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9歲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憑藉《不一樣的天空》中智障弟弟的角色贏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的提名。
不過在那時奧斯卡評委的眼裡,萊昂納多太過年輕,能給他提名已經是極大的鼓勵了。那一年,萊昂納多敗給了《亡命天涯》裡的老戲骨湯米·李·瓊斯。
初登奧斯卡的小李子自己並不在意,連獲獎感言都沒準備,帶著他的年少輕狂,漫不經心地體驗了一把奧斯卡。
他絕對沒有想到,這將是他“專業陪跑”奧斯卡的開端,而再次等到被奧斯卡提名竟是11年後,而真正奪獎更是長路漫漫。
即使這樣,鮮衣怒馬的少年也早早嚐到了出名的甜頭。那時的萊昂納多意氣風發,昂首挺立,迎接如潮的掌聲和閃光燈。
他俊美無匹,卻又將一個智障少年演得惟妙惟肖,純真如璞玉。人們被他渾然天成的演技和眉宇間的傲氣狠狠地驚豔了一把。
這時的萊昂納多,完全不會想到他的俊美,會給他未來的奧斯卡之路,披上坎坷的荊棘叢林。
因為現在,還遠遠沒有到達他大紅大紫的巔峰。
這一年,18歲的凱特·溫斯萊特已經從戲劇學校畢業兩年了,有了一些舞臺劇經歷的她被電視臺相中,開始了電視劇的演出。
這時,距離她開啟璀璨的大螢幕生涯還有一年。離她人生第一次的奧斯卡提名,也只差兩年,但不是因為《泰坦尼克號》,而是李安執導的《理智與情感》。
也是這一年,詹姆斯·卡梅隆,成立了自己的特技製作公司“數字領域”。
憑藉他對電影技術的極致理解,卡梅隆剛剛使《終結者2》在收割2億票房的基礎上,收穫第64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最佳化妝、最佳音效剪輯四項大獎。
詹姆斯·卡梅隆本人,也憑藉該片獲得了第18屆土星獎最佳導演獎以及最佳編劇獎。
但是卡梅隆還有一個濃濃的心結,他要向世人證明,自己並非單純科幻片的專業戶。他要在電影界封神,神之領域,沒有邊界。因此,《真實的謊言》正在籌拍中。
三人彷彿是三條平行線,在各自的軌道上默默地推動著自己的進化。誰也沒有預料到,不是很久以後,一場執念會把他們聯絡在一起,引發出一場空前的電影神話。
那是無數的巔峰傳說:史無前例的投資,製作成本2億多美元;連續上映281天,18億美元的全球票房紀錄;11項奧斯卡大獎。
稍稍遺憾的是,這次奧斯卡,萊昂納多一個提名也沒有。
不過,奧斯卡和名氣,名氣和演技,甚至是奧斯卡和演技之間,好像並沒有直接的等號。
憑藉此片,萊昂納多成為全球最紅的好萊塢演員。但也正是因為此片,萊昂納多逐漸體會到,在此之前,他曾經離奧斯卡有多近;從此以後,他將會被推得有多遠。
因為《泰坦尼克號》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給萊昂納多套上了偶像派商業演員的刻板印象。從此,以“文藝、深刻、高冷”自居的奧斯卡對他的演技評價變得異常苛刻。
執念,一般都是從導演開始。
詹姆斯·卡梅隆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他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箇中產階級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電子工程師,母親是一個藝術家。
