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身體組織的理解的逐漸深入,許多基於生物理論的生物技術也發展起來。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人體器官移植技術日益成熟,並在醫學領域得到廣泛運用。這項技術被廣泛用於治療心臟、腎臟等器官出現問題的患者。按照常理來講,大腦也是人體的器官之一,運用通用的器官移植技術一定也能有效作用於大腦的移植,但是卻從來沒有人進行過移植大腦的手術。為什麼呢?其中一個核心爭論在於,大腦是人類身體和思維的指揮中心,移植大腦關係到我們該如何看待和應對被移植大腦後的人的關係。首先我們要弄明白,為什麼是大腦?從生物學的角度上說,大腦是全身的“司令部”,它感受著外部刺激,指導和控制著身體的一切活動,也是產生人類思維和情感的核心區域。換句話說,正是因為我們有著發達的大腦,我們才能夠被稱為人類。日常生活中,我們認為一個人區別於另一個人,首先是基於他的外貌。但是即使外貌相同,有的時候我們仍然會稱一個人“不再是他自己了”(你一定也經歷過這樣的時候);另一種情況是,即使外貌不同,我們也會認為一個人還是他自己——例如,如果一個人透過整容手術把自己的外表變成了另一個人,我們依然會認為他是原本的那個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不再以外貌區別一個人和另一個人,而是以性格和思維作為區分的標誌。因此,區別一個人和另一個人的標誌不僅僅在於外貌,而在於他的思想和性格。而大腦,正是思想和性格的源泉。正是因為大腦對一個人人格決定的重要性,所以大腦不能被輕易移植。接下來讓我們深入一步,如果大腦真的被移植了,那對於一個有著合成大腦的新人,我們應該認為他是誰?是他外表所表現的原本的那個人,還是他的大腦所代表的那個原本的身體已經死去的人?我認為這個人應該被當作他的大腦所代表的那個人看待。在著名的小說《哈利波特》中,反派頭子伏地魔換了許多具身體,卻依舊被當作是伏地魔他自己,因為他的“靈魂”本質沒有改變。可見根據一個人的思想和性格區分他與其他人這件事也被大部分人所認可。我們的文化常常告誡我們“不要以貌取人”,也是這個道理。為什麼我們會把思想和性格當作區別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根本標誌呢?因為我們把思想和性格當作一個人的人格所在。何謂人格?人格就是人之所以為人。它包含一個人的思想氣質和價值追求,是人超脫動物本能追求精神超越的原因,也是判斷人與人之間區別的標準,更是實現一個人的價值的所在。而塑造和決定我們的思想和性格的,正是我們的大腦。我們不把外貌當作區分一個人的根本標誌,因為外貌受大腦支配,他是可以被大腦改變的,所以外貌只能當作我們區別一個人的依據。我們的大腦進行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使我們產生了抽象的概念,並依靠理性去推理論證,使得我們能夠控制、利用和超越動物本能,以精神滿足為追求。也正是因為不同的思想和性格,我們才能區分你我,才能產生愛憎的情感。大腦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瞭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於我們不願意輕易移植大腦。也正是因為有了大腦,人類才得以被稱為是人。
sponsored links
你願意移植大腦嗎?
分類: 故事
時間: 202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