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有3個沒結婚的男人,3個人現在都70多歲了,他們是精準扶貧的物件,還是低保戶,每個月有錢拿,看病住院幾乎不花錢,原本他們住的房子有些破舊,現在還給他們蓋了新房子,再加上自己的幾畝地,一年下來自己的純收入和村裡的其他人相比,還是非常客觀的。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不但不慘,而且還是相當的滋潤,村裡一些有兒有女的老人和他們都沒法比。
縱觀前些年,看看他們過的那些日子,除了有二畝地之外什麼也沒有,整天就是吃完上頓沒下頓的,家裡的房子破破爛爛,房間內破舊不堪,可以說,在村子裡,他們幾個是很窮的,村裡人也經常說他們,年輕的時候如果能結個婚多好,生個一男半女的,也不至於這麼窮困潦倒。
當然,他們年輕的時候也不是不想娶媳婦兒,還是因為家裡窮啊。有些村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甚至拿他們做反面教材,他們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會像誰誰誰一樣,連個媳婦兒都娶不來,到老了都沒人管。
在農村就是這樣,如果無兒無女,到老了生活真的挺艱難的,地裡的活幹不動了,自己又沒什麼收入,那種慘淡的景象可想而知。他們幾個情況更是如此,不但無兒無女,連個老伴都沒有,將來老了怎麼辦?村裡的一個大伯曾經這樣說:“就他們這樣,到老了,將會更加的受罪!”
隨著一系列扶貧政策及農村養老政策的出臺,貧困人員得到了巨大的實惠,他們三個成了我們那裡的精準扶貧物件,各種優惠舉措不斷向他們傾斜,該補貼的補貼、該救助的救助、該扶持的扶持,他們三個人的生活一下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他們現在的生活條件,村裡很多人都比不上。
對此,他們也是心滿意足,逢人便說:“這一切都要感謝國家的好政策,有了這麼好的政策,才能有我們的今天!”他們沒結婚,他們現在老了,但是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並不差,而且還很滋潤。
但這一切只是體現在物質層面,從精神層面來說,就是另外一番滋味了。人家有兒有女的老人,子孫滿堂,一聲“爺爺奶奶”讓他們笑得合不攏嘴,今天閨女給買雙鞋子,明天兒媳婦給買件衣服,辛苦了一輩子,終於享受到了天倫之樂。特別是到了逢年過節的時候,大家都是舉家團圓,一家人在家裡熱熱鬧鬧的。
再看他們三個人的家裡,一直是冷冷清清,連個可以說話的人都沒有。以前是,現在還是.....那種孤獨感別人都能體會到,相信他們自己的體會會更加深刻。
清明節將至,村裡一個晚輩回老家給自己的老父親上墳,在村口遇到了他們三個人中的其中一人,那個晚輩的父親和他年齡相仿,看到人家的兒子每年清明節都會給自己的父親上上墳,來祭奠祭奠。
此時此刻,他想到了自己,自己也不小了,在不久的將來自己也將會離開這個世界,到那時誰會來看望一下自己、祭奠一下自己呢?沒有人回來!想到這些,他突然蹲著路邊哭了起來......
現在不少年輕人對愛情、對婚姻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人寧願一直單身,也不願意將就。對另一半的美好期待,造就了社會上大齡單身男女青年越來越多,一些人說,如果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另一半,寧願一輩子單身,但也有很多人覺得,如果真的一輩子不結婚,等到老了,無人陪伴,膝下也無子女,年生活會十分悽慘。
對於“你將來會結婚嗎”這個話題,有機構做了一個調查,調查結果是25.1%的青年選擇“不確定”,8.9%的青年選擇“不會結婚”,即有34%的青年不再認為結婚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不結婚到老了會不會很慘?有一個網友堅決認為不會:當別人還在帶孫子,補貼子女買學區房,處理雞零狗碎事情的時候,我已經拿著養老金開始環遊世界了。我等給父母養老送終之後,我就是三無老人,國家兜底養老。腿腳靈活的話,我就自己在家點外賣,遛狗,看電視,生活一樣很愜意。
我不太同意這位網友的觀點,不結婚,到老了,從物質層面來說,有國家的政策保障,生活條件不會很慘;但是從精神層面來說,孤獨失落感的機率是非常大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種悲慘,精神層面的悲慘往往比物質層面的悲慘更悲慘!
年輕人,該結婚還是要結婚的,該要娃還是得要娃的,餘生很漫長,幸福就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