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水充沛,嶺南地區多潮溼,很多人都會覺得精神疲倦,身體困重,胃口欠佳,大便粘滯。很多廣東人都知道是溼氣太重了,那這些“溼”人應該注意什麼呢?來看看中醫專家怎麼說。
心情調適
春雷始鳴,人體肝陽之氣逐漸上升,肝氣活躍,陰相對不足,所以春季養生的重點是養肝,中醫認為“肝主疏洩”,所以大家應儘量避免情緒焦慮、暴躁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特別是肝火偏旺的人及熬夜一族,需謹記遠離菸酒,合理安排作息,多進食綠色葉菜。
春捂秋凍
清明時節晝夜溫差大,不宜過早脫掉禦寒的醫務,以免著涼。如要郊外踏青,儘量少在潮溼的地方逗留,要穿足衣服,注意不要讓頭面部、肩背部及四肢關節處直接受風,特別是有呼吸道基礎病的患者如慢阻肺、哮喘、支氣管炎等,要注意胸部、背部及頸部的保暖。
應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春季陽光相對溫和,可以多曬背,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均在背部走行,背部穴位多且集中,曬背可以有效的提升陽氣和驅散體內的寒邪及溼氣。
少酸多甘
清明氣候轉暖,忽冷忽熱,易發生感染性疾病,不宜過食“發物”,如春筍等。
廣東地區清明前後偏溼偏溫,養生以養肝養脾為主,春屬木,與肝相應,味屬酸,故在整個春季,食養的原則是少酸多甘。因為酸味是肝的本味,多酸則助長肝氣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疾病,而甘味是脾的本味,增加甘味可以增強脾氣,加強機體的防禦能力。
健脾祛溼的雲苓、薏米、砂仁,疏肝理氣的陳皮,清肝明目的菊花,健脾柔肝的谷芽等都是合時宜的食物。老年人及脾胃虛弱的人應注意少進食難以消化的食物,如粽子、肥肉、飲料等,以免影響臟腑的正常功能。
下面介紹兩款簡單食療給大家
黨參雲苓扇骨湯
材料:黨參20克,雲苓30克,炒白扁豆20克,薏苡仁20克,扇骨500克,生薑3片。
烹製方法:以上材料洗淨、浸泡後,放進燉盅,加水1500毫升,隔水燉2小時。
功效:健脾祛溼。
五指毛桃雞湯
材料:五指毛桃50克,枸杞20克,母雞1只,生薑3片。
烹製方法:以上材料洗淨,放進瓦煲,加水3000毫升,煲1.5小時。
功效:健脾養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