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湖南衛視播出了一檔名為《變形計》的節目。
這是一檔城市少年與貧困農村孩子互換生活,體驗不同人生的節目。
但節目自播出後,就一直備受爭議。
當時很多人只覺得這就是富人的一場遊戲,農村的孩子根本玩不起。
有些農村孩子在經歷了城市的繁華後,再也無法適應鄉村的平淡和落後了,只可惜大城市的繁華和他們無關,這裡也沒有屬於他們的家。
他們夾雜在兩者中間,無所適從,過著極其糾結的人生。
但這些糾結和無奈,對於參加節目的農村孩子李勒優來說,卻是不存在的,可以說這檔節目真正改寫了她的命運。
1、
今年18歲的李勒優,已經是一名面臨高考的高三學生了,她準備報考大連的大學,夢想是當一名法醫。
過去的幾年裡,李勒優將精力全部放在了學業上。
但每逢假期,她便如候鳥一般飛到大連,與媽媽、哥哥一起出遊、拍照、購物等,享受假期的休閒和樂趣。
但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的小事兒,若是放在8年前,李勒優想都不敢想,或者說壓根就想不到。
是《變形記》將她拉出了農村,讓她過上了現在的生活。
李勒優出生和成長在雲南的一個貧困農村家庭。
在她還小的時候,媽媽因病去世,爸爸鋃鐺入獄,年幼的她只能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
自從爸爸犯事被抓後,奶奶便因傷心過度,身體出現了疾病,家裡的事情幾乎都落在了爺爺身上。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懂事的李勒優心疼爺爺奶奶,小小年紀便開始幫忙做家務,去山上砍柴、割豬草、照顧家中的牲畜等等。
那時,李勒優常常揹著大大的揹簍,揹著比她還高半個頭的豬草,艱難地穿梭在鄉村田野間。
貧苦的生活,磨鍊了李勒優的性格,讓她變得越發堅強,但因自幼缺失父愛母愛,她心裡也充滿了自卑和不安。
為了掩飾真實的內心世界,她常常用冷漠的態度對待身邊的人。
在同學的記憶中,李勒優一直很冷,性格倔強,不好相處,在同村人眼裡,她是個沒有好臉色的小丫頭。
但沒有人知道,在被同學嘲笑沒有媽媽,被說是罪犯的女兒時,她的內心有多痛苦和難過。
年邁的爺爺奶奶不理解她的難過,也無法給予她想要的愛和安慰。
直到7年前,她被選中參加《變形計》,暗淡的生活才有了一絲光亮。
在節目開拍前,《變形計》 節目組的工作人員告訴李勒優,你有一個媽媽,她在大連等你。
對於大連這個地方,李勒優完全沒有概念,但因為節目組的這句話,她對這個城市開始有了期待。
雖然李勒優知道,節目組口中的“媽媽”不是生育自己的人,但她仍期待這個“媽媽”能夠填補自己內心的缺口。
她甚至開始在心中幻想“媽媽”的樣子,她眼睛大嗎?頭髮長嗎?
當然,期待的同時,李勒優也有自己的顧慮,這個“媽媽”會不會不喜歡我?
帶著這些想象和一絲的擔憂,在節目組的安排下,李勒優終於要和大連媽媽見面了。
2、
2014年的冬天,李勒優跟隨節目組,登上了飛往大連的飛機,這也是她人生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坐飛機。
那天她穿著一雙涼鞋和一件破舊的粉色外套,揹著一個大書包,怯生生地出現在大連機場。
大連媽媽吳麗回憶說,看到李勒優時她驚呆了,當時大連的天氣已入寒冬,她竟穿著涼鞋。
李勒優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走到吳麗面前,她仰著臉,奶聲奶氣地喊了兩聲“媽媽”。
沒有人知道,這兩聲“媽媽”她私下練習了多少遍。
吳麗的內心被觸動了,她立即脫下身上的外套,將李勒優緊緊地裹住。
被吳麗緊緊抱住的李勒優,即使被凍得縮成一團,也忍不住地笑開了花。
她真實地感受到了“媽媽”的懷抱和溫暖。
當李勒優再回憶初見“媽媽”的場景時,她表示當時就認定了把自己摟在懷裡的吳麗,就是自己的媽媽。
而在接下來的相處中,吳麗也在很多細節上,感動了李勒優。
有一次吳麗帶著她去單位,當旁人問起李勒優是誰時,吳麗不假思索地說,是我的女兒。
