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清宮劇《戲說乾隆》的編劇到底有多牛?
單憑一場戲的臺詞就直接給跪了!
一部劇、一場戲、一句詞兒,
夠人足足記上30年,
試問如今的華語編劇圈子裡,
哪兒還尋得著這份才情洋溢?
猶記得在第一部《江南除霸》單元中,四爺一行人微服私訪來到蘇州名店紅袖招,卻遭到背景強大的老闆娘古香雲的一番戲耍刁難。
整場戲妙語連珠,除了各類掌故的信手拈來令人大開眼界之外,末尾那句“客大欺店,店大欺客,奴大欺主,主大欺奴”,更是令人心領神會,經久難忘。
賈六:這什麼爛店嘛!沒有人招呼,茶都沒有。
古香雲:貴客要茶嗎?
賈六:當然要了,我們口渴。
古香雲:茶,有的。陸羽《茶經》前三卷、續三卷。你們要哪一種啊?
四爺:怎麼個喝法?
古香雲:宜興陽羨茶、武夷建寧茶、小盆水芽茶、嫩的雨前茶、老的北苑茶。至於野茶、香片、毛尖、雀舌、烏龍、鐵觀音咱們這兒是不賣的。
四爺:真難。解渴就好。
古香雲:用什麼水呢?
眾人:水?
古香雲:對呀,潭水、河水、井水、泉水,還有雨水呢。
寶柱:水還這麼多名堂啊?
古香雲:哎喲!話不是這麼說呀。潭水性苦,河水性鹹,井水生津,泉水去痰。
至於雨水嘛,那可就更講究了,春雨為蘭,夏雨為荷,秋雨為桂,冬雨為梅。
四爺:是水就好了,你把我們考住了。
曹先生:哎,對了,來點兒菜吧。
古香雲:菜呀,有哇。唐朝段文昌的《食經》十五卷隨便你們點哪。
四爺:沒看過這本書啊。
春喜:我們可是吃過御膳房的哦。
古香雲:御膳房啊可是虛有其名吶,廚房做菜的時候,那些個鼻涕汗水都流在菜裡頭了。不比我們吶,那切蔥的都還得要學上個三年才能上案子呢。
曹先生:雞魚肉蛋,隨便來一點你們拿手的就好了。
古香雲:喔,拿手的,有。不過今兒個十五,沒有雞魚肉蛋,只有“漁父三鮮”。
四爺:好好好,就“漁父三鮮”吧,弄條魚。
古香雲:哎,我可是告訴您哦,這“漁父三鮮”是菱角、蓮子、藕,這可是“雅菜”喲。
四爺:螃蟹也該是“漁父三鮮”吧。
古香雲:哎呀, 螃蟹呀。吃螃蟹那可是紅袖招的名件呀。“三十團臍不用尖,老糟斤半半斤鹽。好醋半斤斤半酒,入朝直吃到明年”。
曹先生:好!
古香雲:“五糟六茄鹽十七,一碗河水甜如蜜,做來如法收藏好,吃到來年七月七。”
四爺:行行行,別再添麻煩了,就這個吧。
古香雲:好啊……哎呀!對不起啊,我忘了昨兒個就讓人給訂光了。
四爺:誰訂的?
古香雲:貴客咯。
四爺:什麼叫貴客?
古香雲:雄藩、權紳、大璫、豪商啊。
四爺:我不懂。
古香雲:雄藩者,封疆大吏。大璫者,宮中各太監。權紳者,仕紳而通權貴。豪商者,青紫萬貫,左右市場。
四爺:我們什麼都不是,我們吃盤豆腐就走人。
古香雲:豆腐?哎呀您是行家。豆腐九品十八味,十五隻野雞腦子煨豆腐,要用小蠟燭,可不能夠用火。不過那得要四個時辰吶,您吶,得等。
四爺:我們在哪兒等啊?
古香雲:哪裡涼快就在哪裡等啊。
四爺:哼!你們紅袖招簡直欺人太甚了。
古香雲:哎呀,有道是“客大欺店,店大欺客,奴大欺主,主大欺奴啊”。這個……
四爺:我們叫人給欺負啦!
古香雲:來人哪,送客!
五分鐘不到的一場戲,卻令觀眾在開懷大笑之餘,隱隱覺得脊背發涼。
在編劇巧妙地旁徵博引之下,幾人之間的對話,幾乎是三句一典,還處處暗含機鋒,直聽得人酣暢淋漓,拍案叫絕。
這場戲看似長篇大論,在言辭方面頗為賣弄,但卻恰如其分地與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劇情鋪排的需求相契合,既有典、有料,又有滋味、有情趣。
引經據典固然需要編劇具備深厚的國學功底和素養,但如何將典故用得恰到好處、用得巧妙生動、用得沒有故弄玄虛和刻意炫技之感,又能夠高度妥帖劇中人物性格,做到自然流露,則需要編劇更深層次的創作功力。
或許對於一名編劇來說,最難做到的不是“字字錦繡,句句珠璣”,而是把一整部劇的臺詞都設計得洗練出彩。
無論是鋪陳劇情、刻畫人物,還是交代關係,昇華立意......從來都是點到為止,絕不囉嗦贅言。
或許對於一名編劇來說,最難做到的也不是底蘊豐厚、滿腹經綸,而是能把一肚子才情蘊含於一個個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把辛辣譏諷埋藏於幽默戲謔中,把姿態風骨隱匿於嬉笑怒罵中,真正做到雅俗共賞。
幸運的是,我們遇見了《戲說乾隆》,還遇見了它的創作者宋項如老先生(宋老早已於1998年突發腦溢血離世)。
他的一支妙筆,把好看的故事、立得住的人物形象、深刻的思想性這三大劇作元素,和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充分糅合在了一起,還糅合得如此珠聯璧合、渾然天成。
這份功力放眼整個華語影視圈,實屬鳳毛麟角。
31年悄然而去,
《戲說乾隆》和它的編劇依然令人高山仰止,
我們對其唯有,
既相望於江湖,
又相忘於江湖。
——The End——
(圖片均源於網路,侵刪)
在你記憶深處,《戲說乾隆》還有哪些難忘的經典臺詞呢?
這些臺詞又為何讓你記了那麼久呢?
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們哦~~
西瓜家的放映廳:
堅持先娛己後娛人,
做有深度的原創影評、劇評、娛評分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