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一首《幼女詞》暴露了詩人施肩吾的身份——一位重症女兒奴患者

近幾年流行一個詞,叫做“女兒奴”。“女兒奴”,顧名思義,就是女兒的奴隸,指有女兒的爸爸們為了女兒甘心情願做牛馬,任憑女兒撒嬌,盡力滿足女兒的要求。

一首《幼女詞》暴露了詩人施肩吾的身份——一位重症女兒奴患者

雖然,“女兒奴”這個詞是近幾年才有的,可是“女兒奴”式的爸爸可是自古就有。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唐代的女兒奴施肩吾和他為女兒寫的詩《幼女詞》。

施肩吾是唐代著名詩人,唐憲宗元和十五年進士,人稱施狀元,他是杭州地區的第一位狀元。施肩吾是集詩人、道學家、澎湖民間第一開發者於一身的歷史人物。拋去這些那什麼閃閃的頭銜,其實施肩吾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女兒奴”。

一首《幼女詞》暴露了詩人施肩吾的身份——一位重症女兒奴患者

施肩吾有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兒,他愛如珍寶,恐怕別人不知道,動不動就寫首詩顯擺一下:

姊妹無多兄弟少,

舉家鍾愛年最小。

有時繞樹山雀飛,

貪看不待畫眉了。

家裡最小的小丫頭,是全家的寶貝。年紀還小,貪玩兒,看見鳥雀在繞著樹木飛,她急忙跑過去看,連眉毛還沒有畫完都不管了。寥寥數語,把一個可愛的小女孩的形象刻畫了出來。同時,那字裡行間無一處不在顯示女兒在家裡的“崇高地位”,那不只是爸爸的小情人,媽媽的小棉襖,那是全家的寶!

一首《幼女詞》暴露了詩人施肩吾的身份——一位重症女兒奴患者

這是施肩吾的《效古詞》,像這樣“明目張膽”、“執火明杖”的顯擺女兒,他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很多次。在寵女兒、顯擺女兒這方面,施肩吾是“慣犯”,他是經常在詩中提到自己的寶貝女兒。只不過有時候直接一點,有時候含蓄一點。下面我們再來看一首他含蓄委婉的顯擺女兒的詩《幼女詞》。

幼女才六歲,

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

學人拜新月。

詩人一開始就點明瞭“幼女”的“幼小”,說小女兒“才六歲”。從年齡上來看,六歲其實已經不小了,尤其是在古代,十幾歲就可以嫁人了,六歲雖然不算大,但也不能說太小。但是,詩人說小女兒“才六歲”,而沒有說“已六歲”。這就意味著,在詩人心中六歲的小女兒還小著呢。言外之意就是她還小,偏疼她也是應該的,全家人寵著她也是合情合理的。女兒奴的嘴臉在這第一句詩裡面就顯露出來了。

一首《幼女詞》暴露了詩人施肩吾的身份——一位重症女兒奴患者

第二句“未知巧與拙”,是承接前一句來說的,女兒還小,分不清什麼是“巧”,什麼是“拙”。因為小,因為不懂“巧”、“拙”,也常常幹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來。比如“有時繞樹山雀飛,貪看不待畫眉了”;也可能“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

另外,第二句還可以從“智力水平”這方面來解讀,是說因為女兒才六歲,還是小孩子,暫時看不出她是聰明還是愚鈍——“未知巧與拙”。但是,我們不要被詩人騙了,有哪個女兒奴會認為自己的寶貝女兒不聰明呢。他這樣說,實在是想要誇讚女兒聰明啊。不信,咱們看後面兩句。

一首《幼女詞》暴露了詩人施肩吾的身份——一位重症女兒奴患者

“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向夜”指的是傍晚。“拜新月”,是古代的習俗。在農曆的七月初七的夜晚,女子在院子裡擺上瓜果,向天上的織女祈禱,請織女保佑她們心靈手巧,擁有高超的女紅技巧。這一天,月亮是彎彎的上弦月,所以人們把這個儀式叫做“拜新月”。

是人的小女兒還不懂人們拜月的用意,只是覺得好玩,就有樣學樣,也學人家拜月。老父親看見女兒有模有樣地“拜月”,覺得女兒聰明又可愛。那麼,上句的“未知巧與拙”,其實還是偏重於“巧”的,寵女兒的詩人其實是想說自己的小女兒很聰明,很“巧”。想想也是啊,六歲的小姑娘,沒有吵著吃瓜果,沒有到處跑著玩兒,而是一本正經地學著媽媽、姐姐的樣子拜月,果然是聰明、可愛的乖寶寶呢。