還在他12歲的時候,寫下了一部科幻小說,成為了他後來的科幻電影《深淵》的故事原型。
早年的他當過清潔工,開過大卡車。
1977年,風靡一時的《星球大戰》上映了,從電影院裡出來,卡梅隆感慨萬千。
他十分興奮,興奮人類的想象力可以走出如此之遠;他也有些恐懼,如果再不觸“電”,那麼好的故事和創意將要被別人講完了。
從此,開啟魔盒的卡梅隆辭去了卡車司機的工作,走進了真正屬於他自己的電影生涯。
從特技製作到影視剪輯,再到自編自導,《食人魚2》、《終結者》、《異形2》、《深淵》、《終結者2》……,卡梅隆一步一步走向科幻片和電影技術的巔峰。
但從《真實的謊言》開始,卡梅隆變了,他要向觀眾表明自己不是隻能拍科幻片。他要告訴大家,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電影人。
然而,稱卡梅隆是一名電影導演其實並不準確,他曾為包括《第一滴血2》在內的多部影片創作劇本,還製作了其中三部。更多的時候,他既是導演又是編劇,還是製作和剪輯,比如經久流傳的《泰坦尼克號》。
《泰坦尼克號》的誕生,也是很具有傳奇色彩,這和卡梅隆的另一個特殊身份有關。
除了是電影導演外,卡梅隆還是美國國家地理探險家,擁有自己的海洋探險小隊,他也曾經多次到達過深海,拍攝過很多紀錄片。
在《真實的謊言》完結後不久,卡梅隆前去拜訪俄羅斯的科學家,並與他們一起潛入了大西洋的海底。
在這次海洋探險裡,他們發現了一艘巨輪的殘骸。
是的,它就是泰坦尼克號!
親眼看到這艘曾經號稱永不沉沒的巨輪長眠於海底,卡梅隆感到深深的震撼。
泰坦尼克號曾經是人類挑戰大自然的結晶,所謂的“永不沉沒”本身就是對自然的蔑視。
而為此付出的代價也相當沉重,巨輪上的1500多名乘客的屍骸彷彿在這個黑暗的海底中訴說著自己的無盡哀怨。
卡梅隆曾這樣回顧這段經歷:“親眼目睹它的殘骸,我感到自己與那些曾經徜徉在甲板上的生命有著無法割捨的關係,我有責任拍攝這部電影,而且要真是準確、心懷悲憫地再現這個故事。參與攝製的每個人都肩負著這份責任,鏡頭前的一切都必須絕對真實……”
一直執著於未來的卡梅隆,開始要回顧過去了。
泰坦尼克號事故的特性決定了電影的型別,自然是災難片,它對視覺衝擊有著非同尋常的要求,而這正是卡梅隆所擅長的。
不過,電影人和觀眾真正想追尋的,絕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衝擊,更多的是心靈上的觸動、共鳴,乃至於震撼。
這對有著極佳科幻大腦的卡梅隆來講,也不算難事。靈光一現,他決定在這部災難片中加入一個愛情故事。
而伴隨著巨輪的最終沉沒,愛情故事免不了以悲劇收場。
卡梅隆準確地把握住人性的特點:從古到今,人們都喜歡大團圓結局,但悲劇往往比喜劇更容易印烙在每個人的心裡,這是不爭的事實。
題材和劇本都確定好後,卡梅隆決定拍一部史無前例偉大悲壯的愛情電影,能夠讓觀眾對著大螢幕神魂顛倒、痛哭流涕。於是,尋找理想國的男女主角自然成了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卡梅隆設定的角色露絲17歲,傑克20歲,在這個故事裡,他們是初戀,而且一見鍾情。因此,主演必須年輕,而且要有觸電的感覺,要一見面就能迸發出強烈的火花,讓人深信這就是“命中註定”。