那時候,她們身邊並沒有攝像組的人,這讓李勒優更加篤定,眼前的人就是自己的媽媽。
吳麗曾說,她一直想要一個女兒,但是叛逆的兒子和失敗的婚姻,讓她不敢妄想。李勒優的到來彌補了她的遺憾。她一再表示,李勒優是上天送給自己的禮物。
李勒優和吳麗之間,最讓人動容的,是兩人之間雙向奔赴的真情。
吳麗知道李勒優沒有看過海,就帶著她去海邊玩耍,還帶著她去滑雪,並親自接送她上下學。
而李勒優對吳麗也如此,讓她感受到了來自“女兒”的愛。
節目錄制臨近尾聲的時候,學校老師給李勒優佈置了一項家庭作業,寫一篇名為《我的媽媽》的作文。
課堂上,李勒優將這篇作文讀了出來,她紅著眼眶讀道:“我從小就不知道媽媽長什麼樣子,連一張相片都沒有……現在我也有媽媽了,媽媽,我愛你”。坐在後排的吳麗,已經鼻涕一把淚一把。
節目錄制結束後,吳麗將李勒優送回雲南老家。分別時,李勒優哭著喊“媽媽”,隨後母女二人都哭成了淚人。
此時,對於李勒優來說,到了夢醒的時候。
但上天對李勒優的饋贈不止如此。
與其他變形主人公不同,在《變形計》播出沒多久,吳麗就準備領養李勒優,但單親家庭的她不符合領養條件。
儘管如此,吳麗還是沒有放棄,在得到兒子和李勒優的爺爺奶奶的同意之後,她就以“能更好地照顧她”為由,將李勒優接到身邊一起生活,又在家附近給李勒優找了所小學。
相較於其他來自農村的孩子,李勒優無疑是幸運的。
3、
當然,來到大連後,生活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進入大連的小學後,李勒優發現自己完全跟不上同學的進度,特別是英語,完全聽不懂。
面對著自己與周圍人的巨大的差距,李勒優陷入了深深的恐慌。
入學僅兩個月,她便決定再次返回雲南老家上學。
吳麗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於是同意了李勒優的決定。
知道李勒優的家庭條件不好,吳麗將她的生活費、學費都攬到自己的身上,告訴孩子沒有錢就跟自己說。
不過這次從大連返回雲南後,李勒優變了,變得不再膽怯、自卑和不安了。
之前“媽媽”是她內心深處的痛,但現在媽媽成了她最堅實的後盾。
吳麗細緻入微的關心,讓李勒優不再惴惴不安,即便離開大連,她也相信她們之間已經建立了剪不斷的感情。
回到家鄉的李勒優,偶爾還會聽到周圍同學的議論聲。但這時,外界褒與貶的評價已經不會再影響到她的心情了,她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學習上,成績也從最初的中等竄到了前幾名。
她計劃初中到縣城讀,高中去市裡讀,大學則努力考到大連的醫學院,她的每一步計劃,都是為了能夠去大連,因為那裡有她的媽媽。
與她同時參加《變形計》的城市哥哥,也就是吳麗的兒子崔晉回憶說,最初見到李勒優時,她木訥,不敢打招呼,總喜歡躲媽媽的身後。
但一年後,她不再是謹小慎微的李勒優,她變得落落大方,說話不像以前那樣畏畏縮縮,也不會躲在媽媽身後了。
2016年,李勒優小學畢業,憑藉著年級第五名的好成績,被紅河中學錄取。
得知成績後,李勒優趕緊將這個好訊息告訴了媽媽和哥哥。
高二那年,李勒優面臨文理分科,吳麗非常重視,這意味著她能不能考個好學校,以後能不能有穩定的工作。
李勒優和媽媽打了很長時間的電話,討論是選擇文科還是理科。
吳麗認為她文科成績好一些,考大學更保險些,但最後李勒優還是堅持選擇了理科。
雖然有時候在意見上會有些分歧,但李勒優遇到難處的時候仍會與吳麗分享,一起溝通,一起想辦法解決。
至於崔晉,他則會以哥哥的身份,告誡妹妹不要早戀。
就這樣,他們從陌生人變成了一家人,彼此關心,彼此牽掛,彼此加油。
而李勒優也因此擁有了不一樣的生活和展望未來的勇氣,相信未來的她,一定會夢想成真。
華小妹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像李勒優一樣,身處大山深處,被苦難圍困住的孩子。他們不敢有夢想,也不敢奢望大山之外的世界。
藉著李勒優的經歷,想告訴那些在困苦中的孩子,敢於擁抱夢想,永遠不要喪氣,因為上天的饋贈可能就在下一秒。文/木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