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音字多是漢字文化的一個特有的現象。在語句中使用同音字確實會帶來一些奇妙的情趣和幽默。但是,真正好的漢字語句、詩詞、文章並不是靠懂得同音字就能寫出來的。如果過分地使用同音字,追求諧音效應,反而會有損語句文章的韻味,這一點是必須要注意的。
現在,網路語言中出現了大量的同音或諧音字。例如:神馬(什麼)、鴨梨(壓力)、木有(沒有)、杯具(悲劇)、幽香(郵箱)、美眉(妹妹)、8錯(不錯)、滴(的、地),等等。開始看到這些文字,讓人感到是牛頭不對馬嘴,語句即不通順,又都是錯別字。但是看多了,漸漸地也就習慣了。在個人的微博、微信、部落格中也開始使用這些諧音字。這樣的風氣如果繼續下去,會起到很壞的作用。特別是對中小學學生學習規範漢字會形成一種誤導,他們會用這些諧音字、錯別字來代替正確的文字。而一旦養成亂用字的習慣,改正起來會很麻煩,對於他們今後學習語文知識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在網路文字交流中,有些網民喜歡用一堆無厘頭的諧音字、同音字,以為這是在標新立異,幽默有趣,以此譁眾取寵。其實這樣的做法並不新穎,非常老套,被稱為是 “通假”,古來有之。按照王力先生的說法,所謂通假就是古人寫錯別字。在古代,由於缺乏文字工具書籍,經常會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文人們只好用同音字來代替。古代又有 “忌字” 的習俗,就是所有的人都不能寫或用當朝皇帝的名字,只能借用其他的字。再加上沒有通用標音、方言混亂等弊端,由此造成 “通假字” 大量地存在於古書之中,這也是中國古典書籍難讀難懂的一個主要原因。
鑑於現在有濫用同音字諧音字的風氣,我們應該予以足夠的注意。
1、要儘量少用那些低俗、品味低的諧音字。同時,與諧音字相對的那些奇怪的生造字,如屌絲、逼格等也要少用。
2、語言文字一定要通順易懂,要忌用那些不通順難讀的文字。
3、要杜絕錯別字。
4、要少用中英文“混搭”的那些文字。
文字雖然不是具體的行動,但它是思想的體現,不是鬧著玩的。有些同音字如果用不好,常常會釀成謬誤,例如:“同舟共濟”,如果寫成 “同舟共擠”,意思會大相徑庭。所以,同音字的使用一定要注意場合,恰到好處,不能過分。
古往今來,中國的文人一向有 “字斟句酌” 的習慣。所以,唐宋時代才會出現那麼多好的詩詞,讓我們至今朗朗上口,家喻戶曉,廣泛傳唱。這樣好的文風,我們要傳承下去,讓它在當今的社會中繼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