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煒
稀客!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大通河畔首次出現大天鵝;時隔30年!中華秋沙鴨再現青海。3月中旬,青海一“鵝”一“鴨”“踏歌”而來,讓我們眼前一亮、心頭一喜,傲嬌環保有成之情躍然眉宇,砥礪生態報國之志為之一振。
專家指出,大天鵝,對越冬環境要求極高,此次出現在互助北山大通河流域,說明北山林區生態環境不斷向好。中華秋沙鴨,對周邊環境極其敏感,是典型的河流生態指示物種,此次“現身”湟水,說明這一流域生態環境良好。
紅掌清波總優雅,江湖“踏歌”好自在。這一“鵝”一“鴨”不約而同、翩然而至說明什麼?說明我們的水更好了——一江清水向東流著實有擔當:去年,青海三大江河出省境斷面水質持續保持Ⅱ類及以上、湟水河達到Ⅲ類,35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水汙染防治走在了全國前列;說明因為大美青海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野生動物種群更多了:去年,青海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5.6%,新增國土綠化面積500餘萬畝,實現荒漠化、沙化土地“雙縮減”,土壤環境清潔穩定,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現。
一“鵝”飛來“踱”去,一“鴨”“閒庭信步”,能夠折射一個地方生態趨好的積累和奮鬥。事實上,野生動物特別是瀕危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的穩步增長,就表明其棲息環境正變得越來越好,也是反映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晴雨表”。去年紀錄片《青海·我們的國家公園》走紅,近日紀錄片《我住江之頭》熱播,無不在展示青海環保成效的同時,激發更多高原兒女以及更多人群,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拼搏和創造。
我們要以更大決心和幹勁持續推進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更加積極地實施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加大重要溼地保護力度,持續抓好國土綠化鞏固提升,深化“無廢城市”和全域無垃圾示範區建立,以更高標準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不僅讓綠色發展的“氣質”更純正,大美青海的“顏值”更靚麗,也要讓青海成為野生動植物“快樂成長”、繁衍生息的安全家園,進而推動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以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全部努力,讓高原成為很多野生動物嚮往的地方。
稿件來源:青海日報客戶端 宣告:以上內容版權為《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臺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