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這句是學而篇裡比較難懂的一句,不太好講。什麼是不重則不威?我的理解是一個人如果不莊重嚴肅,就不能讓人感覺威嚴。那怎麼叫莊重,莊重是需要有根,有原則,有立場。像清朝的康熙和雍正皇帝,和大臣之間一直保持可親而不可犯的關係,讓人感覺莊重威嚴,你可以和我很親近,但是不能隨意幹冒犯我的事,說冒犯我的話。像乾隆就不是這樣,他和和珅等大臣,打成一片,感覺君臣關係很和諧,但是沒有君君臣臣的界限,所以養成和珅那樣的大奸臣。學則不固。就是指學習不能固化到體內,感覺學了很多東西,但是沒有提高和改變。所以說“重”和“威”我感覺是前提,學習內化是結果。
湖南嶽麓書院裡有副對聯:“是非審之於己,譭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如果我們沒有立場,沒有原則,一旦遭遇誘惑,遭遇批評,遭遇奉承,遭遇壓力,很容易被慾望帶偏,就會馬上放棄自己堅持的事情,導致沒有好的結果。
“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簡單的講,要堅持以忠信為原則,吸取朋友身上的優點,有錯誤,及時改正。我們身邊圈層很關鍵,若是能從身邊朋友那裡吸取他們的優點,讓自己生活的更好,那是一件及其幸福的事,一旦發現自己有錯誤,就像《終身成長》裡說的,不要怕改正,因為做錯事才是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