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期座標:板溪鎮紮營村
砌石成景,綠樹掩映,雄偉滄桑的儺神石像矗立其中,色彩斑斕的樹木花草點綴其間,自然遺蹟、傳統人文和現代藝術在這裡不期而遇。這兒,叫紮營。
將時鐘撥回四年前。由於紮營村坐落於兩山夾一溝的槽谷地帶,而相比多數沖積形成的槽谷不同,這裡沒有肥沃的土壤層,地上除了石頭還是石頭,屬重度石漠化區域。千百年來,當地人靠種“三大坨”(土豆、苞谷、紅苕)為生,日子過得相當清貧。“莊稼十年九不收,往來沒有水泥路。天晴茶比土還苦,落雨泥從腿上過。”當地村民的俏皮話中滿含了心酸與無奈。
2018年初,在經過一系列的考察學習、專家論證、資源整合和市場預測後,有著成功打造國家5A級景區桃花源經驗的酉陽旅投集團制定了以鄉村振興為目標,以文農旅融合發展為載體,把文化、旅遊、扶貧、鄉村、藝術等有機融合的景區開發新路徑。“酉陽自治縣板溪疊石花谷生態園扶貧示範專案”正式啟動,在四川美術學院、西南大學等專家教授的參與下,就地取材,巧妙地將儺文化植入景點,用石頭壘出了疊石大門、24戲神等疊石文化景觀。
如今,駛至紮營,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中國現有最大的疊石藝術大門——“桃源門”,這座充滿濃厚儺文化氣息的疊石大門高13米,由三重主門層疊而上,八個副門錯落有致,組成的一個巍峨門陣。其上的儺公儺母石雕神像、農神后稷頭像等都是儺文化中表達對美好生活嚮往、傳承精神文明的重要載體。
儺文化起初屬宗教祭祀活動,但在歷史演變過程中,以其歡快的儺舞、儺歌巧妙地打破了宗教教議的金科玉律,使之成為一種“祭中有歌,歌中有舞,舞中有戲”的傳統民俗文化。酉陽的“面具陽戲”就是儺文化表現形式的一種。而紮營又因地制宜地將這一表現形式進行了“拔高”,石頭壘砌的宏偉遺蹟、惟妙惟肖的石雕神像在這片曾經荒蕪的大地上拔地而起,一個以石漠化治理、疊層石研究和保護、儺文化彰顯、鄉村藝術展示以及實現鄉村振興為載體的農文旅融合景區在這片土地上誕生。
若有人兮山之阿。遠眺紮營,仿若有人在那山隈經過,招手呼喚,引導遊人步入疊石花谷景區,走過威武雄壯的桃源門,與“唐氏太婆”“開路大神”等神祇相識,與“唐王聖主”“關帝聖君”等24戲神相遊,探索神秘莫測的十二月神柱石陣內蘊藏的乾坤,感悟頂天立地的圖騰柱上傾注的信仰......
通訊員:周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