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即將落幕之際,圍繞著戰俘交換問題交戰亦展開數度協商,並最終達成了一致意向以促成朝鮮戰爭的順利結束。
其間,美國方面堅持抬出了一項政策:戰俘們可以自由選擇歸屬地,返回自己的家鄉或選擇第三國度。
這一政策本是美國為了配合臺灣當局針對中國志願軍戰俘的拉攏活動而產生,然而殊不知與此同時卻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導致共計21名美國戰俘以及1名英國戰俘選擇留在中國生活。
這一結果引起國際輿論的軒然大波,而作為後來者回叩歷史,這些戰俘們因彼時的選擇又將步向怎樣的未來?
披露:21名拒絕回國的朝戰美軍戰俘最終命運。
一、21名美軍戰俘的選擇
21名美軍戰俘當中最為知名的莫過於“老溫”溫納瑞斯,透過他的事蹟實質上便能管中窺豹一覽美國戰俘選擇留在中國的原因、經過與結果。
提及戰俘營,諸多人下意識會想到的便是陰森、黑暗、恐怖的一切,畢竟相關的斑斑劣跡在戰爭史上隨處可見,且每一例都令人觸目驚心,然而志願軍的戰俘營裡卻是一番截然不同的狀況。
溫納瑞斯記憶當中的戰俘營歲月,並沒有任何恥辱、打罵、體罰的現象發生,即便是面對拒不配合的戰俘,志願軍亦是亦教育為主,至多進行不足一週的禁閉聊以警示。
與此同時戰俘們的一應貴重物品,志願軍並未予以剝奪,而是暫時登記管理並於此後戰俘離去時一一悉數歸還。
當然,彼時志願軍本身所處的環境亦是非常艱苦的,因而戰俘們的生活亦處於槍林彈雨之下,時常隨同志願軍一併輾轉於美軍飛機的連番轟炸之下,不過志願軍依舊儘可能的向戰俘們提供了力所能及的一份安逸與優渥。
前線供應緊張之際,當我們的志願軍戰士一把雪一把炒麵之時,戰俘們依舊儘可能的被提供著豐富營養的飲食,肉類、蛋類等根據其飲食習慣供應,甚至特地從中國運去烤麵包的機器。
當志願軍戰士們的棉衣、草鞋尚且無法完全供應之際,志願軍卻想辦法儘可能的保證戰俘們穿上厚厚的棉衣。
亦有一名黑人戰俘被俘獲之時骨瘦如柴,但是經由戰俘營的一段時間生活後,在離去之時整整重了17磅。
其間的一幕幕深深的打動著溫納瑞斯的內心,由此戰俘營的歲月成為了他人生的轉折點,在他外國人的身軀內賦予了一顆寶貴的中國心。
之所以志願軍在自身極度艱苦困難的狀況下依舊堅持向戰俘提供優渥生活,其間不僅僅是因為我軍優待俘虜的良好傳統,更因希望憑藉眾口悠悠以粉碎美國等在國際上利用公眾輿論對我國的大肆抹黑汙衊,而後來部分戰俘亦的確向世界說出了一個真實友好的中國。
由此戰俘營中的溫納瑞斯積極地接受志願軍的思想政治教育,從中領悟到了美國發動戰爭的醜惡、作為侵略者的事實……
而當溫納瑞斯向志願軍靠攏之際,被俘的美軍軍官眼見於此更是數度發出威脅,要求他若是停止向志願軍靠攏,回國之後必定予以嘉獎,否則回去後等待他的便是軍事法庭。
然而即便面對威脅,心有良知且深受志願軍感染的溫納瑞斯,依舊堅持成為戰俘當中的積極分子。
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後,戰俘交換由此拉開了帷幕,然而包括溫納瑞斯在內共計21位美軍俘虜堅持要前往中國生活。
在此期間,美國方面為此大動肝火一方面派遣牧師等為他們做思想工作,而另一方面則以父母的電話錄音、回國後的優渥待遇……威逼利誘。
僅溫納瑞斯便面臨著美方所編織的其父親去世的謊言、一家美國公司以及一位女郎寄來的聘書與照片……
然而美方即便絞盡腦汁卻依舊黔驢技窮,未能夠打動這些戰俘內心之中的那份堅定,因而最終留在了中國生活。
透過溫納瑞斯的視角,實質上已然不難窺見為了21名美軍戰俘能夠堅持選擇留在中國,其間稱之為我志願軍戰士們用生命爭取而來的國際友人亦毫不為過。
二、21名美軍戰俘的命運
1954年21位美軍戰俘在中國的安排之下抵達太原大南門青年路東凌裡一座省政府的小型招待所,並在此開展了為期一年的學習,以令他們能夠融入到中國的社會生活環境當中。
招待所裡,居住上兩人一個房間自由結合,飲食上按照每人每月10元的標準予以安排,北京方面更結合他們的生活習慣安排了一位西餐廚師,而學習的課程則以漢語言為主其他各項課程為輔,總體上由中國紅十字會負責。
