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印兩國因邊境發生衝突,關係一度惡化。
1964年10月16日,在我國新疆羅布泊升起了一朵巨大的蘑菇雲,這也向全世界昭示著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試爆,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訊息傳到印度後,整個印度上下死氣沉沉,他們擔心中國會因此報復自己,就像當年美國對付日本那樣。
面對國家與民眾的消極情緒,一名被譽為“印度原子彈之父”的科學家向所有人承諾:“給我十八個月時間,一定會研究出原子彈,趕超中國!”
這句話可謂是震驚了全世界,畢竟蘇聯用了4年,中國用了5年......
18八個月研製出原子彈,這對軍事實力相對薄弱的印度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不過儘管如此,印度政府還是給予了他大力的支援,那麼最後結果又是怎樣的呢?
印度“原子彈之父”
這個口出狂言的“原子彈之父”名字叫霍米,1910年出生於印度孟買。
霍米從小就非常聰明好學,尤其是著迷於物理,上學期間參加過多次知識競賽並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他的父母都是成功的企業家,家庭條件非常優越,所以,別的小朋友還在玩泥巴的時候,霍米已經能夠解開初中生都解不開的試題了。
自身聰明好學再加上父母在學業上對他的支援,所以長大後有了前往英國留學的機會。
在那裡,霍米意識到一個國家要想強大就必須要有武器裝備,所以他選擇了核物理專業。
留學期間,霍米在原子能相關領域進行潛心研究,並在核物理領域有了一定的建樹。
1945年,學有所成的他帶著自信和多個光環回到了母國,成為了印度物理學領域內的名人。
回國後霍米創立了印度原子能機構,這也為日後印度研究核武器奠定了基礎。
後來印度人民靠著堅強不屈的意志獨立建國後,領導人尼赫魯對印度的未來抱有很大的期待。
他相信在自己的領導下,印度一定會越來越好。
但是那個時候印度雖然獨立了,但是整個國家的經濟狀況是非常落後的,對於霍米想要發展核武器的想法並沒有太大的重視。
尼赫魯認為,印度目前最需要的是把重心放在經濟上,畢竟只要經濟發達了我什麼都可以從別人那裡買來。
再加上印度天生樂觀的精神,印度政府覺得周邊國家不會對自己造成什麼實質性威脅。
不過儘管有這樣一個想法,對於霍米要研究原子彈一事,尼赫魯還是給予了一定的支援。
就這樣,霍米作為印度少有的物理方面的專家,再加上他創立的原子能機構是印度研究核武器的主要基地,所以霍米也就成了印度國寶級的人物,並獲得了“核武器之父”的稱號。
霍米也沒有讓印度失望,他對核武器的執著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讓印度真正強大起來。
上世紀五十年代,霍米代表印度參與了國際原子能機構會議,並且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能力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的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會議上擔任重要職位。
在會議上,霍米是核武器的支持者,呼籲各國研究核武器。
那時候在霍米的帶領下,印度核研究程序非常迅速,核反應堆和核電站相繼出現在印度的土地上,幾乎所有人都覺得印度研究出核武器指日可待,霍米也是全印度人的驕傲。
中國試爆原子彈,霍米口出狂言
1964年,我國新疆羅布泊地區升起一朵巨大的蘑菇雲,舉國歡慶,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有了核武器就不用再擔心受別國欺負了。
在中國開心的同時,作為曾和中國發生過矛盾的鄰國印度國民的臉上都泛起了愁容。
雖說中國對外宣稱研製核武器完全是為了自保,不會主動對別國使用核武器,但即使這樣,印度舉國上下也陷入恐慌之中。
他們覺得中國有了核武器之後一定會對自己施加報復。
在中國核武器試爆的第二天,《印度斯坦時報》稱:
“中國的原子彈是對印度的極度挑釁......但是理性要求我們的反應要符合國情。印度捲入核競賽對經濟發展極為不利,這將令毛澤東的陰謀得逞。”
之所以會有這個觀點,是因為中國核爆炸成功的時候,印度還正面臨著嚴重的糧食危機。
在中國核試驗前夕,印度國內對於糧食短缺的不滿導致議會就政府的信任問題進行投票。
剛上任的夏斯特里政府的執政地位岌岌可危,由於經濟問題引發的政治抗議在暗湧流動。
也就是說印度連吃飯都成問題了,如果執意研究核武器會對經濟造成更大的災難。
當時很多的人認為印度政府不應該把經濟放在發展核武器上面,更多的是要解決民眾的糧食問題。
這個時候,時任印度原子能委員會主任的霍米博士站了出來,向全印度發表了廣播講話,他覺得印度應該製造原子彈,他說:“印度唯一的防禦手段就是擁有核報復的能力。”
同時霍米也向印度國民提出製造原子彈並不需要什麼太大的經濟成本:“一個1000噸級的核爆炸只需要花費35萬美元;200噸級的核爆炸只需要60萬美元,儲存50枚原子彈的話費不到2100萬美元。”
分析完一系列的利弊之後,霍米更是口出狂言:“只要大家支援,我只需要十八個月就能研製出核武器!”