一首《幼女詞》暴露了詩人施肩吾的身份——一位重症女兒奴患者

施肩吾在這首《幼女詞》裡面向幾千年後的我們秀了自己可愛的小女兒,讓我們瞭解了他女兒奴的本質。他的“手段”卻很簡單:關於乞巧節他根本沒有專門去寫,只用一個“拜新月”就讓我們知道了時間是“七夕”;小女兒的天真可愛只用“拜新月”這一件事就概括了,沒有繁瑣的敘述和詳盡的描寫,就好像一幅寫意畫,筆墨雖少,內容卻很生動,詩人“白描”的功力很是了得。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9-22

相關文章

南宋詞人上承蘇軾,下啟辛棄疾,一首“中秋詞”美得令人心曠神怡

南宋詞人上承蘇軾,下啟辛棄疾,一首“中秋詞”美得令人心曠神怡
流光瀲灩,歲月蔥蘢,推開九月的門楣,時光帶著我們來到了中秋. 這是闔家團圓的節日,亦是秋色平分的時節. 明月的陰晴圓缺,塵世的悲歡離合,讓我們總是忽略了它的美.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 ...

蘇軾三首中秋詞,一首旖旎,一首悲涼,一首是真狂放

蘇軾三首中秋詞,一首旖旎,一首悲涼,一首是真狂放
蘇軾三首中秋詞,有願望,有世事感傷,更有逆境中的超脫飛揚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 ...

晏幾道兩首重陽詞賞:九日悲秋不到心,綠杯紅袖趁重陽

晏幾道兩首重陽詞賞:九日悲秋不到心,綠杯紅袖趁重陽
晏幾道兩首重陽詞賞讀,一首蘊藉深沉,一首明麗歡快,適合慢慢品讀 "天邊金掌露成霜.雲隨雁字長.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蘭佩紫,菊簪黃.殷勤理舊狂.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 ...

雲南首例!吸附型體外生命支援技術救了一名重症肺炎患者

雲南首例!吸附型體外生命支援技術救了一名重症肺炎患者
掌上春城訊 近日,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甘美醫院重症醫學科採用VV-ECMO並聯HA-380吸附治好了一名重症肺炎患者.這是雲南省首例應用了吸附型體外生命支援技術的病例. 據瞭解,該患者是一名重症肺炎,耶 ...

蘇軾因想念分別多年的弟弟,寫下了一首中秋詞,竟成了千古名篇

蘇軾因想念分別多年的弟弟,寫下了一首中秋詞,竟成了千古名篇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自古以來,中國不僅是詩的國度,更是酒的故鄉. 不知從何時起,酒與詩便結下了不解之緣.感覺我國哪個時代都有好酒之文人墨客.遷客騷人,所以我們在翻閱 ...

蘇軾冠絕千古的一首“中秋詞”,通透豁達,治癒人心,適合今天讀

蘇軾冠絕千古的一首“中秋詞”,通透豁達,治癒人心,適合今天讀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 一輪明月懸掛中天,飽滿而皎潔. 煙火人間,家家戶戶,老老少少,齊聚一堂,祭月.賞月.吃月餅.賞桂花.玩花燈. 他們用最古老相傳的儀式,表達著對於"團圓"二字,最 ...

八位冷門詩人 八首封神作品 每首你都讀過

八位冷門詩人 八首封神作品 每首你都讀過
中國歷史上寫詩最多的人是誰?答案是乾隆皇帝,一生寫了4萬多首詩,卻沒有什麼能讓人傳誦的作品,因為特殊身份,留有大名. 但有的詩人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但後世卻很少有人記得他們的名字. 01.雜感( ...

詩詞|辛棄疾最經典的10首詞,每一首都是千古絕唱,值得一讀再讀

詩詞|辛棄疾最經典的10首詞,每一首都是千古絕唱,值得一讀再讀
他,文能揮筆填詞,武能上馬殺敵: 他,被稱為"詞中之龍", 他,一生赤子,追求收復山河: 他,是與蘇軾齊名的豪放派詞人: 他是辛棄疾. 辛棄疾一生懷著赤子之心,想要收復失地,恢復舊 ...