此後按照上述一切,他們的學習生活有條不紊的推進著,然而學習即將結束之際卻發生了一件意外,一位叫做邁克爾·道格拉斯的戰俘不幸感染重病經搶救無效後去世,按照中國的習俗人們為他舉行了安葬儀式,安葬在了太原市雙塔寺公墓中。
其間部分人選擇進入工廠上班,如本就是工人家庭出身的溫納瑞斯選擇進了工廠,並被分配到了濟南造紙廠,由此開啟了在中國長達27年的工人生涯,在此期間溫納瑞斯曾到北京人民大學學習並順利畢業……
亦有部分人直接選擇了繼續學習,如亞當斯等數人被集中安排到了北京大學進行一到兩年的中文培訓,而後被保送到其它大學就讀本科。
亞當斯與另外兩人被分配到了武漢大學,福斯特、卡迪佳二人到中國人民大學就讀。
對於他們的未來,中央曾明文予以規定,要求各方面不得歧視,要著眼於未來以禮相待,以爭取他們成為國際主義戰士。
此後的漫漫光陰裡,這些戰俘們在中國的各個領域繼續生活,然而後來隨著生活上各種矛盾與衝突的發生,這些戰俘開始陸續回到美國。
此處需要提及的是,我國對於這些戰俘的選擇一向秉承著一份自主自願的原則,如果他們想要回到美國,那麼中國依舊可以大開方便之門,送他們回去。
因而後來即便許多戰俘選擇回到美國,但提及中國始終以真誠感激的心態,為中國在國際上的真實認知以及聲譽做出了一份貢獻。
如美國在彼時氣急敗壞的將21名戰俘產生的原因,歸咎於志願軍用儀器裝置對戰俘進行洗腦後取得的結果。
而戰俘威爾斯則在回憶錄當中對此予以揭穿,稱“他們並沒有用電極刺激我們的頭部,也沒有把我們變成一個機器人聽從他們的命令。”
21名戰俘當中第一批返回美國的分別是:奧索·貝爾、劉易斯·格里格斯、威廉·科沃特,彼時學習結束之後他們被分配到了一個集體農場當中工作,此後他們又來到北京生活。
前後一年半左右時間過後,三人一同選擇返回美國,然而剛剛抵達闊別已久的美國,尚且來不及為此感慨之際,美國陸軍便迅速將他們逮捕,持續三個多月的關押之後,方才將他們無罪釋放,而此後則長期處於嚴密的監視當中。
與此同時,在部分美國人眼中他們乃是叛國者,因而相應的歧視與攻擊屢見不鮮,所以生活上的苦難重重交織。
而後來陸續返回美國的戰俘們在遭遇上與他們大致相似,如斯金納在中國生活十年後思鄉心切選擇回到美國,然而卻在家鄉人的敵視、政府一年高達三次的逮捕當中,整日鬱鬱不樂意志消沉只能靠買醉苟延殘喘。
亞當斯選擇返回美國實質上自身亦知曉其間究竟有著怎樣的風險,畢竟他曾在越戰過程中三度透過中國電臺向美軍喊話,呼籲黑人兄弟放下武器,不要進行無意義的戰爭。
與此同時亞當斯清晰記得,彼時選擇留在中國的美國戰俘本有23名,但其中兩名在冷靜期中被美方的糖衣炮彈所引誘,因而放棄了來到中國。
然而回到美國後兩人便遭到了軍事法庭的審判,其間一人被冠以“私通敵人”的罪名判處十年監禁,另一人則以同樣的罪名被判處終生監禁,後減刑為二十年。
因此,回到美國之後的亞當斯不同於前者一般儘可能的將自己藏起來,而是昂首闊步的將自己暴露在公眾視野,不斷向公眾回憶著往事。
由此大幅度的公眾曝光,令他得以免遭暗害,同時也博得了公眾廣泛的認同,其間亞當斯向公眾呈現的回憶當中,儘可能的將中國的友好之處悉數向美國人民呈現,在美國政府刻意歪曲的環境下,鑄就了一道真實的中國形象。
1999年亞當斯在美國逝世,他曾在中國留有足跡的地方:中國紅十字會、外文出版社、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紛紛致以唁電或發表文章。
除卻上述陸續選擇回到美國的戰俘之外,溫納瑞斯始終選擇留在中國,一如前文所述在那段戰俘營的歲月裡,他外國人的身軀內早已鑄就了一顆無法割捨的中國心。
而提及昔年間溫納瑞斯成為戰俘的11月28日,每逢這一天他都會和家人一起團聚小慶,於他而言這絕不是蒙難日,而是他得以解放的日子。
漫漫餘生,溫納瑞斯徹底紮根在了中國山東濟南,並建立了自己兒孫滿堂的家庭,直至2004年因疾病突發搶救無效後被葬在了濟南的一個公墓當中。
值得一提的是溫納瑞斯晚年始終有一個遺憾,那便是無法加入我黨,其間是因溫納瑞斯並不具備中國國籍,而入黨則需要具備中國國籍,因而為了加入中國國籍溫納瑞斯亦曾幾度奔走,但是遺憾因為重重原因而未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