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就像土特產,是個人都會喜歡的。這就是所謂的根。一個無根的人大約是不喜歡方言的,因為有根的人,心裡是有故鄉的,那些鄉情鄉音中的鄉音就是方言。鄉音的另一個名詞就是:方言。
我覺得方言是鄉音,更是烙印。它可能讓我們遭遇尷尬和痛苦,但也可能讓我們感到親切,溫暖。這要看使用的人和使用的環境了。但無論如何,我們是無法逃避的,因為它就盤踞在每個人的心裡。像血液和心跳一樣。
兩千多年前,秦始皇在實現了大一統的王朝內推行“書同文”,中國的文字得以統一。文字雖然統一,但“十里不同音”,不同地區的人依然說著各自的方言。
清末,推行統一的語言提上日程。經過二十多年的討論、改進,融合了北京讀書音和南京音的國音確立。1932年5月,《國音常用字彙》正式公佈並出版。1949年以後的國語系統、普通話系統、華語系統,均源於該系統。1955年,現代標準漢語名稱由國語改稱普通話。1956年2月6日,開始在全國推廣普通話。
經過六十多年的推廣,普通話已經成為多數中國人的通用語。方言則更多的在老鄉之間使用。在有些家庭中,由於夫妻來自不同地方,因此,家庭語言也成為普通話。還有一些比較年輕的家庭,儘管父母在家說著方言,但兒女已經不再說方言了。
中國有八大方言。也有人把中國方言劃為九大方言、十大方言。其實,我們所說的“八大方言”、“九大方言”,甚至“十大方言”,都還只是國內的漢族方言,如果加上少數民族的語言,中國的方言還可以劃得更多、更細。
一、北方方言習慣上稱為“官話”。有東北官話、中原官話、西北官話、晉語、西南官話等。以北京話為代表,包括長江以北,鎮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帶,四川、雲南 、貴州和湖北、湖南兩省的西北部,廣西北部一帶,新疆大部分地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70 %以上。在這方言區內居住的何氏人,他們的語言自然屬於北方方言。而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臺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 ,其“母語”當屬北方方言。
二、吳方言吳方言被譽為“吳儂細語”,以蘇州話和上海話為代表。包括江蘇省長江以南、鎮江以東部份(鎮江不在內)浙江省 大部份。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8.4%左右。在這方言區內居住的何氏人,他們的語言自然屬於吳方言。而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臺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 ,其“母語”當屬吳方言。
三、湘方言以長沙話為代表,分佈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5%左 右。在這個方言區內居住的何氏人,他們的語言屬於湘方言。而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臺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 ,其“母語”當為湘方言。
四、贛方言以南昌話為代表,主要分佈在江西省(東部沿江地帶和南部除外)和湖北省東南一帶,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2.4%左右。此方言區內何氏人的語言屬於贛方言。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臺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 ,其“母語”當歸類為贛方言。
五、客家方言以廣東梅縣話為代表,主要分佈在廣東省東部、南部和北部,廣西東南部,福建省西部,江西省南部,及湖南、四川的少數地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4%左 右。客家語是中原古漢語的“活化石”,保留中原地區的許多古漢語詞語與常用詞一些詞語的發音特徵。臺灣省曾於1988年發生還我母語運動,後來逐步發展客語現代媒體,客語流行音樂的誕生和發展,公共生活領域語言服務的出現等,使客語得以在現代社會中繼續傳承,融入時代潮流。此方言區內何氏人的語言屬於客家方言。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臺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 ,其“母語”當為客家方言。
六、閩北方言以福州話為代表,分佈在福建省北部和臺灣省的一部分,南洋華僑也有一部分人說閩北方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1.2%左右。此方言區內何氏人的語言屬於閩北方言。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臺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 ,其“母語”當為閩北方言。
七、閩南方言以廈門話為代表,分佈在福建省南部,廣東省東部和海南省的一部分,以及臺灣省的大部分地區。南洋華僑也有不少人說閩南方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3%左右 .此方言區內何氏人的語言屬於閩南方言。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臺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 ,其“母語”當為閩南方言。
八、粵方言以廣州話為代表,分佈在廣東省大部分地區和廣西東南部。港、澳同胞和南洋及其他一些國家的華僑,大多數都說粵方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5%左右。至於新近發現的“平語方言”,多分佈於廣西一帶,其特點為是北方方言對南方方言地區侵蝕的產物!在這裡特別談談海南的方言。海南古往今來都是個“移民地區”,因而島上語言也深深地打上“移民”的烙印。可以說,海南島上的語言是中國八大方言的縮影。現在,海南島上住了幾代人漢族居民,除了通行“普通話”外,還通行十幾種方言(包括少數民族語言),如:海南話(閩南方言)、軍話(西南官話——北方方言)、 “艾話”(客家方言)、白話(粵方言)。此外,海南的漢族居民還有:儋州話(疑為粵方言變異)、邁話(疑為粵方言變異)、臨高話(疑為廣西壯語變異)、村話(語種不詳)。
“春運”被譽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週期性的人類大遷徙。在40天左右的時間裡,有30多億人次的人口流動。人員的超大規模流動,使得普通話成為人們最好的交流工具。
即使在老家,越來越多的方言特有詞彙也越來越不為人所知,越來越多的普通話詞彙,進入了方言體系。
方言在離我們逐漸遠去。“書同文”早已是中華文化的基礎。“語同音”,在多年以後,或許也將成為中華文化的標配。方言,則是曾經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