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龍嘉的ADV踏板釋出(其內部型號稱XDV),我一時興起,統計了一下目前國內市售的ADV踏板車型,看到統計結果,心中油然而生一個時下的流行詞:“內卷”。
今天我就圍繞ADV踏板車市場的“內卷”議一議行業“內卷”這個事兒。
好了,我先通報一下我對目前國內ADV踏板車的兩個統計結果:
1、目前市售的ADV踏板車型總數達到了10款之多,分別是:
(1)本田X-ADV750,售價158900元
(2)大陽ADV150,售價15990元
(3)大陽ADV350,售價27990元
(4)力帆KPV150,售價13280元
(5)光陽賽艇S 350,售價36800元
(6)光陽Racing X150,售價18800元
(7)佈雷斯通極宙150,售價12980元
(8)三陽HUSKY150,售價23800元
(9)龍嘉XDV250SI,售價22980元
(10)阿普利亞SR GT200,售價29900元
2、據稱今年還會陸續有4款ADV踏板車型上市,分別是:
(1)賽科龍RT2
(2)光陽S250
(3)力刻 戈壁150
(4)QJ150T
綜上,可以看出目前ADV踏板車型總數已經達到了14個之多(含將要上市的),而且這10多個車型均是在近兩三年時間內集中冒出來的。
2021年全行業摩托車(含電摩)產銷量號稱過2000萬輛,其中國內總量在600萬輛上下,與以往歷史資料相比,其實國內總量是明顯下滑的。
當然了,超過500萬輛的年度總量你也不能說這個規模就不行了,基礎體量還是擺在那裡的。
而其中踏板車(主要是以通路踏板車為主)的增長在近幾年非常明顯,大有佔據半壁江山之勢。
但問題來了,就我個人拍腦袋極其樂觀地胡亂估計,上述所有ADV踏板的目前市場年度總量,也就小几萬輛(可能還更少),頂天了!
那麼在相對小眾的非通路踏板車型裡更加小眾的ADV踏板車型,何以引得眾車廠爭相密集投入呢?
難道,ADV踏板車型也進入“內卷”階段嗎?
好了,暫把ADV踏板車型是否進入“內卷”這一話題放一邊,上個臺階,聊聊摩托車行業的內卷問題。
“內卷”是近幾年來中文網路上特別流行一個詞,一般用於形容某個領域中發生了過度的競爭,導致人們進入了互相傾軋、內耗的狀態。
典型的內卷現象包括高考,大學錄取的名額有限,家長又都希望孩子上好大學,大家只好沒日沒夜地備考,形成惡性競爭。
再比如說房價,世界其他地方的房子並沒有那麼貴,就是因為中國非得買房的人太多,把房價推到了離譜的程度。“內卷”這個詞如此流行,以至於現在只要看起來是讓人難受的競爭,就被稱為內卷:程式設計師 996 加個班,也叫內卷。
而“內卷”這個詞之所以能這麼流行,主要是“鍵盤俠 ”的功勞。這些活躍在網上的國師們認為人多空間小是中國最大的問題,必然導致內卷。
我要說的是,別聽這幫人胡說八道。這幫人辜負了“內卷”這麼一個好詞兒。“內卷”的本意,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是個很別緻的觀察,可惜被中國民間思想家給誤讀了。
“內卷”,英文叫 involution,最早的拉丁文寫法還是康德發明的,跟它對應的詞是 evolution,也就是演化。直觀地說,內卷就是“向內演化”。
“內卷”作為一種現象,最早美國人類學家亞歷山大·戈登威澤(Alexander Goldenweiser)從藝術角度提出來的。比如你看下面這張圖,這是紐西蘭毛利人的裝飾藝術。它的特點是特別精細,看起來相當複雜,有各種細微的層次。這可是手繪的,你一看就知道花了很多功夫。
但這個複雜是一種單調的複雜。精細倒是精細,但是精細得沒有太多意思。它就是幾種模式不斷地重複,沒有什麼創造力和多樣性。從事這門手藝的人,我們只能稱之為“匠人”,不能叫“藝術家”。因為精細,你會覺得挺厲害,這錢花的值,但是這種藝術其實沒有太多欣賞價值。對吧?
這就是內卷。向“內”演化,越來越精細越來越複雜,其實都是幾個固定模式的重複,沒有能跳出模式的創造力。哥特式建築藝術其實也是內卷 ——
乍一看很震撼,你們真是花了大功夫!越弄越複雜,每一個小地方都要精雕細刻,但是總是這麼幾下子。
簡單說,內卷是低水平的複雜化。
再舉個例子,微雕。正常的畫家都是用正常尺寸的紙筆作畫,不管是寫意還是寫實,你欣賞的是畫作內容的風格和意義 —— 而微雕,卻是形式的藝術。今天你能在鼻菸壺上寫首詩,明天我就要在核桃上刻一艘船,後天他就能在頭髮絲上寫一篇文章,完了大家都得拿放大鏡看……這是自己跟自己較勁。
精細真是越來越精細,但是你這裡只有時間花費和意志力消耗,沒有創造力,你這是低水平的複雜。
內卷的關鍵不在於有競爭,而在於“向內演化”,是精細化,是低水平的複雜。
內耗是危機,內卷卻是一種無聲的悲哀。
陷入內卷的人很可能樂在其中,都不覺得那是悲哀。
好了,上面我花這麼多筆墨來談論“內卷”,其實主要目的並不是證明我個人對摩托車行業是否存在“內卷”這一問題的主觀結論。而是想提醒大家(至少提醒車廠)要關注“內卷”這一現象。
上面所羅列的14款ADV踏板車型,除本田的X-ADV在排量、技術水準等方面遙遙領先其他所有13款車型外,國產的ADV踏板車型貌似就只有大陽的ADV產品還有一些諸如混動、TCS技術等核心技術差異。
其他大部分ADV踏板車型總體而言都是披著ADV外觀的傳統(技術)意義上的踏板車。
所以,我個人是認為摩托車行業發展到今天了,作為ADV踏板車這一細分市場領域,各車廠不僅要取ADV車型的外觀,更要走技術創新的路子。
否則,僅僅同一類車型,各個品牌將自家產品定位在與競品外觀的不同(最多再加一些配置的不同),那麼多少會讓人心生“內卷”的感覺。
當然了,把外觀和配置的不同作為一種競爭手段和產品創新的思路也是非常正常的,我們也不能就一杆子打死說其就是“內卷”。
但何時我們的國產ADV產品在技術上真正能做到與“ADV”(Adventure 探險車型)這個詞語相匹配,即:名符其實、車如其名。可能這才是作為車廠之間真正良性競爭、螺旋上升地創新與發展的長久之道。也才能真正避免行業內部的內耗。
內耗是迫在眉睫的危機,內卷是更長期的憂患。
內卷給我們的教訓是複雜不等於高階,更不等於先進。
不論是內卷還是內耗,真正的解決辦法都是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