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碧桂園服務線上召開了2021年業績會。
這場業績會開始之前,很多疑問都聚向於“碧桂園服務還能救幾家?”,這是這家物企過去一年最引人關注的動作,也是市場最大的好奇。
過去一年,融資端收緊,房企資金鍊承壓,出售資產“斷臂求生”變得頻繁,“物企第一股”碧桂園服務在這輪併購潮中繼續扮演“白衣騎士”角色,憑藉一己之力馳援了多家物企,既有藍光嘉寶、富力物業、鄰里樂這樣的大型標的,也不乏貴州宏泰、湖南天環這樣的蠅型物企。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1年碧桂園服務的併購物件達到30家,交易作價從160萬元到100億元間不等,業務範圍涉及住宅、商業、商寫、生活服務、資產管理等多元板塊。
頻繁併購的背後是碧桂園服務規模端的擴張,公司此前表態2025年將實現千億營收,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碧桂園服務需要達成每年約50%的複合增速,單純依靠投招標與來自關聯公司的內生增長很難實現,需要收併購的助力。同時,接盤的底氣也離不開公司資金端的充裕,2020年底碧桂園服務在手貨幣資金總額高達153.4億元。
進入2022年,這份名單還在加長……
市場好奇,陣痛持續下碧桂園服務還能救多久?幫多少?業績會上這家物企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2021年,碧桂園服務實現收入288.43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156億元,上漲84.9%。
行業動盪之際,碧桂園服務依然在按照既定的2025年營收破千億目標前行,執行董事兼總裁李長江表示,過去一年公司沒有因為股價變化去調整五年的戰略目標。
從收入來源來看,雖然物管收入仍然是核心業務,但佔比下降到47.8%。52.2%的非物管收入裡,城市服務業務增速顯著,上升10個百分點至15.7%;社群增值服務、非業主增值服務和三供一業物管分別佔比11.5%、9.3%和8.7%。
為了體現對城市服務業務的重視,2021年末碧桂園服務將城市服務單獨實行公司化運營。管理層在會上表示,城市服務接下來會聚焦市政公共服務、空間運營、產業園區、城市空間和後勤服務這5個核心賽道。
報告期內,碧桂園服務毛利約為88.64億元,同比增長約67.3%,毛利率30.7%,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碧桂園服務稱“這一波動主要是由於毛利率低的城市服務比重上升,以及疫情社保減免政策取消的影響造成毛利率下降”。淨利方面,2021年碧桂園服務實現43.5億元,同比增長約56.4%;歸母淨利40.33億元,增幅50.2%。
收併購的發力也助力了碧桂園服務規模的增長。
2021年碧桂園服務中來自三方管理面積達到4.19億平方米,佔比由27%升至55%。與此同時,2021年碧桂園服務與母公司碧桂園的持續關聯交易收入佔比由去年的17%下降至7%。
截至2021年底,除“三供一業”(根據國有企業分拆改制方案提供水、電、暖供應及物業管理服務)業務外,碧桂園服務的在管面積約為7.66億平方米,相較2020年底的約3.77億平方米,增幅約102.9%;加上6.7億平方米儲備面積,合約管理面積達到14.4億平方米。
財務方面,截至去年底碧桂園服務銀行存款和現金總額(包括受限制銀行存款)約117.56億元,相較去年減少了37億元,負債率繼續下降5.6個百分點至42.6%,流動資產淨值約為64.1億元,流動比1.3倍。
對於今年在收併購領域的規劃,首席財務官黃鵬在業績會上表示,大規模收併購、追求規模和合約的時代已經過去,接下來重點是補短板。
黃鵬補充道,今年一季度碧桂園服務做了三四個收併購專案,除了中梁百悅智佳外還有一些小的生活服務專案等,“今年收併購具體的金額規劃相較以往會少一些,我們不會追求絕對的量,但如果有合適的機遇也會抓住”。
李長江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與過去相比,2022年收併購的形勢、單個專案的規模以及業務的完整性都會有所不同。“今年收併購不僅僅是住宅物業專案,可能會延伸到增值服務領域”。
他重申了碧桂園服務的收併購評判標準,“無論地產形勢如何變化,所有企業在收併購時一定強調的是標的物質量,包括所處區位、平均管理費單價、團隊能力、業務開展情況,甚至大股東的性格等。”
記者 孫婉秋
編輯 左宇
- 直擊業績會|美的置業:沒有美元債,反對抽脂減肥式去槓桿
- 135億!上海地產聯合體拿下黃浦“巨無霸”商辦地
- 直擊業績會|龍湖的生意邏輯
- 年報季裡,部分房企“缺席”了
- 直擊業績會|旭輝的權益比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