最先找到的是飾演露絲的演員——凱特·溫斯萊特,然而尋找的過程相當曲折。
最初預定了幾位女演員,包括小辣椒格溫妮絲·帕特洛、薇諾娜·瑞德、克萊爾·丹尼斯,還有瑞茜·威瑟斯彭等等。
結果很不美好,這些女演員最後不是拒絕就是談崩了。
為什麼呢?有的說是片酬原因,有的說是角色問題,但根子上還是因為不看好這部電影。
卡梅隆最初說服了20世紀福克斯公司投資拍攝《泰坦尼克號》,但實際上福克斯自己都不看好它。
追求完美的卡梅隆僅僅造一條船,就幾乎花光了福克斯起初給出的全部預算,那可是1億美元,在當時屬於頂級的投資了。
追求完美的卡梅隆甚至放棄了自己1000萬美元的導演和製片費,只拿100萬左右的劇本費。
不過這還是遠遠不夠,電影場景太宏大了,整個大場面的製作燒錢太厲害。
實際上到了最後,卡梅隆所選的演員中也沒有真正的巨星,最大的大牌就是那條船,而他希望花費的每一分錢都要在銀幕上顯示出來。後來溫斯萊特的報酬不足100萬美元,萊昂納多也只拿到了250萬美元。
不甘心直接撲街的福克斯又追投了幾千萬美元,但他們實在心裡沒底,不知道後面卡梅隆還要怎麼折騰呢。
然後,福克斯看了看不像太靠譜的卡梅隆,忍痛又拉著派拉蒙影業公司下水,以該部電影的北美髮行權換取新的投資。
那時,美國的輿論界一致認為《泰坦尼克號》將如同它的真正主角“那艘大船”一樣,註定是個悲劇。
就連內心強大的卡梅隆,也在工作間的電腦前放了一把剃刀,告訴自己:“如果不成功,就用這把剃刀了斷自己。”當然,所有人都認為他是在開玩笑。
電影中的露絲高貴、勇敢、堅強,卡梅隆比較有意向的其實是克萊爾·丹尼斯。但後者剛剛和萊昂納多一起出演《羅密歐與朱麗葉》,覺得兩部電影有些相似,於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後來,選角導演芬恩極力推薦21歲的新星凱特·溫萊斯特。那時的她在20歲憑藉《理智與情感》獲得奧斯卡提名,還有著胸衣凱特的稱號。
溫萊斯特在看完劇本以後,對露絲這個角色非常感興趣,但卡梅隆卻完全沒有把她考慮在內。
因為卡梅隆的眼裡,已經演過英國貴族的溫斯萊特,再次穿著緊身胸衣出鏡《泰坦尼克號》,實在沒什麼新意。
溫斯萊特是個鍥而不捨的人,她給卡梅隆寫一封帶有玫瑰花的自薦信。甚至直接聯絡卡梅隆表示:“我就在這裡啊,我就是露絲啊!為什麼你還要去選其他人呢!”
由於溫斯萊特的堅持不懈,加上芬恩的力薦,卡梅隆終於被打動了,邀請她來到好萊塢跟其他女演員一起進行試鏡。
鏡頭裡的凱特優雅迷人,穩重、威嚴又脆弱,她身上散發出的那種精神氣質深深吸引了卡梅隆。
是的,這就是露絲!幾分鐘的試鏡讓卡梅隆決定露絲非她莫屬。
尋找傑克的計劃開始了。
現在的傑克,除了足夠英俊帥氣,又加了一個條件,能夠與溫斯萊特來電。
當時幾乎所有的年輕帥哥都聚集到了劇組,包括馬修·麥康納(《星際穿越》主演)、克里斯·奧唐納(《聞香識女人》主演)、克里斯蒂安·貝爾(《蝙蝠俠》主演)等等。
但他們都離卡梅隆心目中的傑克差了一些。據說,當時導演和劇組比較中意的是後來的傑克船長約翰尼·德普,那時的他因為剪刀手愛德華已名聲大振,關鍵是德普桀驁不馴的氣質和傑克這個角色比較接近。
然而德普很不領情,他不明白為什麼一有這種角色就來找他?好萊塢的優秀演員絕對不喜歡被人固化形象,於是直接拒絕了。
