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
華為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硬體裝置公司,很多業務都會接觸到晶片。為了保證市場競爭力,華為採取了自研晶片的發展策略。
這一策略為華為帶來很大的競爭優勢,可是樹大招風,華為海思晶片被限。而這時候美國卻恢復供貨,這意味著什麼?海思還能走下去嗎?
海思發展狀態
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成立於2004年,十多年的發展歷史,讓海思積累了豐富的晶片設計經驗。早期的海思克服種種困難,成功設計出麒麟晶片,並搭載於華為手機。
在當時高通晶片已經是市場主流,麒麟晶片的效能和高通驍龍晶片仍存在差距,功耗大,發熱嚴重等等都是很明顯的問題。研發晶片就像是一個無底洞,幾十億,上百億的研發投入砸入其中,可能也只是打起一個水花。
但華為並沒有放棄,經歷一代又一代晶片的改進,海思走在了世界前沿,成為全球十大半導體公司之一。
可是海思的發展狀態也一落千丈,外界的市場規則不是海思能夠抵禦的,各大供應商使用了美國技術都必須獲得許可,才能和海思合作。晶片規則的實施也有一年多了,這一年裡海思都遭遇了哪些變局呢?
首先是在市場份額方面,聯發科,高通穩佔市場第一,第二,紫光展銳市場份額暴漲,進入到中國手機處理器市場前五。而海思在今年5月份,市場份額下滑76%。
其次在出貨量方面,根據9月23日市場調研機構釋出的資料顯示,海思出貨量在今年第二季度下滑82%。高通以52%的收入佔比持續領先基帶晶片市場,聯發科,三星位列其後,卻不見海思身影。
海思的發展狀態已經很明顯了,在晶片規則下,海思的出貨量多半都是靠庫存,一年過後,具體還剩多少庫儲存備,只有華為自己知道。
以華為目前最先進的麒麟9000來看,分別搭載至Mate40系列、MateX2、P50Pro手機中,這幾款華為高階旗艦手機採用麒麟9000處理器,出貨量估計也有幾十,上百萬以上,其中有些麒麟9000晶片還是“閹割版”,只支援4G網路。
未來華為還會有更多的手機要釋出,可晶片無法生產庫存遲早會見底。然而美國這時候恢復供貨,允許高通向華為出貨多款晶片,具體包括驍龍870,驍龍888等,當然這些都是4G版本的處理器。
這幾款晶片分別用在了Matepad11,P50普通版等平板,手機裝置方面。除此之外,美國也允許供應商向華為出貨汽車零部件晶片,為華為發展智慧汽車業務提供了保障。
美國逐漸恢復華為晶片供貨,這真的是件好事嗎?恐怕沒那麼簡單。
美國恢復出貨意味著什麼?
華為有龐大的晶片需求,自己的晶片無法生產,那麼就只剩採購這一個選擇了。高通成為了華為目前唯一通用晶片供應商,為什麼是高通,而不是聯發科,三星呢?
因為高通是美國企業,由此可見,美國恢復出貨有非常明顯的含義。比如限制對手發展,讓自家企業成為最大受益者。
在過去的歷史中,美國不止一次對國外領先的企業出手。而且每一次出手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家或者幾家美國企業受益,華為晶片被限必然會採購供應商晶片,美國只允許高通供貨,那麼華為只能選擇與高通合作。
透過限制對手發展,讓自家企業成為最大受益者。而且在供貨的同時還會增加條件,比如不提供5G網路服務,供應的晶片只能用4G。在對方看來,落後一個網路時代的技術,即便是5nm處理器,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高通自然是希望向華為提供完整版的5G晶片,可是規則擺在面前,高通也得遵從。
海思能走下去嗎?
華為海思的狀態其實是在意料之中的,只能設計不能生產是一大遺憾。但華為不可能什麼都做,專注發展晶片設計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還要做晶片製造,並達到世界頂級水準,恐怕還得發展幾十年。
問題在於海思能走下去嗎?關於這一點,華為多位高管已經給出了答案。
華為董事陳黎芳表示,海思部門不會進行任何重組或裁員的決定。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說過,對海思沒有盈利訴求,會一直養著這支隊伍。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直言,鼓勵海思繼續攀爬喜馬拉雅山,我們在山下種土豆,給爬山的人提供乾糧。
海思能走下去嗎?根據這幾位華為高管的言論,可以很明確地得知海思會一直髮展下去。一方面海思只需負責晶片設計即可,沒有盈利訴求。另一方面海思是華為重要的戰略組織架構,也是未來破繭重生的底牌。
總結
海思出貨量下降多少或許只是其次,重點在於華為沒有放棄海思。現如今華為能夠採購高通晶片,這總歸是件好事。只要能讓業務發展下去,不論美國有怎樣的目的,華為都將克服重重困難,大步向前。
對美國的晶片供貨你有什麼看法呢?
科技有趣味,帶你瞭解新鮮科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