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眾汽車集團大眾品牌在華零售市場銷售233.1萬輛新車(合資車型),其中,純電汽車共交付9.3萬輛,超過2020年4倍。作為傳統車企直面消費者的一線“戰場”,大眾汽車經銷商對進店客戶群的反饋最為敏感。在這個新品不斷推陳出新的時代,在智慧出行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當下,消費者對現在的大眾產品滿意嗎?他們如何看待新能源時代的大眾車型?
近日,筆者走進擁有26年大眾汽車經銷歷史的北京捷亞泰中興,和負責人谷亞雷先生一起,聊聊現在的大眾消費群特點、市場趨勢以及品牌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採訪人:網通社 霍弘偉
採訪時間:2022年3月30日
採訪地點:捷亞泰中興(大興)
人物簡介:谷亞雷,1996年從事汽車銷售工作;1996年-2000年在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2000年任職北京首家一汽-大眾4S店;2005年進口大眾4S店兩家店面總經理至2011年;此後,捷亞泰汽車集團總經理至今(主要經營品牌:一汽-大眾、上汽大眾)。26年,一直堅守大眾品牌,既是中國汽車經銷市場發展的參與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
同比去年,今年一季度業績表現如何?
“預計今年全年和去年差不多,但3月的表現和去年相比,差距比較大,不如去年。”
谷總介紹道,首先,受疫情影響,2020-2022這三年的狀態是不一樣的,防疫措施的轉變和調整、老百姓的消費觀念,都對零售市場產生了很大影響;其次,晶片荒,從去年開始到今年,因整個市場對晶片的需求量激增、晶片供貨商的供應明顯短缺,導致他們對不同品牌的供貨計劃進行調整,這中間勢必會有差別,所以不確定性增加;同時,廣大消費者的收入狀況隨著大環境發生了變化,“不穩定”的比例在增加,像網際網路大廠的裁員潮、一些受疫情衝擊導致基本停滯的行業(如旅遊業)的從業人員,明顯收緊了增換購車輛的計劃。
汽車是大件消費品,絕大多數品牌的產品算不上是投資品,所以在整個過程中,對消費產生了很大的抑制作用。上述這些,都是相對負面的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無法忽視的情況。
如果說正向和積極的方面,肯定是新能源車的表現,增量非常大。谷總認為是兩個原因:一是國家產業政策上,採用有效扶持和政策引導;其次,在油價不斷攀升的過程中,電車的實際使用成本,在賬面上是實實在在節省了開支,再加上一些“限號限行”的地區,會促使消費者的選擇進行轉型,今年的市場反饋尤為明顯。
新勢力調價浪潮,對傳統車企經銷商,有什麼影響或反應?
新勢力調價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原材料成本的上漲和補貼政策的下降,二者疊加導致新勢力車型的漲價潮。對於傳統車企,尤其是大眾現售的幾款電動車型(ID.3、ID.4、ID.6),變化並不大,至多是因補貼退坡而出現的小幅提價,就大眾品牌而言,目前還沒有出現因原材料漲價而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的情況。
這是規模效應的優勢,還是傳統車企生態鏈比較長,有些遲滯?
現在“蔚小理”,雖然現在業績營收還是虧損的,但它們成敗與否,取決於它的價格區間,消費者能不能接受。
谷總認為,傳統品牌盈利多少,重點其實不是主機廠的成本核算,而是取決於消費者對於你產品和品牌的認可度。
傳統汽車主機廠,它對於原材料成本變化所表現出來的敏感度,整體會低於這些新勢力企業,並不是說它們不敏感,而是它還有很多可以做資源平衡的手段。
但無論是誰,首先都要把銷量做上去,形成規模效應、攤低成本,這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規律。
現在到店看油車的消費者佔比多,還是轉投電車的佔比有明顯增加?
