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深度、格調
自古以來,在我國的傳統文化當中強調的就是“百善孝為先”,父母撫育我們生命,將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家中的長輩撫開始討厭家裡的老人,是一個人內心“成熟”的標誌?養我們長大,為我們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對於如此恩情,我們窮盡一生也無法還清。
但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閱歷的積累,在與家裡老人相處的過程中,我們有時也會逐漸產生厭煩和無奈的情緒,隨著閱歷的增加,心智的成熟,與親人之間的代際矛盾與認知衝突也會越來越深,所以開始討厭家裡的老人,是一個人內心“成熟”的標誌?
其實對於這種情緒產生,我們也不必譴責自己,因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不再那麼“孝順”,是一個人內心成熟的標誌。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難以抵抗生命自然衰老的程序,我們終有垂垂老矣的那一天,回頭再看年輕時候所熱愛的事物和喜好,也會產生可笑和懷念的心情,面對著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新一代又開始流行的新興趨勢和完全不同的思維差異,我們也會感嘆時代發展之快,歲月不等人。
梁啟超曾經在《少年中國說》中,描摹了老年人消極的人生狀態:“生平親友,皆在墟墓;起居飲食,待命於人。今日且過,遑知他日?今年且過,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氣之事,未有甚於老大者。”
有些時候,在看到菜市場、公交車上的老年人,我也會思考當我步入耄耋之年的情形,但思想落後、難以快速上手和接受嶄新的想法和觀點,並不是我們現在在家中對老年人產生厭煩情緒的真實原因,問題不在於老年人的行為模式,而是我們的成長和思維的轉變,讓我們和家中的老人漸行漸遠。
我們在一天天長大,家庭地位和家中主導的話語權也在緩慢地易手,從青春期開始,我們在家中和父母產生的矛盾和糾紛不斷增多,到成年之後,思想差異,也就是所謂的“代溝”越來越明顯,伴隨著這種精神層面的嫌隙不斷擴大,我們在內心中也會和家中的老人漸行漸遠。
最為直觀的表現就是我們開始無法理解彼此的真實想法,我們的思想頻率和思維層次不再能夠產生共鳴,同時我們關閉了溝通的渠道,相互理解就變得越發困難。
追溯其源頭,在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常常被家長視為自己的私人物品或者附屬品,家中的大小事,一斷於家中的長輩。
部分老年人在年輕的時候就是比較強勢和控制慾較強的性格,但伴隨著我們的長大,他們發現還想要像小時候讓孩子對自己聽之任之,變得愈發困難了,這樣的落差感也會讓他們變本加厲地想要奪回自己在家中的地位,這時孩子和家中老人的矛盾就會更加激烈,爭吵的頻率也更高。
此外,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原因就是很多老人,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後,已經退休或者是退居二線,將生活的重心和精力都向子女和家庭方面傾斜,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很多在家中的老人會過度干涉子女的生活,將自己的生活習慣和處事方式強加在子女身上。
與此相對的,一個人在成年之後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有了界限感,他的自我開始凸顯,三觀逐步成型,無論是和父母還是家中的其他長輩相處,年輕一代都會更注重自我,而極力擺脫家庭的束縛,對於已經經濟獨立的子女來說,這一點體現得尤為明顯。
在現代的家庭關係模式當中,和上世紀那種唯父母命是從的相處模式已經大不相同,年輕的觀念逐步佔據了主流,而一些老的和傳統的觀念也逐漸地淡化,甚至被人們所擯棄和淘汰,劣幣驅逐良幣。在現在的家庭成員關係模式當中,也猶如一個小型社會,充滿著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
在我們成長和獨立的過程中,會逐步淡化家庭對我們產生的影響,人的成熟包含身體發育和心理發育兩個方面,長大後與家裡親人發生意見相左或者爭議的時候,就是從心理上逐步爭取獨立的標誌。從心理學上來看,一個人如果開始看到與親人之間的界限,不再無條件服從和依賴親人的時候,正是自己心理變成熟的開始。
誠然,我們在這裡談的心理成熟,並不是說要與親人斷絕關係或者明確地劃清界限這樣冷酷無情的情況,而是在我們看待一件事情或者處理事情的時候,會更加理智的看待事情的本身,而不是盲目的偏袒和全盤受到親人的影響。
在我們進入社會,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中,開始對事物有更深刻的認知,比如開始將親人和自己劃清界限。是我而不是我們,雖然親人之間有著不可否認的血緣關係,但是依然都是獨立的個體。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家中的老人想要對我們施加控制和壓力的時候,我們會產生十分強烈的反感情緒。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我們就能更加容易得去理解和接受這個現象,當我們的人格趨於獨立,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無法憑自己的意志做出理智的判斷,要依靠父母的照顧才能夠生活和成長,同時在年幼時期,我們也沒有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方式,大多都只能按照父母的要求生活和學習。
但是作為人類的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認識的深入,人們會越來越清晰和確定地認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並且憑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解決一些問題,獨立完成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並且會刻意儘量不受他人的影響和意見左右。
也就是說,心理上的成熟和獨立,體現在家庭生活當中,就是能夠對所有事情自己做出決定。與此同時,家中的老人不斷地想要控制和左右我們的想法,這就讓我們難免會對他們產生反感和厭惡的情緒,這也是我們要走向成熟的必經階段。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好運來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美國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