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聖城中學幼兒園教學樓前有個生態自然園,園子里長滿了花草樹木,既有棗樹、海棠、核桃、李子等果樹,也有楸樹、五角楓、銀杏樹等觀賞樹。廊架上種著吊瓜、葫蘆,田畦中長著胡蘿蔔、木耳菜、韭菜等蔬菜,水池中有殘敗的荷葉,水中養著小魚和泥鰍。
“花草樹木,都是我們的教學資源。我們幼兒園以‘讓成長有滋有味’為辦園宗旨,培養健康、活潑、有禮儀的孩子,不斷開發我們自己的生態遊戲園本課程。”聖城中學幼兒園園長宋珊說,在這裡哪怕是一株狗尾草都是我們的一個課程資源。
走在生態自然園,處處能感受到幼兒教育的故事。該園創設了良好的幼兒環境,讓孩子們瞭解動植物的變化,感受和欣賞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美。現在,園子中生長旺盛的木耳菜,有著肥肥的葉片。老師帶著小朋友摘了葉片,把木耳菜的葉脈印在紙上,做成好看的圖案。
看著自己的作品,孩子們常常興奮地大呼小叫。吊瓜發芽成長,小朋友看一看,量一量,問一問,摸一摸。等吊瓜成熟了,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摘下後或蒸著吃或做成南瓜饅頭。長期在生態自然園玩耍,聖城中學幼兒園中班的小朋友認識了芋頭,藕,芹菜,還知道了荷葉與毛芋頭葉子的不同,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吃葉子,哪些植物可以吃根,哪些可以吃莖。種植20多種蔬菜的菜園,被孩子們命名為魔法菜園。這個名字,就是全園徵集,孩子們投票產生的,“種子種在地裡,生根、發芽、結出果子,就像變魔法一樣”是孩子對“魔法菜園”的解讀,靈感來源於繪本《一園蔬菜成了精》。宋珊說,孩子們在種芝麻的時候,觀察它的生長,感受了“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含義,知道了為什麼人們結婚的時候會用芝麻。九月份孩子們在收穫花生的時候,天氣很熱,孩子們出了好多汗,有個小男孩子順口就來了一句“真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啊”。孩子們收穫的毛芋頭是用做叫花雞的方法做出來吃的。
有生態自然園得益於新的幼兒園建設。新園在2019年9月啟用。原來的幼兒園始建於2005年,原幼兒園建築面積2800餘平米,當時在園幼兒多達700人,辦園條件較差,目前這所新園由壽光市政府投資3640萬元建成。新幼兒園佔地面積是15.2畝,建築面積9779.8平方米。目前,幼兒園教師105人,在園幼兒1246人。
“今年由於疫情原因,在學校資金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我們仍舊投資了50餘萬元,增添了室內外的各種玩具,為幼兒創設了很好的遊戲環境。”宋珊說。現在的聖城中學幼兒園有童真樓、樂善樓、和美樓三座教學樓,這三座樓的名字蘊含著真、善、美的豐富含義。
和美樓是集大班級部、活動場館、辦公區一體的綜合樓,這是大班的活動室,睡眠室和活動室一體。每個班均設有操作區、建構區、益智區、種植角、表演區、圖書區等多個幼兒自主活動區域。在種植角,小朋友在塑膠袋中種植了生薑、花生,在箱子中種植了麥苗。在透明塑膠袋中可以觀察根系的發育。在種植麥苗中,小朋友發現,不見光的麥苗是黃色的,見光一兩個小時候就變綠了。老師們發現,孩子們喜歡來這裡,看到自己種的東西長得怎麼樣,感受到生命的成長。為了實現高質量教學的目標,聖城中學幼兒園每班配備三教一保,採取分組小班化教學的方式,充分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的發展狀態,來確保幼兒園的保教質量。
在生活館中,聖城中學幼兒園為孩子提供真實的工具和真實的食材,從魔法菜園裡收穫的土豆、南瓜,可以在這裡變成各種美食。在製作出美食後還可以一起分享美食。“我們為幼兒創造種植園、藝術創造區、沙水區、建構區、繪本館等多種環境資源,吸引孩子參與多種活動,讓每個孩子透過自己喜歡的方式獲得學習與發展,讓孩子的成長真正變的有滋有味,讓環境和活動來訴說老師們對孩子的用心。一草一木參與教育,一景一物引導教育,不斷提高我們的課程資源的廣度和深度,是我們未來不斷追尋的理想教育狀態。”這是聖城中學幼兒園全體教師的教育信念。(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石如寬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