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亞骨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羅治文博士告訴您:最傷胃的七個壞習慣就在我們身邊,希望大家瞭解後能夠丟掉壞習慣,擁有一個健康的胃。
容易引起反應遲鈍,工作效率低:人早晨起床後,血糖水平會下降。這時如果不進餐或進食低質餐飲,體內就沒有足夠的血糖可供消耗,人體會感到倦怠、疲勞、暴躁、易怒,思維無法集中,精神不振,頭暈眼花等不適,影響人們的工作和學習。有的人習慣不吃早餐,其實,早餐能提供全天三分之一的能量和營養素的需要,保證充足的血糖供應。如果不吃早餐,會導致全天能量和營養素的不足。有的人要加班,不按時吃晚餐,或者晚餐吃的過飽,都會容易讓自己得胃病,並且體質變得虛弱,比較容易生病。
容易發胖:如果每天不吃早餐只會使中餐、晚餐吃得更多,就容易發胖。
誘發便秘:若不吃早餐成習慣,就可造成胃結腸反射作用失調,而產生便秘。
十二指腸潰瘍:不吃早餐,胃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胃酸沒有食物去中和,就會因過多的胃酸而導致十二指腸潰瘍。
滋生營養不良:人體所需的營養素都分佈在一日三餐的食物中,若不吃早餐營養會不足,很難透過吃午餐或晚餐把營養補回來,嚴重時還會造成營養缺乏症,如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等。
促使膽囊結石:若長期不吃早餐,膽酸分泌減少,體內膽固醇過高時,更易在膽囊內瀦留、沉澱而形成結石。
慢性胃病:晚餐吃的過飽或者過晚,不僅會影響睡眠、導致肥胖,還會迫使胃腸道處在超負荷的“緊張工作” 中,胃液分泌過量會破壞胃黏膜,長期如此,就會導致糜爛、潰瘍等疾病。
02、吃完飯就睡覺
很多人習慣午飯後便睡,而這時胃剛被食物充滿,會使大腦的血液流向胃部,由於血壓降低,大腦的供氧量也隨之減少,造成飯後極度疲倦,易引起心口灼熱及消化不良,還會發胖。如果血液原已有供應不足的情況,飯後倒下便睡,這種靜止不動的狀態,極易招致中風。所以,午睡前最好活動10分鐘左右,以利於食物消化。
胃食管反流:吃完飯倒頭就睡,賁門會鬆弛,胃內食物會反流入食管,甚至到咽部,引起反流性食道炎,甚至慢性咽炎、哮喘等。
03、常吃冷食、冷飲和刺激性食物
冰棒、雪糕雖能消熱解暑、止渴提神,但過量的食入冰棒、雪糕可損傷胃黏膜,而經常性的冷刺激,又可使胃黏膜血管收縮,胃液分泌減少,引起食慾下降和消化不良,時間久了還會得胃病。
羅治文博士強調: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吃川菜,尤其在晚飯時吃一頓辣覺得很痛快,但是在攝入辛辣食物的過程中,交感神經會被刺激,始終處在興奮的狀態,持續的神經興奮,加上工作過程中神經的緊張,最容易引起神經性頭痛。
對於經常加班的人來說,除了辣椒以外,對神經能構成強烈刺激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也最好儘可能減少攝入。
04、常以零食飽腹
生活中的“零食族”大部分是孩子和中青年女性,買零食通常首先考慮是否好吃,卻很少關注質量和衛生問題。不合格零食中含有的有害成分、超標的新增劑、防腐劑都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傷害。特別是色彩鮮豔的食物,大多會有色素新增,會引起腹瀉等,甚至會有致癌作用。
05、不良情緒、壓力威脅胃健康
胃也是有感情的器官,當一個人處在緊張、煩惱或憤怒時,這些不良情緒就會影響胃的分泌、運動、消化等功能,久而久之就會誘發胃病。很多人犯胃病,都與恐懼、鬱悶、壓力等負面情緒有關。
06、吃飯不專心
隨著手機的普及,很多人習慣吃飯時看手機,其實吃飯時看手機會引起胃部供血不足,使胃分泌功能失調,而胃酸過多、黏液減少就會使胃黏膜受到損害,也會使誤吸等意外發生率增加。
07、不潔飲食
有一種說法是,不乾不淨,吃了沒病,這肯定是錯誤的,不潔飲食,除了容易引起急性胃腸炎,還會使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明顯增加。幽門螺桿菌是許多慢性胃病發生、發展中的一種重要致病因子,大多是由於飲食不潔、相互傳染所致。幽門螺桿菌會寄生在胃及十二指腸的黏膜中,但患者的口腔和唾液中也存在這種細菌,因此分餐制可以降低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機率。尤其是家中有人患上胃潰瘍和胃炎時,分餐制就顯得更為重要。
【來源:中國網醫療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