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喬家的兒女們》以30年社會變遷為背景,講述了南京一戶喬姓人家的雞毛蒜皮以及家裡每個人的酸甜苦辣。
是年代劇,也是家庭劇,更是親情劇!
因為喬家太特殊了,媽媽難產而亡,爸爸是個十足的“渣爹”。
家裡5個孩子,除了最小的寄養在外,其餘3個均由年僅十二的大哥撫養長大!所以,這部劇凸顯的主旨是兄弟姐妹之間互相依靠,互相溫暖的人間真情!
兄妹四人已經夠命苦了,誰知在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婚姻生活中每個人都與幸福失之交臂!
所以觀劇過程中,你會覺得喬家每天都雞飛狗跳,不得安寧。兄妹幾個堪稱水逆體質,輪番經歷狗血事件,再加一個比蘇大強更能作妖的爹。唉,看著就頭疼。
然而,看似一地雞毛的生活,卻總是透著無比幸福的光芒。劇中兄妹之間相互扶持、相互依靠的親情,感動著每一個瞬間。
喬一成,這個角色真的都很好,好到你會覺得現實中可能不會有這麼好的人了。
雖然他總是希望有自己的空間,自由地活著,可是他還是會擔心家族的事情,時刻盡到自己做一個大哥的責任,其實也是挺讓人佩服的。
當看到喬父去世,一成坐在老爹爹身邊,答應帶父親去包子鋪吃包子,他自說自話,真的是淚崩了。
他和父親的相處模式一直都是陰陽怪氣的,在他倔強的背後,仍渴望著父愛。
還有一成病重,齊唯民在病房外和他的妻子說著責備一成的話,說他自卑自強又自負,一輩子淨為別人活了,自己吞下了所有的苦。
他真的是一位好大哥,有他在,家人才能經常聚在一起吃飯。
其實,哪個家庭又沒有一個喬一成一般的頂樑柱呢?不管生活如何艱難,依舊心懷善意、樂觀向上,像老母雞一樣,把家裡所有的人攏在一起。他在,家就在;他去,家必散!
我很沉浸在這部劇帶給我的幸福中,同時也覺得這部劇傳遞的犧牲精神其實並不值得提倡。
希望大家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了別人勞心勞力。
不管是生你的、你生的或者愛你的、你愛的。沒必要如此這般的犧牲和自我感動式的奉獻。
我們喜歡年代劇,或許是喜歡追尋自己未曾經歷過的歲月,也喜歡感受那時濃濃的煙火氣!
我從中感受到了很多家庭的溫馨和團結,也回憶起了我的一些童年。想到了爺爺奶奶,還有外公外婆的老房子,兒時的往事歷歷在目。
那時候啊,外公外婆家的老屋門口有一顆棗樹,舅舅會帶著我們這群小蘿蔔頭拿著杆兒打棗。
院子裡是外公自己種的石榴樹、桔子樹,哦,還有梔子花。一到開花的季節啊,梔子花都被我們這群孩子早早地摘下,戴在身上,芳香四溢。
夏天呢,就會在院子的石桌上擺上瓜果。我們這群孩子就會繞著院子瘋玩,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的,我們心裡可美了。
爺爺奶奶的老屋則在老街的中心,我的童年是在爺爺奶奶家長大的。
我記得奶奶在廚房伸出的陽臺上養了好多鴿子。鴿子蛋、鴿子湯,我吃了不少。
那時候的電視機是熊貓牌電視劇,換臺都是一下一下扭轉著,暑假最愛看的是《西遊記》和《新白娘子傳奇》。
那個年代,沒有先進的科技,但那份簡單卻真摯的情感,是那麼地純粹且美好。
後來啊,這些老屋都拆遷了。爺爺奶奶也不在了,外公外婆年紀大了,也搬進了新公寓。只是這些記憶不會褪色,時光匆匆,但曾經的快樂時光永遠留在我的心裡。
其實我也享受過獨生子女的待遇,但最後超生了弟弟,我是老大了。
就跟劇中的大哥一樣,就想以後嫁人要父母過好,弟弟過好,最後嫁人時就裸婚了。從沒想過自己的婚禮會有多風光,自己的人生會有多幸福,當時是帶著父母弟弟一起嫁的。
現在他們都過好了,我覺得自己吃點苦、受點累好像也沒關係,給他們買了一套房子,他們在異鄉也很安定,現在不會讓我再操一點心。
爸媽陪著我,我不用千里奔波回去看他們,或許這也是另一種幸福吧。
在當今物慾橫飛的時代,縱然國家開放三胎,但養娃成本極高,很多人仍然堅持只要一個孩子。
在這件事情上,我和老公就沒達成一致,我覺得孩子有個血脈相連的兄弟姐妹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而老公覺得一個孩子父母可以把所有的愛和資源全部給到他,是一種最優的選擇。
無解哪,希望儘量多掙些錢,過幾年能能夠養得起兩個孩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泥潭,但就像歌詞裡唱的一樣:
生活總該迎著光亮,再跌跌撞撞也要堅強,失望過後擁抱更多希望,夜的盡頭叫做陽光,手中的幸福,終將會綻放。
最後,願我們都能在每日普通的生活中擁有一抹幸福的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