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劉羽,男,1956年5月出生,福州大學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主要研究礦物學、晶體化學及其在地質、材料和環境工程中的應用等。承擔過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專案,發表學術論文190餘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6項、省級科技獎勵3項。擔任福州大學紫金礦業學院院長9年,打造出校企合作的新型教育教學改革模式—“紫金模式”,形成良好示範效應。
心繫母校 知命之年去創業
2007年,劉羽51歲,這一年他謝絕了親友的規勸及湖北省委組織部的挽留,義無反顧地回到母校福州大學,參與籌辦福州大學紫金礦業學院。為什麼來?為什麼走?成了劉羽經常要回答的問題。
多年的高校管理經歷,讓他清楚地意識到,高校的工程型人才培養已走進了一個僵局,而紫金學院的校企聯合辦學模式無疑是打破僵局的一種積極嘗試。選擇回到福州大學,劉羽還有自己的理由,“在外面,只是在做事業,而在這裡我找到了歸屬感,在這個年齡的我看來,能夠為家鄉發揮餘熱,是件幸福的事情。”五十而知天命。劉羽坦言,“紫金學院當時缺像我這樣的人,而武漢不缺我。”
就這樣,帶著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帶著打破工程教育僵局的信念,劉羽來到了福大紫金礦業學院擔任院長。
“開疆闢土” 紫金模式終築成
紫金礦業學院於劉羽來說,就像自己的孩子,每前進一步,都凝聚了太多的心血。學院籌建初期,受到辦學條件的限制,困難重重。他在臨時辦公室裡,編制完成了地質專業的教學計劃,編寫、審定了《結晶學與礦物學》等六門課程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收集並選定了主要教材、教學參考書,先後制定完成了實驗室建設有關基礎文件資料,併購置和整理了一批礦物、岩石標本,為確保教學實驗的進行,作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建院初期,學院的每名老師都是他親自招進來的。除了專業素質,他最關注的是老師有沒有事業心,有沒有一起建設紫金的強烈願望。所以每次面談,有一個問題,劉羽一定會問,那就是:為什麼要來紫金?你怎麼理解紫金?他希望老師們能和他一樣把紫金學院放在心上,為它毫無怨悔地付出和努力。
上杭教學基地初用的時候,沒有空調,炎熱的夏天,綜合樓西206室就靠著一桶水一桶水地潑灑來降溫。劉羽與團隊教師一起躺在水泥地的草蓆上,在風扇聲、蚊子聲的伴奏下,度過了許多難熬的夏夜。就像與之一同奮鬥的王少懷教授所說:“劉羽院長是紫金模式的設計師、領頭人和踐行者,是把論文寫在學院這塊土地上的真學者、真領導。”
擔任院長的9年間,劉羽沒有一刻停止對工程型人才培養改革的探索。為了拓寬學生的就業面、瞭解將來企業的用人需求,劉羽利用暑假的時間帶領團隊,深入礦區、聯絡地質大隊、企業,足跡遍佈了福建的山山水水。
9年裡,這所學院走出了一條校企合作辦學的新路子,創立了一種全新的高等工科教育辦學模式——紫金模式。其獨特高效的校企共同體、100%的高就業率、校企文化的良性對接等一系列成果,引起了全國高等工科教育學界乃至整個教育界的廣泛關注。
“我們的‘紫金模式’先於卓越計劃實施,但是卻與卓越計劃高度吻合,這說明我們的紫金模式是符合工科教育改革的方向的。” 劉羽如是說,“我相信紫金模式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把這條路走下去。”
春蠶吐絲 傾囊相授傳桃李
2018年,“紫金模式”獲評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這對劉羽而言,更多的是對紫金團隊的肯定。
2016年6月,由於年齡原因卸任紫金礦業學院院長職務後,劉羽只有一句話:“發揮餘熱,在院長位置上做好院長,在教授位置上做好教授。”在紫金學院五樓的地礦博物館,每天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劉羽帶領紫金團隊繼續進行實驗室的建設,直到2020年5月正式退休。
“在紫金學院,有許多年輕教師都是我的弟子”,劉羽自豪地說。學院老師們的名字他如數家珍,對劉羽來說,沒有什麼比培養優秀的學生更重要,沒有什麼比手把手地帶年輕教師,將他們培養成才更重要。正是如此,劉羽成為了學生和老師心目中最帥的“男神”和“羽哥”。十幾年來,學生評價和教學督導評價的成績他都是優秀,2011年,他還被評為“福建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廳新聞中心
來源: 福建教育微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