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絃
在美國人眼中,當下的俄烏衝突已經是“近代記憶中最具有破壞性和最致命的戰爭之一”,當然美國佬一向擅長雙標,他們自己幹過什麼大概是從來記不住的。
目前,俄烏衝突中,城市遭受炮擊,熱壓“真空武器”也登上戰場,這些都刺激了美國人的神經,美國媒體紛紛表示:“專家和平民都想知道——假如北約和美國直接捲入俄烏衝突,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一旦爆發核戰爭,將會是怎樣的光景?”
核打擊有兩種經典的場景,分別是:反武力打擊和反價值打擊。反武力打擊是透過核打擊手段摧毀對手的軍事武器裝備(尤其是核武庫),如果發生這種場景,那麼俄羅斯將會用自己的核武庫攻擊美國的核武庫,試圖摧毀美國的核轟炸機、核潛艇和陸基導彈;反價值打擊則涉及面更廣,如果發生這種場景,俄羅斯將不惜一切代價全面使用核武器來摧毀美國發動戰爭的能力,其最終的結果是美國社會將會降低到工業化前的發展水平。
當然,上面講的兩種可能的核戰爭情況幾乎不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爆發。常規戰爭是有可能突然爆發的,但是核戰爭很難會是一件突然發生的事情。畢竟像美國和俄羅斯這種核儲備大國都認為核戰爭是沒有贏家的,所以核戰爭最好永遠不要打。
此外,俄羅斯和美國還都保有一種被稱為“assured destruction”(確保摧毀)的戰略。其含義就是如果一方發動任何形式的核戰爭,另一方將會不計成本、不計後果猛烈反擊,確保摧毀攻擊者的所有戰鬥能力。這一戰略導致一旦雙方爆發核戰爭,那絕對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核戰爭將會如何開始?
美國媒體指出,美國一直堅定地拒絕直接捲入俄烏衝突,而且他們有著充分的理由。根據北約創始條約第五條,華盛頓已經將其“核保護傘”的保護範圍擴大到了北約國家,這就意味著美國將以對待對美國領土的攻擊一樣對待對這些國家所遭受到的核攻擊。
換言之,美國承諾對北約成員國領土上的任何核打擊進行實質性的報復,以此來保護他們。
然而,美國和烏克蘭的安全關係目前還遠沒有到與北約成員國以及其盟國(如韓國和日本)那樣的水準。所以現在的情況就是,目前沒有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會主動保護烏克蘭免受擁有核武器的俄羅斯的攻擊。
美國媒體認為,正是因為烏克蘭害怕陷入核戰爭,所以普京斷定烏克蘭是孤獨和脆弱的,所以才最終決定發動對烏克蘭的攻擊。
現在假設這樣的場景:
美國總統下令美國軍方對烏克蘭局勢進行干預,攻擊戰場上的俄羅斯地面部隊,並打擊俄羅斯的戰鬥機。於是,五個美國陸軍旅將會在戰鬥機、轟炸機和巡航導彈的支援下,從波蘭開往基輔,然後前往頓涅茨克。
美國的這種干預很可能會打亂普京的棋盤,為俄烏衝突增加大量的不確定因素,至於美國大兵是否能在戰場上擊敗俄羅斯熊軍,暫且不好判斷。
現在假設美國的介入,幫助烏克蘭獲得了常規作戰的勝利,但這絕對不會是真正的最終勝利,而且很可能把事情帶入到險惡的轉折之中。如果美軍擊潰俄羅斯軍隊,並接近俄烏邊境,那麼俄羅斯很可能將會用戰術核武器瞄準這些美國軍隊,以此來阻止其繼續前進。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下賭注評判俄羅斯會不會真的動手毫無意義。一旦俄羅斯真的動手了,考慮到美國國內的輿論,美國不可能選擇不還手,所以只能選擇採用戰術核武器進行報復。