這時,製片人巴茲給卡梅隆寄去了萊昂納多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演出片段。
卡梅隆覺得22歲的萊昂納多陽剛之氣不足:“他看上去太瘦弱,不像個男主角,長得也不夠漂亮。”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萊昂納多獲得奧斯卡提名的角色正是在《不一樣的天空》扮演約翰尼·德普那位患精神病的兄弟,這次表演相當有分量。加上之前萊昂納多在《邊緣日記》中扮演對海洛因上癮的高中運動員,也是足夠出彩。
卡梅隆決定,請他過來談談。
萊昂納多來的那天,發生了件奇怪的事。
辦公室裡所有的女員工都跑來參加會議,一群女人擠滿了會議室,包括會計和秘書。
不光劇組女員工,整座大樓的女生都被他吸引了注意力,都在辦公室外面等他出來。甚至連當時的大樓女保安,都翹了一會班,專程跑過來圍觀。
卡梅隆讓萊昂納多坐在窗邊,細細的陽光打在他的臉上,卡梅隆在仔細地觀察效果。
很快,這位年輕的演員迷住了一屋子人,尤其是女性。
卡梅隆回憶:“試鏡當天,我看到我的會議室裡,不知為何突然就擠滿了女人,有會計、秘書、管理員、連掃地阿姨都來了。我心想‘這是到底是什麼跟什麼?這不是選角會議麼?’最後在會議室裡,我、萊昂納多,和一群女人完成了這次試鏡,我認真地想,好吧,我懂了。”
於是在會議之後,卡梅隆安排了凱特·溫萊斯特從英國飛過來與萊昂納多對臺詞。
不過讓卡梅隆意外的是,萊昂納多好像對這個看似傳統羅曼史的角色並不太感興趣。
年僅19歲便獲奧斯卡提名的萊昂納多,又剛剛出演了《羅密歐與朱麗葉》,正是星途燦爛、春風得意。
當卡梅隆交給他一份劇本時,萊昂納多稍稍帶著點玩世不恭的高傲回應:“我從不對臺詞。”
這句話惹惱了卡梅隆,卡梅隆禮貌的對他握了握手說:“感謝你能來”。然後轉身就走。
這時,輪到萊昂納多傻眼了。儘管年少成名的萊昂納多已經有腕了,但跟卡梅隆比起來,還差很得遠。
來之前經紀人專門跟他交待,儘管你現在很紅了,但能不能一飛沖天,還得看能不能跟頂級導演合作,卡梅隆可不是一般人,這種機會不能輕易錯過。
沮喪的萊昂納多叫住卡梅隆:“等等!你的意思是我不對臺詞就不考慮我了嗎?”
卡梅隆的回答直接明瞭:如果看不到演員的表演,就絕對不會選擇他們。
沒辦法,萊昂納多隻好答應和凱特試一場戲。
進入排演室裡的萊昂納多點燃一支香菸,拿著劇本漫不經心的看了一遍,然後半躺在沙發上,轉身面對著凱特·溫萊斯特。
看著這一切,卡梅隆心裡實在有些沒底。不過當他一喊開始,萊昂納多馬上就變成了傑克。
“他進入角色太快了,而且表演也非常精彩,他的眼神裡有一種光,他就是我寫的那個人。而且你可以看到他的表演如何激發了凱特,這是瞬間的默契,瞬間的角色創造。”
場景結束,一如開始那般突然,萊昂納多又癱回了沙發。
不過這一切已經足夠了。
表演結束,溫斯萊特對卡梅隆耳語:“即使你不選擇我,也一定要選他。”
卡梅隆也悄悄地告訴溫斯萊特,這個角色肯定是她的。
10多分鐘的時間,萊昂納多通過了卡梅隆的考驗。
現在劇情反轉了,在以後的三個月時間裡,卡梅隆備受煎熬,他在接受萊昂納多的選擇,還要頂著福克斯公司的壓力。
因為萊昂納多並不是太想出演此片,他不喜歡這個角色,或者說是不喜歡卡梅隆的劇本。當時擺在他面前的選擇,除了《泰坦尼克號》,還有一部叫《不羈夜》的電影,萊昂納多更傾向於後者。
