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2020年比作是物業企業的上市元年,那麼2021年,可稱之為收併購元年。一筆又一筆驚人的收購案例頻頻顯現,行業“洗牌”彷彿已成定局。
特別是頭部物企如萬物雲和碧桂園服務,上演了一幕幕教科書般的收併購大戲,“物業之王”的爭奪愈演愈烈。
一
喜歡“大”的和“對手變朋友”
9月20日,碧桂園服務釋出公告稱,其以不超過100億元的代價收購富力物業全資附屬公司富良環球。收購完成後,碧桂園服務將持有富良環球100%股權,並間接收購富良環球所持之各目標公司100%股權,其業績、資產及負債也將同時與碧桂園服務並表。
本次碧桂園服務對富力物業的收購,創造了物業史上“最貴”的收購記錄。今年2月,碧桂園服務48億元收購藍光嘉寶約65%股份,也是彼時價格最高紀錄,不到一年時間就被自己打破了。
對於收購的目的,碧桂園服務一直在強調“要穩固行業龍頭地位”。今年1月20日,碧桂園服務市值正式越過2000億大關,成為行業內第一家市值超過兩千億的物業企業。
碧桂園服務的收購一直在路上。7月28日,碧桂園服務入局機場物業管理公司新華正達持股70%,佈局機場物業;8月1日資訊顯示,碧桂園服務收購湖南天環物業100%股權,吞下了長沙本土“領頭羊”物管公司。
關於碧桂園服務的收購傳聞從未間斷。比如併購恆大物業,碧桂園服務總裁李長江公開表示,“恆大物業我們以前接觸過,但價格沒談攏。”
上市物業公司中,恆大物業的規模僅次於碧桂園服務,2020年營收105.09億元,毛利率為33.6%,也是僅次於碧桂園服務。恆大物業曾放出“世界第一”的目標,可見,碧桂園服務的野心有多大。
用李長江的話來說,碧桂園服務喜歡“大的”,也喜歡“好的”。
另一方面,萬物雲也從未停止擴張的腳步,但方式有所不同。今年9月,萬物雲以換股的方式收購了陽光城旗下物業公司陽光智博,即陽光城以陽光智博100%股權換取萬物雲新增發的4.8%股權。
同月,萬物雲在福州與伯恩物業召開了一場戰略合作啟動會,宣佈伯恩物業正式加盟萬物雲。天眼查資訊顯示萬物雲子公司持股比例高達97.2%。雖然在訊息中,萬物雲似有意迴避“收併購”相關詞彙,但從相關股權變更來看,這又確實是一場收購。
以收購陽光城物業為例,萬物雲透過換股的方式,以極少的資金成本達成合作,對雙方來說形成了雙贏,也給業內收購提供了一次完美案例參考。
萬物雲執行長朱保全曾表示,萬物雲將連線線上與線下,將把同行對手變為夥伴和朋友。
二
碧桂園服務:做真正的世界第一
碧桂園服務做的一切,是有明確目標的。
李長江曾不止一次公開表示,2021年到2025年,碧桂園服務將實現各種業務齊頭並進,將在物業服務、增值服務、商寫、城市服務等方面實現千億營收的突破。根據千億營收來算,收入和利潤將實現年複合增長達到50%以上。
最近,李長江還進一步透露千億目標的組成結構,包括500億元的物業收入,300億元的增值服務收入,200億元的城市服務收入,還有150億元的商業資產運營和管理,合計1150億元左右。
對於當下的市場狀態,李長江認為,“物業行業的整合才剛剛開始,如果把這塊同房地產去對應的話,實際上嚴格來講現在的物業行業相當於09年或者10年的房地產行業,那個時候房地產行業處於群雄逐鹿的趨勢。”
在他看來,如今物業行業中前100名的規模佔比達30%左右,前10規模佔比15%左右,集中度還處於較低的水平。
即便是市值超兩千億,併購後規模再攀升的碧桂園服務,李長江仍感慨行業仍然處在一個起步階段及高速的整合期,模式還沒完全形成,仍有很多想象空間。
“它還是一個小學生。”李長江形容道。
碧桂園服務把當今時代定性為大物業時代,碧桂園服務突破傳統的模式,在抓基礎服務的同時做好生活類增值服務。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努力做好資產類增值服務,要努力讓業主的房子和固定資產實現價值增長,也就是努力去實現讓業主可以透過物業來賺錢。
李長江還曾強調,物業服務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是必然的,有助於提升服務運營質效,降低運營成本,深化服務質量,以及減輕拓展壓力。但物業行業的數字化沒有樣板可作參考,“我們已經進入了物業數字化的無人區”。
他還認為,物業服務行業企業的發展到最後要分成兩個部分,大的越來越大、越來越好,比如像我們現在做的,我們在投機器人,還要投兩個億的數字化建設。當我們投出來以後,別人沒辦法投,只能跟著我們跑,這就是我們的步步領先,當然也要有行業的使命感。