霍米的這番講話非常有感染力,在他的煽動下印度國內支援製造原子彈的呼聲此起彼伏,大家甚至已經不在乎糧食短缺的問題了,只要能造出原子彈不吃不喝也可以。
當時有些科學家指出霍米提供的這些資料並不可靠,認為他忽略了製造核反應堆的經濟成本,以及提純核武器原料的花費。
但是民眾根本就不在乎其他科學家的發聲,在他們眼中“核武器之父”霍米的這句話更讓他們有安全感。
霍米十八個月製造原子彈的豪情壯志一下子就震驚了整個世界,畢竟中國研製原子彈花了5年,蘇聯用了4年,美國用了6年......
你一個軍事不強、飯都要吃不起的印度竟然宣稱在十八個月之內就造出原子彈?這讓很多國家都感到無比地震驚!
不過霍米雖然向全世界放出了狂言,印度也在當年的11月份做出了發展用於和平目的的核爆炸裝置的決定。
但是事實上印度並不像霍米說的那樣“十八個月就能造出原子彈。”
無論是從經濟實力還是從核技術上面,印度距離成功進行核爆炸都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就像當時一位學者說的那樣:“一個乞丐,即使是手拿原子彈也不會成為國王。”
飛機失事霍米意外去世
但是既然狠話已經放出去了,就得兌現自己的諾言,不然自己的臉面何在?
奈何國力確實不夠強盛,霍米不得不另闢蹊徑,這時他想起了向美、蘇尋求幫助。
因為在中國核爆炸成功的當天,美國總統再次確認其在亞洲的防禦承諾:“亞洲國家在應付中國共產黨的侵略而求救時,美國樂意對其展開幫助,中國的核能力不會對美國產生影響。”
美國這個宣佈並沒有特別指出是針對印度,但是印度卻當了真,立即就升起了向美國尋求幫助的希望。
毫無疑問,對於印度的求助,美國並沒有給出積極回應。
之後印度又把求助物件放在了蘇聯、英國、法國身上,但均被拒絕。
在遭到了大國的拒絕之後,霍米只能獨自承擔起原子彈的研究任務。
眼看著跟印度人承諾的造出原子彈的期限已經快到了,霍米開始了緊張的研製過程。
本以為霍米的努力一定會得到相應的回報,但顯然天不遂人願,在努力期限到期還有三個月的時候,霍米出了意外。
1966年1月,日內瓦組織召開了一年一度的原子能會議,眼看著十八個月期限馬上就到了,霍米打算趁著這個機會再一次向有經驗的國家尋求幫助。
臨走的時候霍米依然是那副信誓旦旦的模樣,跟送行的官員們保證:“我這一次去肯定會帶著好訊息回來,等我!”
但他沒想到的是,他這一走就成了永別。
霍米當天乘坐的是“金城章嘉峰”號航班,起初飛機一切正常可飛到阿爾卑斯地帶時,飛機徑直撞上了阿爾卑斯最高峰—倫勃峰。
整架飛機117人,無一生還,舉國悲痛。
訊息傳到印度後,有人提出猜測說霍米出事是一場早有預謀的政治謀殺。
後來調查結果顯示這就是一場意外,是受天氣影響才造成了災難。
霍米博士意外死了之後,從此印度的核武器研製工作就開始一蹶不振。不過即使霍米不死,恐怕他也難以實現他十八個月研製出原子彈的諾言。
因為了解印度國防工業效率的都知道,印度一直秉承的裡面都是“只買不造。”
而霍米去世的原因是因為印度糟糕的航空業。
眾所周知“摔飛機”幾乎已經成了印度的傳統,據統計在印度墜毀的飛機已經超過1000架了,不管是從哪個國家購買的飛機,到印度這裡就只有一個歸宿——墜毀。
甚至有網友打趣道:“再這樣下去,恐怕就沒有國家敢賣給印度飛機了,這就等於是砸招牌。”
而這一次,他們的原子彈之父也是死在了飛機失事上。
從那之後,一直到1974年,印度在進行了“佛祖的微笑”核爆實驗。
但印度好不容易進行的核爆卻遭到了美蘇兩大陣營的聯手抵制。甚至還撤走了對印度的專家和裝置支援。
從那之後,印度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敢在進行過核試驗。
一直到1988年,印度才得以再次進行核試驗,並公開宣稱擁有了核武器。但是他的宣言並沒有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