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在肚子裡待到足月再出來,而孕媽媽們普遍的認知是37周。認為寶寶只要在媽媽的肚子裡待上37周,就是達到足月的標準了,而37周還是40周以後生都沒什麼區別,如果能提前卸貨簡直再好不過了!
對於這一觀點,小編有話要說!
儘管世界衛生組織(WHO)把37周以前出生的嬰兒定義為早產兒,但並不意味著寶寶滿了37周以後出生就是最好的。
寶寶什麼時候出生最好?
說到這個問題,多數孕媽給出的答案都是,只希望孩子不早產,能挺到37周再生就算勝利。
但實際上,大量出生在37周的嬰兒剛出生時看起來各方面都很健康,但是在出生後幾小時內就出現低血糖、呼吸困難,需要抗生素或進入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
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發布的研究表明,37周出生的嬰兒比39後出生的嬰兒更容易出現併發症,如呼吸困難、餵養和體溫控制上的風險。而且更容易患感染和帶有一定的學習障礙。
2013年,美國婦產科學院(ACOG)和母胎醫學會(SMFM)審查了這項研究,並決定將足月定義改為39周。
圖片來源: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
寶寶的肺、肝和腦部在懷孕37周到39周之間經歷了一個關鍵的生長期,而寶寶在子宮中多呆的這兩週可以讓寶寶的大腦、肺部和肝臟發育得更加成熟。
與37或38周出生的嬰兒相比,出生在39或40周的嬰兒出現視力和聽力問題的機率也比較低。同時,在體重、吮吸和吞嚥能力上,39周以後出生的嬰兒表現得也更好。
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說,除了透過試管嬰兒也就是體外受精(IVF)的方式來懷孕,我們很難知道胎兒的準確週數,所以很有可能發生實際上胎兒並未發育滿37周的情況。
早期嬰兒(37-38周)出現的不良後果包括:
這組資料來自美國布法羅大學對全市的調查,可以看出39周以上出生的嬰兒,在各種問題出現的機率上都要低於37-38周出生的嬰兒。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呆的時間越長越好,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39周出生的嬰兒和40周出生的嬰兒相比,並沒有明顯的健康差異。
雖然我國普遍現在還沿用著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將37周以後的嬰兒定義為足月兒,但是作為準媽媽卻並不能忽略這2周可能給寶寶帶來的影響。不少媽媽會出於各種各樣為孩子好的目的,找“大師”選擇一個良辰吉日,進行所謂的「擇時剖腹產」。
先不說選擇所謂的“良辰吉日”出生對寶寶一生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僅僅是很多孕媽剛足月(37周)就選擇剖腹產,對寶寶來說就存在一定的健康風險。
小編理解姐妹們希望從出生的時間就能給孩子一個更“光明的未來”,但這樣的做法還欠缺一定科學依據,與其盲目追求孩子以後的大富大貴,不如竭盡全力讓孩子出生時更加健康,把看得見的美好抓在自己的手裡。
還有一些姐妹們因為受不了孕晚期那麼大一顆的肚子,而希望能儘快在足月後選擇剖腹產,早點解脫。
而無論是出於哪種原因,小編的建議都是,除非是由於一些醫學上的原因,否則並不建議孕媽媽們透過任何手段在寶寶37周左右就進行剖腹產和催產等。
哪些原因會導致早產?
早產,是指37周以前出生的嬰兒,而對於37周以後不足39周的,雖然相對來說存在一定健康風險,但是如果寶寶非要這個時候出來,就只能順其自然,孕媽們也不用過於擔心。
根據美國婦產科學院(ACOG)給出的參考:
◎ 胎齡低於28周是極早產兒
◎ 胎齡28-32周是非常早產
◎ 32-37周的孕齡是中度至晚期早產
◎ 胎齡34-36周是早產晚期
◎ 早期:37-38周的孕齡
◎ 39周及以上的孕齡是足月
對於自然分娩的時間我們很難控制,而早產的原因比較複雜,目前醫學上也很難給出具體的原因。但某些原因經醫學證實的確會增加胎兒早產的風險:
1、母體因素:
◎先兆子癇(妊娠高血壓,又稱毒血癥或妊娠期高血壓)
◎慢性內科疾病(如心臟病或腎病)
◎感染(如B組鏈球菌,尿路感染,陰道感染,胎兒/胎盤組織感染)
◎吸毒(如可卡因)
◎子宮結構異常
◎宮頸功能不全(宮頸在懷孕期間無法保持關閉)
◎以前有過早產經歷
◎年齡小於17歲或大於35歲
2、涉及懷孕的因素:
◎胎盤功能異常或下降
◎胎盤前置胎盤(胎盤的低位)
◎胎盤早剝(早期脫離子宮)
◎胎膜早破(羊膜囊)
◎羊水過多(羊水過多)
3、涉及胎兒的因素:
◎當胎兒行為表明宮內環境不健康時
◎多胎妊娠(雙胞胎,三胞胎或更多)
當在母親或孕檢時胎兒發現上述的問題時,孕媽媽在孕晚期都要時刻警惕早產的發生,尤其是當身體出現這些症狀時:
• 陰道分泌物(水樣、粘液)明顯增多或帶有血跡
• 骨盆或下腹部的壓力增加,能夠感覺到寶寶下降
• 腹部出現絞痛
• 頻繁有規律地宮縮,腹部像拳頭一樣收緊
• 羊水破裂
早產兒在順利出生後,護理也是同樣重要的,寶寶通常會在醫院住到達到足月兒的標準,但這個時候寶寶接回家同樣不能掉以輕心,相對足月寶寶來說,還是很脆弱的。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AAP)提出的建議,以下方法可以用來降低0-1歲嬰兒的嬰兒猝死綜合症(SIDS)及其他睡眠相關死亡的風險:
◎確保您的寶寶接種疫苗:免疫接種的嬰兒可將其患SIDS的風險降低50%。
◎母乳餵養:美國兒科協會(AAP)建議母乳餵養至少六個月。
如果寶寶沒有母乳餵養,需要給寶寶準備安撫奶嘴。如果是母乳餵養,AAP建議可以推遲引入安撫奶嘴。
◎嬰兒睡覺時採用仰臥姿勢:這可以降低SIDS、誤吸和窒息的風險。不要讓寶寶趴著睡覺,但是寶寶清醒是可以適當增加寶寶趴著玩的時間,以減少寶寶發展平頭的機率還可以增強寶寶的腹部肌肉。
注意不要和寶寶同床,但是可以在一個房間。同時也不建議雙胞胎或多胞胎共用一張嬰兒床。
◎避免使用嬰兒座椅、汽車座、嬰兒車、嬰兒揹帶和嬰兒鞦韆進行常規睡眠和每日小睡:這些可能會導致嬰兒氣道阻塞或窒息。
◎避免使用非法藥物和酒精,也不要在懷孕期間或寶寶出生後吸菸。
◎避免過度捆綁、過度覆蓋或覆蓋嬰兒的臉部或頭部。
◎避免在嬰兒床或搖籃中放置過於寬鬆的被褥或柔軟物品:比如枕墊、枕頭、被子、毯子等,以防止寶寶窒息。
◎始終將嬰兒床,搖籃和遊樂場放置在無危險區域,沒有懸掛的繩索或電線,以減少窒息的風險。
小編有話要說
對於寶寶什麼時候出生,無論是醫生還是當媽的,都沒法控制。除非是一些極特殊的情況需要採取干預,否則還是順其自然的好。
而如果是已經有計劃採取剖腹產分娩的孕媽,為了寶寶出生時更好的身體狀況,最好也能選擇在39周以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