦剛大使給美國指了條明路,拜登聽好了

中美到底是戰是和?秦剛大使給美國指了條明路,拜登聽好了
在美國前任總統特朗普執政期間,由於美國政府頻繁出現的極端政策,讓中美兩國關係出現了相當明顯的下降,同時也侵犯了中國的合法利益.美國總統拜登上臺之後,整體的戰略和政策也並沒有出現太過明顯的變化,仍然想要 ...

中美之間到底會不會爆發戰爭?基辛格用一戰警告,中國已明確攤牌

中美之間到底會不會爆發戰爭?基辛格用一戰警告,中國已明確攤牌
在此前2021年中美髮展高層論壇上,已經97歲的基辛格表達了自己對中美關係上的擔憂.他認為如果中美不能就全球新秩序達成諒解,那麼現在的局勢就會像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狀況,會在某個臨界點失控,並且他還認為 ...

中美都不願提及的長津湖戰役:中國不願意回憶,美國不敢回憶

中美都不願提及的長津湖戰役:中國不願意回憶,美國不敢回憶
1950年年12月8日晚上6時,美軍陸戰一師1萬多名官兵,1000多輛汽車通過了水門橋,在美軍第3師的接應下進入了長津湖地區. 這裡是大雪皚皚的高原地帶,在這裡甚至氣溫都能達到零下40℃,在這極寒天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