作為以一汽-大眾、上汽大眾為主營的經銷商,目前燃油車還是絕對的銷售主力。只是從去年3月開始,才有了ID.電動車,但選購傳統燃油車的消費者還是進店的絕對主力。
經過一年的時間,在第一批ID.車主的感召和影響下,以及這一年來,到店進行保養的燃油車車主,也開始關注和了解ID.產品了,這對於未來他們換購,會有積極的反饋和影響力。
作為經銷商,現在對電動車的產品定位和銷量預估,較一年前有了明顯不同的思維方式。
“去年,電車的客戶我們基本找不到,客戶進店看ID,總是和新勢力的產品做對標。現在看,那個時候想將新勢力的深層潛客轉化為我們的客戶,是不可能的。但那個時候,我們只能那麼去做,別無選擇。”谷總介紹道。
“去年3月上市,我有個客戶來了5次,他是家庭中標的,父子倆,父親出錢,買車給兒子用。父親(不到50歲)就傾向買ID,覺得整體都挺好,但兒子(25歲上下)的反饋是‘如果你買這個,你開,我不開’,你要給我錢買車,我就買小鵬,經過長時間父子的‘博弈’,最後還是沒有成為我們的客戶。”
“類似這樣的情況,去年比比皆是。”谷總很坦率的講,“全新品牌、VW品牌完全沒有溢價的能力,這和燃油車的處境截然不同。”
但今年,客戶營銷策略有變化了。
作為正在轉型的老牌經銷商,他不再找Tesla、“蔚小理”的潛客,而是重點找對大眾品牌認可、對價效比認可、不追求獵奇心、比較務實的那部分客群。
“這個月(3月)北京2家店的電車銷量可以達到90臺,這個資料在去年想都不敢想。去年單月能賣15臺,就是非常理想的業績了。”
但燃油車方面,大眾的市佔率正在下滑。
未來大眾在新能源宣傳的突破點是什麼?傳統油車的消費群體特點變化是什麼?
“原來國產品牌叫價效比,現在大眾品牌的電動車,完全可以講‘價效比’。就像現在,新勢力一個月可以漲3次價,而我們的價格卻非常穩定,由此就可以凸顯出大眾ID.品牌足夠強的價效比。”
“它雖然沒有特別大尺寸的螢幕、沒辦法在車上打電子遊戲、追劇,但如果以汽車為主體,從使用的角度(節能、成本、駕乘感受等方面),比燃油車好太多了。再加上價格的穩定和務實,未來是一定有機會超越那些品牌的。這些是它最厚重、最堅實的特質。”谷總非常自豪的表示。
強烈獵奇心和有錢人,不是這個品牌的主流人群,中產階級是它的最大客群。谷總認為,沿用“價效比”來做大眾和品牌宣傳,對它(ID.家族系列產品)還有很廣的市場延展。
大眾最忠實的客戶群畫像?
年齡偏長(35歲以上),有比較深閱歷的那部分人。但隨著新產品不斷的推出,比如新朗逸、高爾夫8、新CC,還是可以吸引一部分年輕消費者的。這幾款產品的設計感非常足,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很大。
北京地區大眾銷量最好的產品?
在全國範圍內,朗逸是大眾品牌絕對的銷量冠軍,但在捷亞泰集團銷量榜單中,帕薩特和邁騰保有量非常高,深受消費者的認可,比例可以達到30%。
作為經銷商,如何看待大眾未來的發展?
“作為傳統車企,大眾的轉型還是走在了德系眾車企的前列,MEB平臺、PPE平臺為它隨後的發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儘管大眾有它的堅守,但在智慧化方面,中國消費者對於這方面的需求,還是加速了它的革新速度。”
大眾的製造工藝,是它的絕對優勢。不過,對於新能源產品的規劃,不能簡單理解為只是電動車,它還要兼顧智慧互聯、智慧駕駛的要求,這對大眾來說是一個挑戰。
谷總預測,如果今年疫情整體呈現平穩的狀態,大眾全年電車銷量超過18萬臺,應該問題不大,而且這還只是針對目前幾款產品(ID.4系列、ID.6系列和ID.3)的陣容預估。
寫在最後:
在剛剛過去的3月,大眾汽車集團公佈了2021財報,受到全球晶片供應短缺的影響,大眾集團全球銷量同比下降6.3%,但銷售收入同比增加了12%,營業銷售回報率提高至8%,資料的背後說明了大眾汽車在提高利潤率、降低間接成本上,已經呈現出穩健的財務表現。
在全球汽車最大消費市場的中國,普通消費者對新品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接納度非常高,並不拘泥於某一種或某幾種型別的產品;與此同時,消費者對新品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尤其是設計美感、智慧科技配置的標準不斷增加。
新車銷售中重要一環的經銷商體系,在新能源浪潮的推動下,也在不斷變化革新,傳統4S店數量規模在不斷收縮,數字化服務、定製化服務比重不斷提升,城市展廳網點在陸續佈局。據谷總介紹,今年捷亞泰集團將在北京共鋪設4個城市展廳,在消費者休閒之餘,也能有更多機會看到大眾品牌的新品。
“傳統”與“新勢力”,原本就是相對的,相信未來的大眾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