如此一來,你來我往,美俄任何一方都有選擇快速且大規模升級核戰爭的可能,畢竟在核戰爭中,先下手為強的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先手摧毀了敵方的部分甚至大部分戰略核武器庫,那麼這一方基本就鎖定了最終的勝利。
全面戰爭
在假設的場景中,美國或者俄羅斯總有一方“意外地”第一次使用了核襲擊,這導致了全面戰爭,而另一個國家則認為它已經用盡了所有的其他可能選項,必須要先摧毀敵方的核力量,所以全面戰爭爆發了。
在虛構的場景中,美國媒體假設俄羅斯首先發動了核襲擊:美國戰略預警部隊突然發現SS-19洲際彈道導彈,每枚導彈都裝有從俄羅斯奧倫堡附近的發射井發射的“先鋒”高超音速武器。這種武器精度並不是特別高,但是裝載了毀滅性的兩百萬噸級彈頭,因此完全不需要精確定位。“先鋒”高超音速武器如雨點般落在北美各地的預警雷達基地,摧毀了美國探測突然襲擊所需要的主要的感測器。
片刻之後,俄羅斯發射了大量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總共攜帶約1183枚熱核彈頭,洲際彈道導彈將瞄準美國的核武器庫,包括散佈在美國西部的400口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密蘇里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核轟炸機基地,以及佐治亞州國王灣和華盛頓州基薩普的核潛艇基地。每個地點可能至少收到兩枚核武器,以防止第一枚無法引爆。
這個被稱為“第一次打擊”的核武器突襲將主要針對美國的陸基核武庫。蒙大拿州、懷俄明州和北達科塔州之間將受到至少800次核打擊。像西雅圖這樣的城市,由於靠近太平洋艦隊核潛艇基地,很可能會受到直接的破壞。
這樣的襲擊就是本文開頭所說的那種“反武力打擊”,其襲擊的目標主要集中在遠離人口和工業聚集中心的軍事區域。像紐約市、舊金山灣區和類似的城市都大機率將倖免於難,這種規模的突襲大概會讓2千萬左右的美國人喪命,但是美國大部分地區將會完好無損(暫不考慮核輻射汙染)。
對於俄羅斯而言,此次襲擊最重要的就是震懾美國當局,在突襲完成之後,俄羅斯將會和美國展開對話,宣稱美國大部分的核武器——包括陸基導彈、核轟炸機和核潛艇——都已經被摧毀,但是美國的基礎設施和城市仍然基本完好無損。
所以俄羅斯將能夠警告美國:任何報復的企圖將會促使俄羅斯釋放該國其餘的核武器,造成數以億萬計的人員傷亡,並摧毀美國的“現代化文明”。
核戰爭將會變得多糟糕?
美國媒體認為,一旦爆發核戰爭,並且如上述假設的場景一般發展下去,美國很有可能會選擇投降,但也有可能會採取反擊的措施。如果美國選擇反擊的話,這就意味著美國將會發射其剩餘的(沒有被俄羅斯摧毀的)洲際彈道導彈和任何倖存下來的核轟炸機。用它們來嘗試摧毀俄羅斯剩餘的核武器。
在這種情況下,核轟炸機將會特別有用,因為它們可以用來主動出擊搜尋俄羅斯剩餘的洲際導彈,尤其是那些安裝在16輪導彈運輸卡車上的SS-27。而美國海軍將開始捕獵俄羅斯的核潛艇,尤其是那些常年潛航在美國東海岸和西海岸的俄羅斯核潛艇,這些核潛艇都儲備有加裝核彈頭的巡航導彈。
那麼,美國的核反擊能夠奏效嗎?
