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淳藝
號稱四五百公里,實際二三百公里。“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不少新能源汽車廠商都打出了“超長續航”的廣告,但消費者購車後發現續航里程往往會縮水,有的只有標稱里程的一半,關於純電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打折問題的投訴早已屢見不鮮。
廣大消費者在選購新能源汽車時,都十分看重車的續航里程。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表現亮眼,產銷量突飛猛進,汽車廠商的“超長續航”宣傳起到了很大作用。然而,在官方宣稱的續航里程不斷增長的同時,關於虛標、不實的質疑也一直存在。
根據市場研究諮詢機構君迪和懂車帝的使用者調查顯示,半數以上受訪車主從未實際體驗到廠家告知的續航里程。對於不少車主來說,廠商描繪的“超長續航”只是“水中花,鏡中月”。甚至有車主總結出經驗,以廠商宣稱的續航里程為基數,“打七折”是平時的實際續航里程,“打五折”是冬季的續航里程。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1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新能源汽車相關投訴逐漸增多。其中,“續航里程縮水,特別是冬季低溫下續航折損快”是消費者投訴主要問題之一。今年3月,北京市消協釋出電動汽車低溫續航里程比較試驗,所測試的10款樣車,均存在低溫“掉電”續航里程“打折”的情況。
目前,新能源汽車廠商公佈的續航里程普遍使用NEDC(新歐洲迴圈測試)標準測試,測試結果是在相對理想的溫度、駕駛習慣等條件下取得的,屬於“理性化續航”。然而,車企在宣傳時往往對此避而不談,在網站、海報中,也只是用小字在邊緣角落進行解釋說明,消費者很難注意到。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效能、用途、有效期限等資訊,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理想化續航”,並不能真實反映新能源汽車的實際情況和使用者的實際體驗,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很容易給消費者帶來誤導。
去年2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釋出《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強制性國家標準(GB19578-2021)。其中,“2025年前,傳統能源乘用車、插電混合動力乘用車的試驗工況將由NEDC切換為WLTC”備受關注。相比NEDC來講,WLTC規格更高,測試方法更加複雜,也更接近實際駕駛油耗與續航里程。有關部門應儘快推廣WLTC工況測試,並將純電動新能源汽車納入其中,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客觀的續航里程資料。
廣大車企也要認識到,“理性化續航”與實際使用的巨大落差,會在無形中加劇消費者的“里程焦慮”,對廠商宣傳失去信任,對新能源汽車失去信心,不利於行業長遠發展。新能源汽車廠商一方面應該改進宣傳方式,明確告知消費者續航里程的相關情況;同時不妨與第三方機構合作,在不同路況、不同季節、不同駕駛情形下進行實際路測,公佈相關資料供消費者參考。雖然這些資料沒有“理性化續航”那麼好看,但是對消費者而言,這些資料更具參考意義。(張淳藝)
來源: 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