他對《洛杉磯時報》說:“我就是不習慣扮演坦率而活潑的角色。我之前扮演的都是備受煎熬的人物。要扮演一個如此接近我本人的角色,相當困難。”
另一邊,好萊塢大多數男星都對傑克這個角色相當青睞,甚至連湯姆·克魯斯的經紀人也曾直接詢問。
而因為萊昂納多不允許卡梅隆拍攝他與溫斯萊特對臺詞的過程,福克斯的高層未能親眼目睹這位年輕演員奇蹟般創造出來的傑克。他們更傾向於當時名氣更響亮的奧唐納或是麥康納。
卡梅隆的時間越來越緊迫,他必須把傑克定下來了。
他和萊昂納多又見了一面。“我覺得你思路不對頭,”卡梅隆坦言,“你總是在尋找問題,想著毒癮和瘸腿。你總在做自己會做且已得到認可的事,扮演一個白痴(《不一樣的天空》飾演的智障兒童),或者一個癮君子(《邊緣日記》飾演的吸毒青年)。你是在找一根表演的柺棍。”
卡梅隆希望萊昂納多明白,傑克這樣的角色,如果放在過去,扮演者得是詹姆士·史都華(《費城故事》主演,並憑該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或者賈利·古柏(《正午》主演,並憑該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這類能將一個平凡樸實的好人演得扣人心絃,並能撐起整個熒幕的演技大師。
“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你就算條漢子,小夥子。你想要富有挑戰性的工作?相信我,這將是你平生所遇難度最大的角色。”
與此同時,溫斯萊特也找到萊昂納多。她認為如果自己是露絲的話,那傑克肯定就是萊昂納多。溫斯萊特還很直接地說了一句:“我要他。”(I will have him.)
終於,萊昂納多被打動了,開始潛心地進入表演打磨角色。
後來卡梅隆推出的自傳書裡,小李子也自述過這件事,他表示當時其實自己一開始是不想出演《泰坦尼克號》的,不過還好他非常欣賞喜歡飾演露絲的溫斯萊特(不是指角色,而是指演員本人)。
再加上仔細瞭解劇本故事以後,他發現這是一個跨越階級的偉大愛情故事,而不是一開始所想的沒有內涵的災難片,於是決定推掉《不羈夜》,出演《泰坦尼克號》。
萊昂納多和溫斯萊特拍攝的第一場戲,就是那場傑克跟露絲畫畫像的戲。
開始的時候萊昂納多有些不好意思,當時作為“大姐姐”的溫斯萊特就想出一個奇招,在約萊昂納多進自己的化妝間的時候,一如戲中,身無寸縷,坦誠相待。
萊昂納多終於釋懷,入情入戲。
儘管沒有成為戀人,但萊昂納多和溫斯萊特是真正把對方當成了好朋友甚至是家人,而且是自己很欣賞的那一類人去看待。
有了萊昂納多和溫斯萊特這樣一對毫無違和感的男女主角,配上戲中最大牌“明星”——那艘價值近億美元的大船,加上無比執著的卡梅隆,成就了經典的《泰坦尼克號》。
卡梅隆憑藉這部電影,毫無懸念地奪得了第70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大獎。而在拿獎的時候,他舉起小金人向現場觀眾席大喊:“I'm the king of the world!”(我是世界之王!)
正是影片中傑克登船時的臺詞。
憑藉《泰坦尼克號》空前的表現,卡梅隆實至名歸。
然而,在《泰坦尼克號》之後,卡梅隆似乎陷入了沉寂,多年都不再執導電影。
是他累了嗎?還是高處不勝寒?