今年年中業績釋出會上,面對當下風雲多變的市場環境,李長江直言,“如果說有變化的話,碧桂園服務應該說在持續變好、變強,變成真正的世界第一。
三
萬物雲:對標貝殼找房
去年,萬科物業正式更名為萬物雲,未來藍圖也漸漸清晰。
萬物雲未來的發展定位為空間科技服務,其名下萬科物業、萬物梁行、萬睿科技三大品牌。
朱保全曾舉例表示,“我們的這次變化,跟貝殼挺像的。如果萬物雲對標貝殼找房,萬科物業對標的就是鏈家。我們未來可能還會投一些物業公司,然後物業公司購買我們的科技服務,這個就像貝殼系的德佑。埃森哲諮詢(ACN)為中小物業提供服務,我們輸出BpaaS就很像ACN。”
更名後,萬物雲與其他物業公司不再是競爭關係而是合作關係。“選擇做平臺,必須開放,但開放的條件是價值觀一致。我們將聯手價值觀一致的合作伙伴,開始建立睿聯盟合作平臺。”
朱保全表示,下一步在住宅物業領域形成的BPaaS服務將在萬物雲旗下各空間服務子品牌上全覆蓋,並以睿聯盟為主要載體對外進行輸出,攜手行業共走高品質服務之路。萬物雲還會戰略投資睿聯盟成員企業並支援其上市。
日前,萬物雲與上海升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升龍投資”)達成戰略合作,雙方成立的物業合資公司(注:升龍物業)加入了睿聯盟,萬物雲就表示將積極支援其上市。
當被問及Grow模組是否類似於李開復創辦的創新工場,朱保全表示,“這跟創新工場幾乎一模一樣”。
“我們為什麼戰投這些物業公司呢?因為不用你(物業公司)花錢建系統,我們可以把系統輸入給你。” 有趣的是,從資本角度來看,萬物雲將來可能與一些投資基金會變為競爭關係。朱保全說,“我投它(物業公司)可能比投資基金便宜。因為投資基金不給它輸出(技術),只給錢。”
以前述升龍投資為例。朱保全說,“升龍在地產開發領域不算最強、最知名的公司,但卻是做城市更新最強的公司。廣州有九條(城中)村交給升龍舊改。升龍不會做物業,所以想找人做物業,但是它又不想失去今天資本市場給物業的這份紅利。現在結果幫他梳理全套物業管理流程,我幫他找總經理,這個公司還是升龍物業。未來升龍物業上市,我是它的戰略股東,我是他的科技服務商。”
據朱保全介紹,萬物雲將投資目光瞄準了國內的中型物業公司。“物業公司頭部就這麼幾家。物業公司裡排到第20位左右的公司,全年收入都不到10億。這裡面可能前20的公司都想自己上市,排位在20至30或者20至50的公司很可能就是我們戰略投資的物件。”
四
誰是“物業之王”?
目前來看,碧桂園服務的上市打開了融資途徑,對規模擴張是一大助力。今年5月25日,碧桂園服務釋出一輪達到155.26億港元的募資,成為物業管理行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融資。據統計,上市3年間,碧桂園服務從資本市場募集到290.9億港元資金。
萬物雲雖未上市,但母公司萬科擁有充足的資金實力,另外,透過“換股”方式進行收購,也幫助萬物雲打開了一條新的擴張之路。
營收方面,按2020年營收規模,萬物雲高於碧桂園服務,但後者的增速遠超萬物雲。其中萬物雲的營收為182億元,而碧桂園服務的營收為156億元,萬物雲仍然領先。
可是,今年年中報顯示,碧桂園服務營收已經達到115.6億元 萬物雲實現營業收入103.8億元,首次超越萬物雲。碧桂園服務的增長非常兇猛。
規模上,截止2020年底,萬物雲的在管面積高達5.66億平方米,遠超同期碧桂園服務的3.77億平方米。但儲備面積方面,萬物雲僅有1.8億平方米,而碧桂園服務則高達4.4億平方米。
富途研報指出,存量維度而言,基於營業收入、在管面積等核心指標的領先,萬物雲仍然維持著物管行業的龍頭地位,但增量維度考慮,碧桂園服務無論是營收增速、還是儲備面積等,都要超越萬物雲,也即碧桂園服務的發展速度更快以及業績增長更具備確定性。
此外,發展戰略方面,兩者都不滿足於僅成為物管公司,而是追求發展多元化業務。其中,萬物雲致力於成為物管行業的平臺型公司,而碧桂園服務則著重發展大物業管理以及大社群服務,兩家公司都致力於科技化、生態化的發展模式。
一家是已經上市三年的物業公司,未來發展目標明確,另一家是還未上市的物業公司,充滿無盡的想象空間。
正如李長江曾援引《未來呼嘯而來》一書中的觀點:“未來十年,因為技術融合,將會產生許多根本性的突破和改變世界的驚喜。”
那麼,誰又將物業行業最強的驚喜創造者呢?