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下,企業融資收緊、償債壓力加大,房地產行業經歷了一次次陣痛。
新年的鐘聲敲響,穩定市場情緒、修復品牌信心成為房企的首要任務,各家房企不約而同扛起了“保交付”大旗。
這只是第一步。
穿越週期的漫長路途中,“交付力”“產品力”頻頻被提到。在行業監管逐步完善的大環境下,要求房企在產品、社群、服務方面完善質量標準、提升客戶體驗。
不僅要按約交付,還要按質交付,對於行業的發展而言,未嘗不是一劑良藥。
倒逼房企注重產品力,提升專案品質,短期內能幫助企業樹立積極的公信力和口碑,提升銷售轉化,走出資金緊缺的狀態。長期來看,好的產品和服務,是房企堅守長期主義、行業良性迴圈的關鍵基礎。
今年“3.15”之際,網易房產聯合克而瑞共同發起《2022房企交付力調研》,從交付了解程度、交付關注點、交付滿意度等維度進行調研,深入洞察消費者的交房痛點。
一
購房時更關注開發商
當下願意選擇大品牌
此次交付力調研共覆蓋22個一、二、三線重點城市,超半數受訪者為首次置業,第二次購房者佔比16%。值得注意的是,14%的受訪者已經有4次及以上的置業經歷,購房經驗充足。
這群受訪者的年齡畫像中,80後(30-40歲)為中堅力量,佔比過五成,達54%;逐漸成為“社會人”的90後,購房力也在逐漸崛起,佔比近三成。
在受訪的購房者眼中,決定購房的首要因素依然是價格和區位,兩者重要程度並列第一,分別佔比近兩成。
其次考慮的是開發商實力,佔比達到16%。此前的資料顯示,從去年開始的客戶調研中,該因素從後三位逐步提升,此次進入前三的位置。
去年,行業融資持續收緊,許多開發商出現理財產品逾期、專案爛尾、延期交房等違約事件,其中不乏頭部房企,整個行業市場信心不斷下滑。
有購房需求的消費者開始更加關注開發商的資金流問題,包括債務情況、銷售情況等。不少相對穩健的房企在對外營銷中,也會將“綠檔房企”“銷售額高”“交付情況”等優勢作為宣傳賣點。
在購房者心中,開發商品牌實力就是交付的保障,知名度越高意味著開發質量與售後質量越有安全感。
七成購房者十分看重開發商的知名度,完全不看品牌的消費者僅佔4%,長期愛惜“羽毛”、品牌力深入人心的房企,在當前的樓市環境中顯然更勝一籌。
怎麼更好地判斷開發商的實力?購房者給出了這樣的答案,近三成的人認為建築質量最能體現開發商的實力,其次是產品設計、物業服務與財務穩健程度。房企要不斷最佳化”居住體驗”的硬指標,才能成為購房者眼中的“優等生”。
二
一線城市看重公共空間
二三線青睞園林景觀
對於購房者而言,買房子最怕兩件事,一是房子爛尾,二是質量太差。
近年來,地產行業交付糾紛事件井噴,小到牆體漏水、掉粉,大到收房只有毛坯、延期交付、配套建設為零。
尤其在去年,行業跌宕起伏,企業經營開發成本疊增,許多開發商為了保住自己的利潤,進行產品降配或直接更換次級品牌。
調研發現,受訪者在房子交付階段對工程問題的關注程度較高,31%的受訪者在交付階段曾遇到/害怕遇到質量問題,25%的受訪者曾遇到/害怕遇到降標減配問題。
網易房產X克而瑞《房企交付力調研報告》
不少購房者還未交房時就悄悄前往專案,就是為了更加隱蔽地瞭解工程真實的建設情況。
就購房主體而言,無論買了幾次,質量問題總是縈繞不散。此外,多次置業客戶對於降配減配更為擔憂,而首次置業客戶,更加關注交房的準時性。
區域方面,一線城市更具投資性,房子質量很重要,但是對於市場波動也十分關注,因此對規劃變動、房價縮水等外部因素更加敏感。
二、三線城市的購房者除了注重質量,更多考慮的是配置實現度、居住舒適度。
城市之間的關注差異也體現在對室內外空間的看重程度上。調研發現,受訪者最注重的是室內空間,再到公共空間、園林景觀、物業服務,最後則是社群設施和外立面。細分來看,一線城市的購房者十分看重公共空間,二三線城市則更需要優美的園林景觀。
另外,多次置業客戶對於服務和社群關注度高;首次置業者則專注於硬體交付內容。
三
加強預售資金監管、設立維權機構
購房者希望政策齊發力
當前,中國處於消費升級時代,年輕一代購房者對房屋的品質需求意識正在覺醒。
本次調研資料顯示,總體而言,70%受訪者對於自己房子的認可度達到八成以上,有10%表示完全符合預期、超出預期。
非知名房企交付滿意度有待提升,調研中,完全不符合預期的專案都來自於非知名房企。
室內空間方面,空間質量、裝修風格、室內人性化細節三項與多數客戶需求基本匹配,而針對智慧化設施、裝修用材品牌,近半數受訪者的預期滿意度偏低,都在五成左右。
社群空間方面,八成受訪者認為,綠化環境、公共空間、建築立面等硬體設施符合預期率達75%以上,但對物業,近五成的受訪者則表示沒有享受到預期內的服務。
對於企業而言,還需要把產品和居住服務做專做精,才能持續贏得消費者的心。
不過,想要構建起開發商與購房者之間信任的橋樑,並非易事。此前,多數開發商都會採取先收房、後驗房的方式,質量監管成了最後的“走過場”行為,購房者權益難以保障。
在調研中,有近36%受訪者認為,在房屋開發的過程中,透過透明的工程直播、工程師講解,可以提升交付安全感和滿意度,25%希望可以設立定期的工地開放日,讓自己獲得實地勘察的機會。
此外,一、二線城市的受訪者都表示,全力保交付,更要發揮政府的專項政策作用。
當下,針對頻發的交付問題,國內已經有一些城市出臺了可借鑑的措施。
去年,杭州、廈門等城市對土拍規則進行調整,“競品質”成為土拍市場的標配,該規則對地塊內住宅室內裝修標準、綠色建築等級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確要求。在拍地的環節設定了入場的門檻,對行業提升產品品質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另外則是用以確保專案竣工所需資金的預售資金監管制度。去年以來,針對房企的流動性危機,廣州、成都、重慶等地“因城施策”,對監管的細則進行調整,包括升級資金監管範圍、提高監管比例、提高支取節點要求等。
調研中,二、三線城市的購房者更希望所在城市的預售資金監管落到實處。
由於一線城市預售資金的監管相對嚴格,比起這項政策,42%的購房者更希望能有專門的官方維權渠道,確保投訴有門。
目前,上海、廣州、海南等地已經出臺了相應的新房維權檔案,包括採取預看房、購買質量保險等措施,從供需兩端改善交付難題。
黑鐵時代來臨,房企比拼的不再是速度,而是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