統統不是,攀登到頂峰的卡梅隆需要新的積澱,他在等待一個時機,等待電影技術可以再次改朝換代的時機。
作為一個冒險家,卡梅隆的愛好還是沒有變,他甚至多次潛入深海回到泰坦尼克號的殘骸那裡觀察。
當然,不要以為卡梅隆這段時間只是在冒險,他始終一直都有密切關注電影行業的發展。
伴隨著冒險而歸的,除了他那顆永不沉寂的心,還有一些紀實短片和紀錄片。
2003年,卡梅隆聯合迪士尼公司,導演3D立體紀錄片《深淵幽靈》(Ghosts of the Abyss)。此片 採用70mm膠片、長30米、高20米的IMAX格式。
2005年,卡梅隆導演 IMAX3D紀錄片《深海異形》(Aliens of the Deep)。他和攝影師文斯·佩思共同為影片設計特殊規格的專用型高畫質攝影系統。
在這些紀錄片中,卡梅隆充分提煉、運用和昇華新一代電影技術。
終於,2009年,繼20世紀憑藉《終結者2》引領了一次電影技術的潮流後,他在21世紀再次憑藉一部電影史上最昂貴的佳作,上演王者歸來。
他帶領著行業以及全世界的觀眾,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電影紀元的IMAX3D時代。這部電影,也以27億美元的票房,打破了 《泰坦尼克號》保持近13年的紀錄,再次證明了“世界之王”的稱號。
而這部電影,就是《阿凡達》。
然而,萊昂納多那邊,沉澱的過程無比坎坷。
正如卡梅隆所說,傑克成了萊昂納多平生所遇難度最大的角色。不過最難的不是在劇中,而是在劇外。
從此,在奧斯卡評委們苛刻而冰冷的目光下,萊昂納多正式開啟了他的陪跑生涯。從《飛行家》、《血鑽》、《胡佛》、《華爾街之狼》等傳記電影,到《謊言之軀》、《革命之路》、《禁閉島》、《被解放的迪亞戈》等小眾文藝電影,還有《紐約黑幫》、《盜夢空間》等等。
人們發現萊昂納多的眼神不再清澈,身材不再頎長,他的戲路和他的臉一樣越變越寬,他用失去身材和容貌的代價,換來了一個“演戲派”的稱號。
直到更為小眾的《荒野獵人》,他以一種用力過猛的方式,用近乎自虐的表演,把拓荒者的神勇與頑強演繹到極致。生吃野牛內臟,全裸把自己藏在鮮血淋淋的馬肚子中……
“自虐”的同時,也激發了他的演技高峰:當他動彈不得時,眼睜睜地看著兒子被殺,並拖去活埋。他沒有透過廝打、咆哮等方式來演繹情緒,只通過眼神,強烈的憤怒、痛苦、掙扎、絕望、不甘、仇恨,已躍然螢幕之上。
全場十幾句臺詞外,萊昂納多隻憑肢體及面部表情來詮釋艱難求生的慾望。
為了完整呈現人物,他留了一年半的鬍子,增肥數十斤,頭髮凌亂,把已成為負擔的“偶像風采”放逐而去。
這一切,終於打動了奧斯卡的評委老爺子們,有的導演感慨:“他是用靈魂在表演!”
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上,當朱麗安·摩爾(正是《不羈夜》的女主)站在頒獎臺,說出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名字,昔日的最佳拍檔,早已憑藉《朗讀者》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的凱特·溫斯萊特,已是熱淚盈眶,全球影迷都為之沸騰……
這已經是萊昂納多第5次提名奧斯卡了。
在好萊塢,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而奧斯卡獎,作為一個經濟體量達到億萬美元級別的活動,正是一出好萊塢的年度大戲。
評委、明星、公關公司、製片公司和媒體都必須粉墨登場,為了收視率,盡心盡力地演出一場場讓人看來真實可信,但又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的戲碼。
作為一個合格的公眾人物,似乎總得讓公眾盡興才是。這一次,萊昂納多終於讓他和奧斯卡的多年的愛恨糾葛變成了陳年舊梗。
拿到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萊昂納多讓公眾媒體大感意外,他並沒有在領獎時激動得熱淚盈眶,而是非常平靜地感謝了劇組和學院評委,然後把寶貴的獲獎感言時間貢獻給了環保公益宣傳,讓媒體不知該作何評價。
至此,萊昂納多的人生,成就了經典的演藝生涯。前半生“年少成名萬千寵愛於一身”,之後“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