辛棄疾:一首詞裡三問三答,卻成了千古絕唱

辛棄疾:一首詞裡三問三答,卻成了千古絕唱
如果細細揣摩三國曆史,評價當時的魏.蜀.吳三方統帥,我們會發現,論謀略與胸襟以及知名度,孫權都遠遠不如曹操.劉備,但奇怪的是,在辛棄疾詩詞中,他卻多次提到孫權(仲謀),這當然是有原因的,因為孫權,其政 ...

唐朝不入流小詩人,在重陽節寫下一首詩,後人評價:有李杜口吻

唐朝不入流小詩人,在重陽節寫下一首詩,後人評價:有李杜口吻
"重陽"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傳統節日,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朝. 古代無數文人曾在這個節日登高望遠,賞菊飲酒. "九日登高望,蒼蒼遠樹低"."九月九 ...

《沁園春·雪》轟動重慶後,蔣介石問陳布雷:你看毛澤東的詞如何

《沁園春·雪》轟動重慶後,蔣介石問陳布雷:你看毛澤東的詞如何
前言 圖 | 毛主席和蔣介石 <沁園春·雪>是毛主席的詩詞作品,大氣磅礴,膾炙人口,堪稱為千古絕唱. 在毛主席重慶談判返回延安之後,重慶的<新民報>西方夜譚欄目率先將其刊出,在 ...

美好的10首秋天詩詞,陌上清秋處,歲月宜靜美

美好的10首秋天詩詞,陌上清秋處,歲月宜靜美
秋天,是一個蕭瑟的季節. 曹丕說: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杜甫說: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李煜說: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在詩詞中,蕭瑟.荒涼.哀傷是秋天的主旋 ...

秋月讀書|適合中秋節和家人一起讀的古詩詞,這六首一定要知道

秋月讀書|適合中秋節和家人一起讀的古詩詞,這六首一定要知道
皓月當空,溫一壺花間酒,邀三兩好友或與親人相擁而臥,涼亭月下,溫情脈脈. 你瞧!今月不正是古時月,今月好像又不似古時月,正如李白在<把酒問月>雲: 今月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 ...

清代孔氏家族的女子教育與女性詩人群體
孔氏家族係指以中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為一世祖,以父系血緣關係為紐帶,逐漸子孫繁衍而形成的大家族,孔氏家族女性指孔子直系子孫的"妻"與"女".秦漢以降,歷代帝王尊 ...

中國當代詩人眼中的外國詩歌翻譯
新詩百年路,有多少翻譯詩歌的影響?21世紀的今天,中外詩歌的傳統該如何繼承與發揚?國內外詩歌界該怎樣在當代做良性互動?這些看似詩歌內部的議題,其實折射出不同文化交流中的不同面向,也提示著一種文化所應有 ...

范仲淹寫一首相思名篇,李清照模仿最後三句,結果造就了傳世經典

范仲淹寫一首相思名篇,李清照模仿最後三句,結果造就了傳世經典
寫文章化用.模仿前人的名句是在所難免的,創作詩詞其實也是一樣. 北宋李清照是著名的大詞人,素來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不過,像她這樣一位天才的詞作家,其實也經常"化用& ...

毛主席的《沁園春•雪》能排詞壇第幾?

毛主席的《沁園春•雪》能排詞壇第幾?
文學作品往往能給人類帶來高尚的情操,提升人類的思想境界和人格境界.自詩經以來,人類的文學作品經過不斷繁衍,變成了各種詞曲文章.到達孔子的時候,<詩><書><禮>&l ...

老農模仿《詠鵝》寫了首《詠雞》獲近萬元獎金,網友紛紛腦洞大開

老農模仿《詠鵝》寫了首《詠雞》獲近萬元獎金,網友紛紛腦洞大開
詠鵝的作者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學的第一首詩是什麼,我想大多數人學到的第一首詩一定是駱賓王的那首<詠鵝>了吧,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句子一直在我們腦海中縈繞,唐詩作為我國的文化瑰寶也是現在孩子必 ...

清代才女寫的贈別詞,全文共24處疊字,可否比肩李清照《聲聲慢》

清代才女寫的贈別詞,全文共24處疊字,可否比肩李清照《聲聲慢》
賀雙卿是生於清雍正.乾隆年間的一位"農民女詞人",她曾經走紅詞壇二百餘年,享有"清代第一才女"之美譽. 相傳,她出生于丹陽一個農家.小時候用"女紅&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