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穆斯林的葬禮》,總覺得心情是很沉重的。我想,讀這部小說,默默流淚的人不在少數。
這部小說以兩代人的愛情為線索展開。結構也很有特點,單數章節的題目一般都有一個“玉”字,描寫父輩的經歷;雙數章節的題目一般都有一個“月”字,描寫子女的經歷。但不管父輩還是子女,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愛情總帶著一絲的悲劇或者虐戀。但不管怎樣,都是充滿了矛盾的現實生活。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他們的經歷,我們應該恨誰呢?我們又應該同情誰呢?恨梁君璧吧,因為他對韓新月不冷不熱,而且脾氣很暴躁。但我們要知道,新月的生母是她的妹妹——梁冰玉,生父就是自己的丈夫,反而會讓我們開始同情她。恨梁冰玉吧,奪走了自己姐姐的丈夫,沒有盡到做母親的責任,但當我們看到她有家不能回,不能和自己的孩子相認時,也頓生同情。恨韓子奇吧,岳父讓他繼承了做玉的職業,而且把自己的絕活也傳給了他。但他竟然跟妻妹出現了婚外情,還有了孩子。但當我們看到在倫敦那個特定的戰爭環境,似乎覺得發生這些事情也是情有可原。
唯一讓我們覺得惋惜和遺憾的是韓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好多讀者認為這部小說是悲劇的,其實就是因為韓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新月的離世,讓我們讀者泣不成聲。說起悲劇,好多學者認為我們國家的文學作品沒有悲劇,充其量就是正劇,尤其古典文學,都是大團圓的結局。這其實有一定的根據。有人說,《竇娥冤》是悲劇,竇娥被冤而砍頭,竇娥的唱詞也體現了這一點,例如,那句有名的唱詞:“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還有竇娥立的三件誓言,全都應驗。但我們要知道,最終的結局是竇娥的父親替女兒報了仇。也許,這樣的結局,能更加迎合大家的口味。但似乎《穆斯林的葬禮》打破了這一點,在韓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描寫中,作者是以悲劇收場的。不過他們又是師生戀。總之,一切的一切都在矛盾中展開。也許,生活就這樣的不完美,這樣的不盡人意。
同時,這部小說,也讓我們瞭解到了回族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而且,霍達沒有做任何的藝術加工,跟現實中回族的習慣是一模一樣的。這種把真實的生活情景融入文學作品中,而且還相當成功,是需要很高的文學技巧的。還有一點,個人覺得也很成功。就是霍達借韓新月這一人物的活動,給我們展現了北京大學的校園文化風貌和那個年代的大學生活。就像我這個沒有去過北大的不知名的文化人而言,第一次感受到北大未名湖的美,就是作家霍達帶我觀賞的。我特別想去北大的未名湖畔走一走,拍個照,不過到目前還沒有實現。
經典,留給我們的是永恆。在現當代文學作品中,有兩部作品一直印在我的腦海中,它們分別是:《平凡的世界》和《穆斯林的葬禮》,不知大家有沒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