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網上也有很多明星或UP主分享各種減肥方法,如低碳飲食、運動等,但根據年齡、體質不同,適合每個人的減肥方法也不一樣,究竟哪些是適合我們的減肥方法呢?如何做好體重管理呢?
在9月16日播出的《名醫面對面》節目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科教處處長、碩士生導師何麗教授就“體重管理”這個話題進行了詳細的科普。
《名醫面對面》是由《中國經營報》和北京智金未來傳媒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推出的健康知識科普欄目,在今年新推出“健康中國合作伙伴計劃”中,透過邀請多家知名企業成為“健康合夥人”,從而充分發揮各自在專業內容和專家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為公眾提供覆蓋其生命全週期的高質量科普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本期《名醫面對面》戰略合作招商信諾人壽高淨值品牌“家和”。
肥胖增加患病風險
如何界定肥胖?肥胖是否越來越年輕化了?
什麼叫肥胖?何麗教授表示,體內脂肪堆積過多,達到影響健康、減少期望壽命和增加疾病風險的程度,就叫超重和肥胖。肥胖按中國標準應這樣計算:用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體重以公斤為單位,身高以米為單位,得出的數值即“體重指數”(BMI)。若數值在18.5~24之間,則體重正常;24~28之間,屬於超重;若大於28,就屬於肥胖了。
何麗教授強調,根據國家最新監測結果,截止到2020年12月,我國全體的居民超重肥胖的比例加起來是大於50%。其中,學齡兒童6~17歲是19%,男性53.7%,女性48.1%,這就導致了我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增高,如高血壓、糖尿病等。
肥胖與疾病的關係如何?
如果長期超重和肥胖,得各種疾病的風險不一樣。何麗教授舉例稱,比如糖尿病、膽囊疾病、血脂異常、胰島素抵抗、睡眠呼吸暫停,對於肥胖的人來說,得這些病的風險是正常人的3~4倍;而得冠心病、高血壓、骨關節病、高尿酸、痛風、脂肪肝的風險是正常人的2~3倍;做手術時,肥胖病人麻醉的併發症也比正常人高1~2倍。所以,一定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不要吸菸酗酒,多運動,才能避免超重肥胖,降低得各種慢性病的風險。
一些諸如“過勞肥”“易瘦體質”“易胖體質”是怎麼回事?
過勞容易肥胖,這跟焦慮有關。何麗教授表示,壓力會導致一部分人焦慮、失眠,體內新陳代謝紊亂,從而產生肥胖。此外,對於“易瘦體質”“易胖體質”的形成原因,遺傳因素可以佔到20%~40%。相關研究資料表明,若父母都肥胖,則孩子的肥胖率達70%~80%;若只有媽媽肥胖,孩子的肥胖率大概在40%。所以,這種體質跟遺傳有一定的關係,但不是絕對的。
健康飲食,科學管理體重
成年男性和女性一天需要攝入多少熱量的食物?
減肥成功的原理在於攝入的熱量要少於消耗的熱量。何麗教授強調,要吃動平衡,簡單來說就是透過身體活動來消耗,少吃多動,體重就會下降。一個標準人每天能量攝入2000千卡(千焦除以4.184),但根據年齡、體力活動不同數值也有所變化。
控制體重,要學會怎麼吃。何麗教授指出,飯前先喝湯再吃菜、吃肉,最後再吃主食,湯一定要少鹽,不能是濃湯。要養成定時、定量吃飯的習慣。此外,在選擇包裝食品時,選營養成分表上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含量高、鈉離子含量少的食物。一般來說,營養成分表都是4+1原則,即“1”是能量,表示100毫升或100克的食品,佔到一天所需能量的百分比。“4”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元素,前三個是提供能量的,而鈉元素表示鹽的含量,用鈉元素的毫克乘2.5即可。
不同的油成分也不同,對身體有何影響?
何麗教授表示,烹調油按是否有飽和鍵,以及飽和鍵的位置,可以分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較穩定,如豬油、牛油、羊油、椰子油、棕櫚油,一般這種油存放時間更長,常溫下會變成固體;單不飽和脂肪酸,又叫油酸,含量最高的是橄欖油和茶籽油,這種油的好處是對體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保護作用,能降低得冠心病的風險;多不飽和脂肪酸含有人體必需的兩種脂肪酸,如亞油酸和α-亞麻酸,亞油酸含量最高的是葵花籽油和紅花籽油,α-亞麻酸含量高的是亞麻籽油。何麗教授特別強調,每種油的好處不同,油一定要換著吃,才能達到均衡。
減肥瘦身要戒糖嗎?
何麗教授強調,戒糖指的是新增糖,如一些食品中只能帶來甜的口感和味道的糖,這些是人體並不需要的。但有些糖要減量,比如水果中含有的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等,每天人體攝入的能量佔比應在10%以下,不能超過50克,最好是控制在25克左右。
關於代餐粉減肥的問題,何麗教授指出,代餐包一般能量較低,偶爾可做一餐的替代,但也要吃別的食物,要注意營養均衡,碳水必不可少,一些新增糖類儘量少吃或不吃。
(編輯:裴雪飛 校對:彭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