在美國媒體假設的情境中,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將會認為,無論反擊能實現多大的效果,美國都必須進行反擊,因為至少這可以削弱俄羅斯對美國開展第二輪核打擊的能力。
隨著美國的反擊,俄羅斯勢必會發射其剩餘的核武器,來摧毀任何能夠讓美國持續這場戰爭的東西。包括美國剩餘的軍事基地,工業、能源、通訊和交通設施——也就是幾乎所有能讓21世紀的生活持續下去的東西。
一般來說,核彈不至於被丟向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但是城市中的高大建築物、商業中心和其他大型設施將不可避免被摧毀。
僅僅對美國一個城市的襲擊就會導致數十萬人的死亡,而受傷的人將會同樣多。除了這種直接影響之外,核戰爭的後續影響將會更具有破壞性而且是全球性的。核彈爆炸產生的煙塵很可能會阻擋陽光,並極有可能持續數十年,導致全球變冷,改變植物的生長季節和週期,對全球的糧食儲備帶來難以估量的影響。
美國人對此還專門在預印本期刊上發表了研究論文,研究結果認為這樣的核戰爭將會導致超過1億名美國人死亡,還有數百萬人在爆炸中受傷,而他們很可能無法全部接受醫療救援,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生死難料。
更重要的是,爆炸產生的放射性塵埃將會隨著風吹向其他區域,這些放射性塵埃將會導致嚴重的疾病甚至是死亡,也可能會導致一些變異的發生。那些倖存者也不會好過,他們將會失去電力、通訊、醫療保健和食品/燃料配送網路。
接下來的核冬天將會非常難以度過,只有那些體格相當健康且能夠獲取食物並有適宜溫度的庇護所的人才能真正存活下去。
那麼在美國的反擊之下,俄羅斯會怎樣呢?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和美國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俄羅斯擁有1.44億人口,不過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生活在遠離核打擊直接影響的農村區域。所以俄羅斯死亡人數將會低於美國,但是總體佔比相差不大,除此之外,俄羅斯的各種設施也都會遭受徹底的破壞,俄羅斯倖存者的生活將會和美國倖存者的生活一樣艱難——或者更難——畢竟俄羅斯大部分地區本身就處於更為嚴酷的環境下。
核戰爭的可能性有多大?
說了這麼多,相比大家都感受到了核戰爭殘酷的後果,儘管聽起來很可怕,但是核戰爭極其不可能發生。畢竟所有的擁核大國都隱含著本文開頭提到的“確保摧毀”的原則——所有的擁核國家都會對核打擊作出絕對毀滅性的反擊。
正是因為如此,核武器才具備絕對意義上的威懾性,所有理性人類的生存本能促使他們決定遠離核戰爭。
普京也曾經表示過,他理解核武器的危險性,並且他還說過:“美國和俄羅斯的領導人都明白,全面核戰爭將會是終結文明的事件。”
所以俄羅斯也曾經申明過:核戰爭是不可能有任何贏家的,不可能打起來。
在目前的情況下來看,由於俄羅斯並沒有和美國直接對抗,所以核戰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話雖如此,你可能不會想到蝴蝶扇動翅膀將會引發海嘯——美國存在兩個看似理性的政黨,他們之間一直都存在分歧,這種分歧就像是蝴蝶翅膀,很可能會導致局面失控。
同樣的道理,俄羅斯也可能存在這一類的可能性。
問題的關鍵是,只要核武器仍然是存在的,那麼它就有可能被使用。
如何避免可能的核戰爭?
由於核戰爭將會帶來極其可怕的後果,所以所有的擁核國家都有責任在試圖發動戰爭之前積極尋求外交解決途徑。
美國媒體認為,烏克蘭目前的局勢存在可能因為誤解或者說誤判而導致核升級的風險。但是目前美國的姿態仍然比較剋制和冷靜,所以總體來說核升級的可能性還是很低的。
就目前的狀態來說,俄烏衝突顯然是不會引發一場全面核戰爭的。然而美國和俄羅斯在戰爭中的緊張關係提醒我們,只要雙方都擁有核武器,發生核戰爭的可能性就不會為0。
在核戰爭中,顯然不是誰有的核武器越多誰就越安全,所以,透過核武器的數量形成威懾來避免核戰爭的思路顯然是行不通的。可以說,如果想要避免核戰爭的發生,那麼外交解決爭端,絕對是最好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