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時報》9月7日報道,印度前資訊與廣播部長泰瓦瑞,他給亞洲時代寫了一篇文章。文章中稱,印度雖然也是世界上的稀土大國,但是這些年一直在稀土產業領域被中國給壓著打,毫無還手之力,因此印度必須改變這種狀況,不惜一切代價。
泰瓦瑞表示,印度稀土在2020年的開採量僅有3000噸,別說和中國14萬噸相比,連美國3.8萬噸都遠遠不及,並且,以目前印度實際情況,十分缺乏對稀土的深加工能力。全球稀土供應鏈已經幾乎都被中國掌控,而印度雖然國內稀土蘊藏量排名全球第5,卻幾乎無法在稀土出口上獲得較大的收益。
印度前哨網站也對於這一情況做出了相關報道,全球稀土供應量的90%被中國所佔據,即便是稀土儲量也頗為豐厚的美國,也因為開採難度大,以及稀土本身的品質問題,在製造隱形戰機、精確制導導彈、軍用晶片、雷達等重要武器裝備的生產,也需要從中國大量的採購稀土,因此在美國開啟了對中國的貿易戰之後,中國方面也用稀土出口作出限制的方式,對於美國進行反制。
印度媒體認為,以如今的這種情況,正是印度大力發展自身稀土產業的契機,美國方面正在尋求建立一套新的全球稀土產業鏈,並且已經開始和多個亞太以及歐洲的盟友國家進行合作研究。日本《每日新聞》在3月14日發表了,題為《四方機制圍繞中國形成脆弱的團結》的文章稱,為減輕對中國的稀土依賴,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四國領導人,在12日召開的線上峰會上明確相關應對中國的計劃。
但路透社曾指出,中國的稀土加工能力是全世界其他國家總和的5倍。若美國要達到中國稀土加工的水平,必須花上好幾年的時間建造稀土加工廠。雖然美國稀土資源豐富,但其勞動力成本和能源生產等成本較高。而中國在控制成本、稀土生產能力方面擁有優勢。全球大宗商品諮詢機構阿格斯更是直戳歐美國家稀土痛點,他在評價北美三家公司擬從礦物“廢料”獨居石中提煉稀土一事時說,“數十年來,歐美首個稀土供應鏈剛剛起步。”
據英國天空新聞網報道,歐洲國家此前也曾考慮過幫助印度建立稀土產業鏈的設想,但一個客觀問題擺在了印度以及各國面前,那便是印度的稀土主產區,實際上是頗有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而更加嚴重的是,由於印度自2017年以來,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實行高壓統治,導致當地的人權問題和當地的治安狀況非常糟糕。
美聯社方面也特別指出,如果印度採用以稀土原礦的方式進行出口,那麼最終很有可能變成印度的出口物件還將是中國,在經過中國稀土產業鏈的加工後向世界各地出口,這樣的局面對於印度來說是最為有利,倘若形成這樣的局面美國方面是絕對不能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